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风云)广州船企如何乘风破浪?

(船企风云)广州船企如何乘风破浪?
2024年06月14日 08:59 中国水运报

□ 全媒记者 龙巍 张植凡

5月中旬,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再次签署生效6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订单。随着这批订单的签署和生效,广船国际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已累计承接了39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共计335800个运输车位,在该细分市场的接单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当前全球造船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造船业迎飞跃式发展。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船舶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密集,可塑性强,造船年产能超550万载重吨、产值超400亿元,单船造船能力突破40万吨,具备较大发展空间。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消息,2023年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3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手持订单约200艘/690万载重吨,订单排期已到2028年。两大船厂以船舶建造为核心,加强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高端配套能力建设,激活广州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政府全力推进产业补链强链

广东省、广州市高度重视船舶产业发展。2023年6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广州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全力推动广州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为解决当前广州造船业整体规模发展不充分、岸线码头等自然资源禀赋矛盾突出、配套产业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等问题,广州成立产业发展专项小组,统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补链强链工作,推动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力建设。

与此同时,广州制定《广州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瞄准到2035年,将广州打造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体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端装备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为广州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和保障。

此外,广州还制定了《广州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等方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设计,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建设。记者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广州还将出台专项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船舶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暂定名),以全面突出高端船舶产业在船舶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高端船舶产业体系建设。

纵观国内,今年以来,中国新造船市场的签单景气趋势继续位于扩张区间。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超日韩两国总和,稳居全球榜首;在新接订单量方面,今年1—3月中国新接订单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七成。

船企创新引领海工科技突破

近日,作为广州造船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三桩腿自升式生活平台“国海安远”顺利离厂,启程前往预定海域,即将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海上生活支持服务。油气增储上产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内油气企业的首要工作。黄埔文冲抓住契机,于2023年3月起,与国海海工、海油发展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该平台的适应性改造。

与此同时,广船国际充分发挥在海洋科技产业方面的品牌及行业优势,早在2022年便启动了海洋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建设集科研、产业、办公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园,旨在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助力广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策源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高技术战略性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着力发展新一代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当前,广州全市船舶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沙区、黄埔区及番禺区,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粤新海洋、英辉南方等超20家船舶制造企业,品类覆盖集装箱船、半潜船、全系列液散货船、可燃冰开采船、滚装船等,并在高端豪华客滚船、支线集装箱船、PCTC汽车运输船等船舶市场具有全球领先地位。

从产业发展基础来看,广州船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且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地处南海北岸中间位置,拥有优越的港口航道资源。

“新时代背景下,广州船舶工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行业前景研判来看,未来船舶行业市场总体是相对乐观的。”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分析了2023年1—9月世界主要造船国家/地区造船指标后指出。他认为,“从近20年广船国际部分产品价格走势来看,自2020年来各大主建船型新造船价格呈现总体向上趋势。”

绿色智能低碳成“风向标”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提升,相关政策法规日益完善,加速推进交通工具能源转型,缩小生态足迹,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大势所趋。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推出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这对过去作为“碳排放大户”的造船业造成较大影响。

作为造船业和航运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中国船级社(CCS)广州分社全力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引领行业绿色发展进程,为造船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CCS广州审图中心主任关东浩介绍,近年来,CCS广州分社聚焦船舶动力低碳化,在以替代燃料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应用上,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底至2023年,在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中,CCS广州分社开通绿色检验通道,主动服务改造进度,最终完成了206艘船舶的LNG单一动力新建及改造。CCS广州分社/广州审图中心负责广东地区及部分广西地区的船用产品审图检验,据统计,辖区内的绿色低碳和智能产品在船舶上的应用增长迅速,相关产品审图项目与受理总数占比从2023年的3.3%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2%。

关东浩介绍,在国际主要船型方面,LNG双燃料动力已经在广船国际11.99载重吨LRII型成品油船及5万载重吨MR油化船、黄埔文冲8.5万吨级散货船等项目中成熟应用。CCS广州分社及广州审图中心还完成了黄埔文冲建造的华南地区最大9500方LNG/LEG运输/加注船的建造审图工作,该船同时也采用LNG双燃料动力。

甲醇燃料方面,CCS广州审图中心已为黄埔文冲颁发了甲醇双燃料动力85000吨散货船AIP原则性认可证书及35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AIP原则性认可证书,为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在绿色低碳技术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此外,CCS广州审图中心还大力推动氨燃料及电池动力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

回顾历史,从中国近代第一座石船坞“柯拜船坞”,到广东近代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厂“广南船坞”,造船业见证了广州因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奋斗历程,也为广州“海丝支点城市”的定位不断贡献蓝色力量。“我们将助力辖区船企抓住绿色转型契机,推动绿色船舶发展,为广州船舶工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为广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能级跨越贡献专业力量。”关东浩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