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住百平米的职工家属院,却用30年把县城发电厂打造成千亿级集团

他住百平米的职工家属院,却用30年把县城发电厂打造成千亿级集团
2019年08月26日 12:41 华商韬略

文 /华商韬略方乐迪

近日,中国工商联对外公布了新一届”中国民营企500强“名单,山东有两家制造业企业位列该榜单“制造业500强”前。

十,分别是老牌的制造业企业魏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魏桥集团)和信发集团(以下简称信发)。

对于山东制造业而言,信发和魏桥可谓是曾经的一时瑜亮,也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

这两家企业老板都姓张,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和已故的山东前首富、魏桥集团的张士平,都是四零后。

他们操着一口鲁北方言,拿着几百块的功能机,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相似之处,例如都涉足电解铝行业,彼此在这条业务上较过劲儿。

对于魏桥集团,张学信曾公开或私下多次表示他的资产规模超过山东首富张士平。“

在山东,我和他(张士平)扯平,他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他没有,但别忘了我们只有40%在山东,大头都在外面,山西、广西、新疆都是第一”,张学信对自己的家底颇有信心。

在过去20年中,张学信已在山东、山西、新疆、贵州等省份建立起了庞大的铝电帝国,而其中很多资产并不在信发集团旗下。

坐拥千亿级资产的张学信对财富的观点也颇为独特。“出国那几年,有些企业家来看我,7个里面有6个人有飞机,有银行也找过我几次,但我都拒绝了。”张学信说,“他不只飞机没买,就连一千多万的劳斯莱斯,都在公司放到生锈也没开过。”

按照张学信自己的说法,至今他仍住在100平方米大小的职工家属院里,住宿条件和职工一模一样,平时也基本没有假日,习惯与职工同吃同住。

因此,奔走在一线时,张学信习惯穿着普通的白衬衫,腰上挂个装着200元功能机的小包,也没佩戴富豪常见的腕表,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张雪信“言谈举止朴实的像个老农民”。

低调的张学信着实是个鲁商中的狠角色,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他把一个濒临灭亡的县城发电厂,改造成了山东位列第二、“民企500强”位列第21位的信发集团。

和张士平一样,张学信进入社会很早,15岁时开始工作,在茌平县郝集乡刘庄村当教师两年。1964年17岁开始担任茌平县拖拉机站站长,一干就是8年。

信发集团的前身是茌平县发电厂,1972年发电厂成立后,张学信进入厂子成为一名职工。

1986年 , 张学信开始担任厂长,从此 , 重担就结实压在了张学信的肩上。张学信不负众望,带领全厂职工把工厂打造成鲁西一带颇有影响力的热电厂。

世殊时异,1997年,很多发电厂被要求关停并转为小火电厂,茌平热电厂也在其中,“不转型就要灭亡”。

存亡之际,张学信注意到了电解铝行业。当时,电解铝尚属竞争不充分的行业,毛利率高于20%。电解铝有赖于发电的基础,这恰好是信发的优势所在。

即在能力边界之内,又有极高的利润,张学信开始带领着企业转型,1998年,信发投产运行了1万吨电解铝项目,第二年就实现了600万元的效益。

电解铝产业为信发开辟了一条冲向强企的道路,也为信发今日问鼎”中国民营企500强“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信发几乎控制了茌平县地方经济的主要方面,经营业务涵盖发电、供热、电解铝、氧化铝、铝材加工、碳素、味精、造纸、木业等各类产业,同时也提供着当地政府80%以上的财政收入。

除了在国内市场上的布局之外,为获得稳定廉价的铝土矿资源,信发在国际上,对铝土矿资源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其在澳洲、斐济等海外市场获取铝矿资源的力度、规模和手段,国内同行更无对手。

为了控制来源,2006 年时,张学信把目光投向斐济。那时,俄罗斯铝业已经与斐济就铝土矿进行着谈判。

但信发铝业在国际铝业界非常有名,张学信作为鲁商办事很讲信誉,信发作为优质的民营企业也给此次谈判加了分,因此斐济非常愿意与信发合作。合作不仅进行地很顺利,而且整个斐济半岛所有的铝土矿都被信发买下。

可以说,张学信和信发一家在铝矿资源上的纵横捭阖,为中国铝业争了光。

如今这位低调的“老农民”,已经把自己的企业传给儿子张刚,自己则退居幕后。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