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网评」赓续红色基因 滋养精神家园

「云视网评」赓续红色基因 滋养精神家园
2021年05月26日 22:12 云视网

近日,《镜头里的故事·云岭红色地标巡礼》大型主题系列直播暨党史学习教育直播之保山篇走进腾冲艾思奇纪念馆。通过直播的方式带网友“云参观”艾思奇纪念馆,了解毕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推动党的思想和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大众的,必须要为大众理解掌握。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个人绕不开,那就是艾思奇,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一本书绕不开,那就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的艾思奇,一辈子投身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宏伟事业当中,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哲学理论事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卓著贡献。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成为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生长沃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芒。

在他身上,那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感召着我们。原本艾思奇是抱着“工业救国”思想去日本留学的,但后来他意识到在思想上唤醒民众更为重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艾思奇愤然回国。在上海,他用最普通、最生动的事例,把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他撰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从发表第一篇哲学论文《抽象作用与辩证法》,到出版代表性著作《大众哲学》、结集出版《哲学与生活》……艾思奇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马克思主义播撒真理的力量,闪烁智慧的光芒。这种信仰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渗透在心深处、血脉里。

在他身上,那种为大众而写、为大众所用的哲学精神鼓舞着我们。在艾思奇的故居悬挂着这样一首诗:“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大众哲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呢?就在于艾思奇用最适于中国民众的思考方式、最普通的中国文字、最直白的中国语言来表述深奥的哲学理论问题。比如,用“照相机”作比喻来说明“反映论”;用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区别来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原理”;以杭州西湖雷峰塔的倒塌来说明“质变量变规律”……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最深奥的哲学道理,用最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最抽象的哲学思想,最终为大众掌握、为大众所用,这就是《大众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

在他身上,那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激励着我们。艾思奇一生最喜欢的格言是“实事求是”,并把它当作自己践履笃行的生活准则。他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每次讲课,都要研究新情况,重新修改讲稿,学员亲切地称之为“艾教员”。他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无论从总体结构到各章内容,从基本观点到材料的选用,都逐章逐节,一字一句地修改,力求准确、简明。更值一提的是,他敢于斗争,先后批判蒋介石的力行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哲学等;他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和宣传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凭借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人民群众对理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深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关系的经典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就在于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看到了民众的伟大,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唤起民众的尊严、勇气和精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不竭的源泉。(丁恒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