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柯短片《给哀伤以去处》:致敬每一位“安宁疗护”的守护者

郭柯短片《给哀伤以去处》:致敬每一位“安宁疗护”的守护者
2024年06月13日 10:16 内地星娱

聚焦安宁疗护,给生命以曙光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对生的价值倍加推崇,但对死亡却讳莫如深。然而,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却有一群人关注死亡、关怀死亡,为每一个即将离去的人提供尊严和温暖,并教会家属如何更好地接受至亲的离去。他们就是“安宁疗护”的从业者。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指的是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安宁疗护”需要被更多人看见。曾拍过“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就关注到了这群特殊的人。由腾讯新闻社会价值工作室「解法Solution」与郭柯导演联合策划的致敬“安宁疗护”从业人员短片《给哀伤以去处》于今日上线,许多“安宁疗护”的一线工作者在节目中发声,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安宁疗护行业。

《给哀伤以去处》只是郭柯导演对于“安宁疗护”讲述的开始。6月15日,由张歆艺监制、郭柯导演的《来日皆方长》将上映。影片既有关照爱与生命的叙事性,又有“安宁疗护”实际工作的纪实性。在影片中,瑶瑶一家人突遭外公患病、离世,经历了悲伤、无措到坦然接受的情绪转变;大洋彼岸的刘小天是一位音乐治疗师,在她工作的疗养院,她用乐器和歌声抚平每位临终老人的内心皱褶。国家、地域和方式都不相同,但他们守护生命终途的爱与关怀的本质却不变。

《来日皆方长》预告片截图

向死而生,给哀伤以去处

在短片《给哀伤以去处》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的路桂军医生表示:“我们作为安宁疗护、生命教育从业者,我认为起码要从五个层面了解生死。对医生来说,生死就是呼吸心跳停止,大脑停止工作。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死’和‘亡’是不一样的,‘死’是安静的、静止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而‘亡’是彻底被忘记的意思,从中国生命文化的角度而言,我们不怕死,更怕亡。从情绪、心理层面上来说,死亡是对死亡事件的认知和与之产生的情绪反应。上升到生死哲学,死亡是一体两面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我们谈死是为了更好地生。”

《给哀伤以去处》短片截图

当生命之钟敲响最后一刻时,我们该如何接受自己或至亲的离去?这是一个永恒又悲伤的话题。在短片中,路医生提到一位湖南患者,因母亲生病,便找到他寻求疏解悲伤的方法。路医生建议她模仿和记录母亲的一个行为,于是她在母亲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专门学做了母亲的拿手菜香辣排骨。这是妈妈的味道,哪怕妈妈走了,闻到、尝到它也能起到宽慰的作用。在七个月后,这位女士的母亲离世,而她在每次想妈妈时,都会按照母亲的方法烹饪香辣排骨。在那一刻,母亲的爱便有了具象的实感。这就是“安宁疗护”的意义:给哀伤找一个去处,学会用理性面对事实

“安宁疗护”也不仅仅是面向老年临终患者的服务,当儿童罹患重病时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雏菊之家”是为罹患恶性肿瘤的孩子提供“安宁疗护”的志愿机构。社工胡嘉玲认为:“实际上,我觉得‘安宁疗护’是一个扶手、一个拐杖,我们的工作只是要帮助这些失亲的家庭,或者是失独的家庭,让他们比较平静地接受孩子离世,减少和疏解一些预期哀伤。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个体,是全家整体。作为‘安宁疗护’的工作人员,我们只是起到一个扶手或者一个拐杖的作用。在你站不住、在你要跌倒的时候,我们撑住你,让你平缓地度过这一段人生至暗的时刻。”

《给哀伤以去处》短片截图

来日皆方长,给明天以期盼

在4月时,《来日皆方长》开启了专家提前点映场,主创人员和参与观众认真聆听了多位“安宁疗护”业内人士的心声。一位专家表示,影片更多地是要表达陪伴这一主题,在老人面对死亡,生命即将离去之际,患者本人和亲属都需要关爱和陪伴。虽聚焦“安宁疗护”,导演郭柯并不希望过于强调生死离别的悲伤。如同出生一样,死亡是生命中自然过程一部分,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至爱。

在通过影片表达爱与珍惜的基础上,《二十二》导演郭柯更想通过细腻、真实的影像记录,填补“安宁疗护”的科普空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及病人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安宁疗护”,在国家层面,相关的政策也逐步得到实现。2023年,国家卫健委有关人员表示,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将重点支持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建立衔接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个“安宁疗护”试点市的每一个县市区至少要建有一个“安宁疗护”病区,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设立“安宁疗护”的病床。在将来,“安宁疗护”将会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人们也会更加尊重死亡、理解死亡。

导演郭柯,《来日皆方长》清明节点映场照片

尽管有政策支持、一线工作人员默默奉献和文艺工作者的关注、记录,但当下的社会仍然缺乏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认可,很多人对这一领域还存在着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将“安宁疗护”与“安乐死”的概念混淆。正因如此,作为艺术作品的《来日皆方长》才更彰显社会和人文价值,因为它的上映能够提高公众对“安宁疗护”的了解。同时,社会也应该多多呼吁死亡教育和对“安宁疗护”的宣传,共筑“安宁疗护”这一事业,一起迎来“安宁疗护”的春天。《来日皆方长》将于6月15日上映,生命会结束,但爱不会结束;它将超越生死,连接此岸彼岸的思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