邓锋:科技创业如何穿越“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鸿沟

邓锋:科技创业如何穿越“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鸿沟
2025年03月31日 17:02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近期在活动中以“科技创业之我见”为主题,从学、创、投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于科学家创业与科技投资的观点与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月16日,科技孵化营(首期)开营模块。活动以“科创策源,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主办、腾冲科学家论坛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天使会协办,上海国泰君安社会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

01.

科学家创业:角色定位与成败分析

分享会开始,邓锋回顾了自己在清华求学的经历,以及从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职业转型,直至公司上市和出售的完整创业历程。谈及创业感悟,他强调,在创业过程中,构建人性化的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治理的关键,更是在经济效益之外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

随后,邓锋以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创业成功案例为例,并与海外公司失败案例进行对比,指出科学家在创业初期通常扮演技术引领者的角色,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逐渐成长为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企业家,或引入专业的管理者共同经营。同时他进一步阐述,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创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化能力作为技术价值实现的最终标准,其战略重要性往往超过技术本身的先进性。

02.

科技创业三要素

邓锋表示,在科技创业中,首先要明确“事”的核心。创业者需要判断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强烈、产品是否具备竞争力以及供应链、生产和运营是否可控。此外,还涉及技术壁垒、行业周期和市场策略等多方面考量。

其次是“人”,团队的构建与管理至关重要。创始人和合伙人之间的互补性、信任度,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如何合理分配股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和企业文化,都是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最后是“钱”,当方向和团队明确后,资金往往不是最大的问题。创业者需要懂得如何与政府和投资人打交道,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制定期权激励等策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从0到1的破局之道

在科技创业中,首先“做什么”是企业从0到1的关键。核心在于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Product Market Fit,PMF),而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是发现商业新机会的两个主要维度。

市场需求往往是创业的起点。明确的痛点如癌症治疗、碳中和等领域蕴含巨大机会,抗衰老、脱发治疗等未满足的需求同样具备广阔空间。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识别真正的刚需,避免陷入伪需求陷阱。

技术驱动则通过技术突破和跨界应用催生商业机会。例如,光学技术在流式细胞仪中的应用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并在全球高端市场获得高占有率。类似的科技创新不仅提升效率,还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

邓锋也指出,在实际创业中,大量成功案例源自市场需求的拉动,而非单纯的技术推动。创业者需要在市场需求与技术驱动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技术创新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抓住具有成长潜力的机会。

“怎么做”是从0到1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明确聚焦的方向,而不是盲目扩张。比如1个技术对应3个产品、进入9个市场,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容易导致企业在多个领域都无法取得领先。相比之下,在单一市场中深耕,背后跟着3个产品,后面围绕着9个技术,并取得领先地位,更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其次,面对广阔的市场和众多应用场景,创业者需要优先选择刚需强、市场增速快且竞争格局有利的领域。增量市场尤其值得关注,相较于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增量市场提供了更多创新和快速增长的机会。

最后,正确评估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高度分散的领域往往存在机会,而在强势垄断或受政策严格管控的行业,创新企业则需要更加谨慎。聚焦核心赛道、形成规模化优势,并根据市场反馈逐步扩展,是科技创业成功的关键路径。

邓锋以AI领域创业举例,无论是具身智能或是AI Agent,关键在于找到“刚需、闭环、可防御”的切口,要避免盲目复制或是堆砌技术,而是聚焦于技术、服务或场景的独特性,解决实际需求,形成稳固的商业模式。

创业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同样至关重要。即便方向正确,如果技术尚未成熟或市场条件不具备,过早进入可能导致失败;而在技术和市场条件成熟时切入,则有望迅速发展。因此,创业者需要判断市场趋势与技术进展是否匹配,同时确保团队准备到位。此外,创业结果成功与否往往也会有运气成分的影响,专注于享受创业过程本身,比单纯追求最终结果更重要。

“人”:创业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组织

创业的根本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而其中合伙人的选择尤为关键。科学家创业者通常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能够开发出具有高壁垒的创新产品,但在商业运营和市场推广方面往往经验不足,容易面临“技术理想vs商业现实”的鸿沟。因此,寻找具有商业经验的合伙人显得尤为重要。

合伙不仅仅是技能的互补,更重要的是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包括对创业的理解、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只有在这些深层次的理念上达成一致,合伙人才能在面对挑战时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邓锋指出,在这种关系中,利益和愿景的一致性往往比单纯的技能互补更为重要。基于共同价值观基础的合作,合伙人才能真正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

在企业中,CEO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优秀的CEO需要具备四项核心能力:快速的决策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CEO还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管理风格,以确保企业稳步前行。

在创业过程中,CEO的价值观比能力更为重要。邓锋认为,真正的企业家要有超越财务回报的理想,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追求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并具备能分享、包容的胸怀。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钱”:科技创业的资金来源

在科技创业的资金方面,邓锋表示债权融资适合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需求,但债权融资应当谨慎,过多依赖会带来风险。邓锋认为风险投资是科技创新中最有效的金融手段,特别是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项目,如芯片制造等领域。对于科技创业企业,风险投资不仅能提供资金,还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经验帮助创业公司发展。企业的赛道选择、创新能力和团队背景都是风险投资进行投资判断的重要因素。

在分享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邓锋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问答交流,就企业融资估值、市场竞争、投资风险、交易中的估值判断、企业管理、未来的创新生态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谈及创新生态的未来,他表示,从光伏、动力电池的全球产能布局,到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中国硬科技企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025中国绿公司年会将于4月20-21日召开高级别闭门研讨,聚焦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智化组织、企业全球化、医疗健康5个关键议题。

  绿盟空间学习回顾

更多企业学习:飞书 / 海信 / 松下 / 科大讯飞 / 蒙牛 /  广联达 / 杭州 / 苏宁 / 依文 / 酷特 / 麦当劳 / 用友 / 美的 / 深圳 / 侨福 / 新浪 / 新奥 / 阿里巴巴钉钉 / 德勤 / 亚信 / 诚品书店 / 携程 / 朗诗 / 宝马 / CPE源峰 / 可口可乐  / ABB / 茅台 ... ...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