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滞销是因为“跟风”吗?老农讲“种植不跟风,销售愁到穷”

产品滞销是因为“跟风”吗?老农讲“种植不跟风,销售愁到穷”
2019年11月15日 00:36 乡下小土著

老家里是有名的蔬菜瓜果之乡,上半年的水果价格涨势喜人,可到了下半年以后水果的的行情让人有苦说不出。不说涨价了,连维持以往的价格都做不到。自家的种的葡萄也在其中,甚至一段时间出现滞销的情况,不说挣钱了,保本就是相当不出。好比以往的产量“大小年”一样,价格的波动非常明显。

每年的农产品的销售忽冷忽热,新闻里不断的爆出来滞销的情况,谁也不知道种什么好,波动的市场让很多农民都摸不到头脑。

说到滞销的原因,许多人给出的答案是,跟风种植的太多了,产量太大是主要原因。许多人把这些原因归结到农民自己身上,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没有什么自己太多的想法。

其实呢,跟不少朋友聊过,人们反而觉得“跟风种植”风险会很小。种植的规模大了以后,自然货商就找到了门。村子里每个人的种植面积都是有限的,产出也有限,而现在的客商收购果子都是大规模。自己标新立异的种植,除非已经有了销售的渠道,否则那么一丁点的产出卖给谁去呢?

种植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东西不愁卖。村里面有一句老话说的好,“种植不跟风,销售愁到穷”,无数以往的经验教训摆在那里,当然人们要选择一个稳妥的方式。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不担心规模问题,但是现实市场水果那么多,谁知道种什么好呢?种植也需要时间,果树从种下到旺果期,最少需要三年,谁能保证那时候就好买呢!

现在农民不缺乏种植的技术,即使不会也可以学,怎么种已经是难题,缺乏的是“种什么”,“怎么卖”。即使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快,但农业方面一直缺乏有效的信息,可供产考的数据基本没有。

不是人们不想改变,盲目的跟风种植,现实中的困难要比想象中更加的复杂,耽误了一次就是好几年。最终决定跟风,只是无奈的选择而已。

如何避免种植跟风呢?

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适合种植的水果不同,换了地方可能影响口感,也扰乱市场。再有发展出来自己的特色品牌,老家里附近有一个县种植桃子很厉害,可以说全国驰名,再加上扶持,围绕着桃子发展出来了“桃花节”、“品果节”等等,成为了当地的盛况,当地的桃子根本不愁卖。

对咱农民来说,产量决定这一切,可如今市场上面各种水果并不缺数量,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终端的消费者更在意水果是否好吃。因此要把优质的做强、做大。

产品加工少,融合度比较低。不少地方因为“跟风种植”产品滞销,但有的地方因为有产品深度加工的企业,当地种植户基本无损失,另外精工加工的产品,价格上反而上升了很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