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05后控股的核酸企业或将上市,竟然也算清流了?

由05后控股的核酸企业或将上市,竟然也算清流了?
2022年12月01日 15:02 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 600

10月14日,一家“涉及核酸检测相关”企业——达科为提交了上市注册。在涉核酸检测企业扎堆上市的今天,这家公司本不算醒目。

可看过其招股书竟然发现: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吴晓洁出生于1995年,年仅27岁,仍为在校生,这还不算完,第五大股东何政龙甚至还未成年,出生于2005年,年仅16岁。

同时,该公司2021年营收高达约8.4亿,对比2019年的4.3亿,营收几乎翻了一倍。

如此蹊跷的股东架构,疫情期间飙升的营收,自然被人质疑——“让这种公司上市,疫情还能停下吗?”

达科为算是开启了人们对核酸企业上市的关注。

来源:达科为招股书

根据企查查显示,2020年以来,新成立的医学检验公司达12893家,其中多为赚热钱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

资本疯狂入场的另一面,是核酸乱象的频发。根据《济南时报》的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案件已超11起,其中北京朴石和北京金准两家公司还被吊销营业执照。

随着核酸乱象的频发,甚至就连屡遭惩罚的核子基因也准备启动上市计划,舆论对核酸相关企业的质疑飙升。

11月21日晚,上交所、深交所接连声明:对涉及核酸检测相关的企业坚持从严审查。紧接着,翌圣生物成为首个被叫停上市的企业。

其实,翌圣生物在一众上市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中,确实配得上自称“核酸检测相关收入依赖较少”的企业了。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与核酸检测相关的营收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和7689.73万元,分别约占总营收的24.77%、25.42%和38.28%。

再看其他友商,新冠相关产品带来的营收占比,那是一个比一个夸张!

2021年11月15日,诺唯赞登陆科创板上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总营收分别为2.68亿和15.59亿,其中2020年新冠相关产品贡献营收约5.18亿,约占总营收31.42%

2022年10月25日,康为世纪登陆科创板上市,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总营收分别为2.33亿和3.39亿,其中新冠相关产品分别贡献营收1.27亿和1.77亿,分别约占总营收的55%和52%。

同样正在排队IPO的菲鹏生物,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总营收分别为10.7亿和23.3亿,其中新冠相关产品分别贡献营收6.97亿和15.87亿,分别约占总营收的65%和69%。

2022年7月28日,英诺特登陆科创板上市,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总营收分别为1.3亿和10.33亿,翻了近10倍,其中2020年仅新冠相关产品就贡献营收9.17亿,占比总营收约88.72%,带来净利润8.26亿。

总而言之,这些企业大多基本靠一场黑天鹅达成造富神话,本就有“发国难财”之嫌。

如今又筹备上市,难免被人质疑:新冠过去后,要靠什么维持营收以维持股价?难不成想“套现未来多年收益”。

这时,再看回开启这场舆论风波的达科为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总营收分别为6.04亿和8.36亿,其中与新冠相关的产品为病毒保存试剂(核酸病毒采样管和病毒保存液),仅创造营收0.53亿和0.48亿,仅占总营收的8.71%和5.78%。

至于新冠期间暴增的营收,则完全是靠达科为的代理品牌撑起来的,而这些代理品牌主要面向各大高校或实验室,基本和新冠产业无关,只能说是一种尴尬的巧合。

对比其他公司,达科为的新冠相关收入更像是一种顺势而为,至少,缺少这部分收入,远远动摇不了达科为的根基。

来源:达科为招股书

至于达科为蹊跷的股东架构,达科为也于后续进行了相关声明。

最大股东吴映洁是第四大股东吴庆军的女儿,父女俩合计控制约42.01%的股份,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父女俩是公司的实控人。根据协议,双方发生纠纷时,以吴庆军的意见为准。

第五大股东何政龙则是第三大股东何俊峰的儿子。根据律师介绍: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限制未成年人成为公司股东,不过,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也就是何俊峰)代为实施相关民事法律行为。

从创始人简历来看,吴庆军和何俊峰则是达科为的创始人,曾于1999年共同出资设立达科为,如今分别负责着公司业务和公司运营管理。

虽然如此着急地将其子女拉入公司,影响不太好,但考虑到达科为的私企性质,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这样一比,最先被质疑“发国难财”的达科为反而显得极其正常了,甚至就是这两年准备上市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当中的一股清流!

不过,尴尬的是,随着人们对核酸检测相关公司的关注提高,达科为也受到一定波及,至今仍未正式上市。

而达科为,只是类似企业的一个代表,比如智翔金泰,原本并未涉及核酸检测产品,却同样也被舆论裹挟。

如今,谁能正式上市,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舆论的背后,各大企业还是应该多反思一下自己能够多做些什么!

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