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跑路”第四季正在上演,獐子岛“扇贝绝收”之谜有待揭开

“扇贝跑路”第四季正在上演,獐子岛“扇贝绝收”之谜有待揭开
2019年09月10日 17:48 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 张凌絮

闻名A股的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陆陆续续上演了5年,从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受自然灾害影响,扇贝产量几乎绝收”引发热议,到今年被深交所下文“索取应对措施”。獐子岛回回都能将缘由归为“天灾”,但这借口之下,隐藏的或许是“人为”。

2019年9月9日下午,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獐子岛公司补充说明“为应对虾夷贝灾害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并详细论证虾夷贝灾害对獐子岛集团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面对这项强有力的要求,獐子岛发现这一回很难再将“收益大幅亏损”的锅甩给扇贝。

根据獐子岛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公司营收总额为12.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3337万元。

报告中还显示,在此期间,獐子岛的产品: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及其他分别贡献营收1.19亿元、1.01亿元、8608万元、4344万元、1480万元和9.25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43.98%、23.14%、19.98%、-2.71%、84.18%和-6.64%,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21%、7.81%、6.68%、3.37%、1.15%和71.78%。

可以看出,扇贝的营收仍是总营收的重中之重。但是獐子岛却称,2019年上半年的扇贝市场却不容乐观,集团还搬出了“受到了海洋牧场等灾害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导致市场大环境持续低迷”等缘由。

此外,该集团还满怀期待地表示:由虾夷扇贝产量下降导致的利润亏损将被“大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资源填补,这也是在遭遇两次海洋牧场重大灾难之后做出的公司转型升级和布局重构。

其实在此前的几年里,作为“水产第一股”的獐子岛所养殖深海扇贝就频频“受灾”。

2014年10月,獐子岛首次发布公告称,2011年与2012年的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在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下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因此巨亏8.12亿元。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闻名A股的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但这也只是“扇贝跑路”第一季。

接下来的扇贝“天灾”剧轮番上演。

此后的2018年1月和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又分别以扇贝“瘦死”和“受灾”两个理由解释集团有的巨大亏损,一时间被观众戏称“扇贝跑了”出了续集之二、三季。

但是很快,另一个声音便响起:据相关记者报道,其实獐子岛集团存在着员工监守自盗的问题。原本扇贝产量足够,但因为过度捕捞,才导致扇贝在2017年11月底就消失,除此之外,过度捕捞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破坏了海底生态,也是导致扇贝绝收的主要原因。

2018年2月,“扇贝跑了第二季”中,獐子岛称,依然还是因为海洋灾难问题,“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以亏损7.23亿元结束了2017年。

而到了此次的第三季,之前“扇贝跑了2.0”引起了市场对于獐子岛财务造假的广泛质疑,很快,被立案调查。

2019年7月10日,调查结果确定了獐子岛存在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以及未及时披露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对该公司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但在被认定涉嫌财务造假一个月后,獐子岛居然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了“开源节流”的运营方针,对部分非主营资产进行了剥离,对各类闲置资产进行了妥善处置,意图变卖资产实施第四次“跑路”。

而现在,面对深交所在关注函中的强制要求,獐子岛集团会采取怎样的应对,目前还尚无法给出定论。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