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全攻略:一年分红7%,敢买吗?

香港保险全攻略:一年分红7%,敢买吗?
2023年04月10日 15:10 肆财子

最近,香港保险可太火了!

不夸张得说,

如果前几个月你去香港最大购物中心之一的海港城,会发现那里挤满了内地游客,你随便拉个人,他会告诉你,不是来购物的,而是来买香港保险的。

甚至一些人去香港,仅仅只是为了买份保险。

大陆游客赴港投保出现报复性反弹,根据香港财经时报的报道,2023新增保单保费或将飙升15倍,达到300亿港元。

其中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一是因为香港封关多年,过去两三年被抑制的境外保险需求,在通关后被大量释放;

二与大陆保险利率不断下降有关,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收益更高的香港储蓄险,有多高?

有些港险收益甚至能做到6%-7%;

三与国外连环爆雷有关,大量海外资产撤资,回流至香港;

四是国家放宽个人养老金跨境理财,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阔投资选择。

而剩下的原因,是不能聊的了。(手动狗头)

在香港保险如此火爆的当下,趁这个时间点,我来客观地介绍一下,

并谈谈港险与内地保险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它的利与弊。

香港保险的监管环境

如果你听保险行业的人,分析港险与大陆保险的区别,开口就聊收益差别,聊条款区别,

那基本可以判定这人是个棒槌了。

大陆和香港的最大的区别是啥,肯定是监管环境啊。

监管环境才是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条款是否能执行到位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我们不妨就从香港的监管聊起。

香港保险业170年的浮沉,首先离不开其背后的监管制度。

1、社会制度与法律体系

香港的监管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结构来看,都和内地都有极大的不同。

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于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核心在于通过对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价值规律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属于高度自由的市场。

所以香港的保险市场非常开放,服务对象面向全球,保险主体众多。

大陆一共仅仅有200多家保险公司,而相当于十五分之一个北京、七分之一个广州的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上就汇聚了160多家保司,可以说竞争相当激烈。

其次,我国内地的保险监管主要以法律监管为主,一切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而香港的保险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业条例》

也就是说,如果买了香港的保单,一切都得按照香港的法律体系来执行。

保险公司的发展呢,则取决于决策层的决策,根据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并没有很严格的限制,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公司本身非常具有实力,那么给它的限制越少,则越有利于其发展。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律

所以香港保司厘定保费、制定条款等事项,大都是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的。

2、监管机构

2017年前,保险业监理处作为香港政府授权监管保险业的专门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公司条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

2017年以后,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承接起了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原先的《保险公司条例》更名为《保险业条例》,成为香港保险业的法律基础。

同时还整合了原先的三大自律机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香港保险顾问联会和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

直接管理香港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人。

不过作为监管方,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几乎不会去干预保险公司的经营。

只要保险公司认为自己风险可控,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偿付能力要求,

想开发什么,投资什么,保险公司自己说了算。

主打还是一个自律。

3、监管内容

首先是保险公司的成立

我们都知道,在大陆要想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有多难,要求股东是必须干干净净的,而且净资产不得低于2亿人民币。

但香港最低实缴股本只要1000万港币,门槛低了很多。

其次是对偿付能力的监管,

大陆都采用“偿二代”了,而香港目前还采用偿一代管理体系,

要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能低于150%。若偿付能力低于100%,会被强制停止新业务。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基本都在30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00%,

相比大陆一部分保司,动辄就因为偿付能力触碰红线而被风险处置,严重的甚至接管改名,

香港的保司似乎稳定很多。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评价体系的差别,大陆要求实在是高。

最后是定价要求

虽然中国大陆地区产品的预定利率可以各保司自主确定,

但是监管部门对这个上限是非常严格的,因为给消费者承诺的过高收益率不能实现的时候,会引发保司亏损、甚至破产,最终可能传导到整个行业的风险。

当年喊停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险,如此。

去年年底通知要求各家公司全面排查增额寿的问题,亦是如此。

而香港就没有对于预定利率上限的要求了,利益演示收益率要求只针对投连险。

因为港险绝大多数都是分红型产品,保证部分不高。具体我们放到后面再说。

总得来说,除了偿付能力的要求,香港的监管要比内地宽松很多,

如此环境,也给了香港保险更多的灵活性,

不过也有弊端,如果有参与者不遵循套路,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整个香港保险行业都会乱成一锅粥。

就像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X盛发生的大规模爆雷事件,对香港保险行业无疑是一巨大的冲击。

另外,不同于大陆的铁索连环,港险的安全性很大取决于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

代表政府的保险监理处则只负责监管保险机构准入、偿付能力等核心层面。

也就是说,香港的保司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监管不会过多地干涉,自身实力不足,就很大可能破产倒闭,不像大陆有这个保证基金那个公积金来救济。

保司强大,才是最大的底气。

虽然香港目前还没有出现过人寿保险破产倒闭的案例,而且法律规定,真的有被清盘的那一天,这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会被另一家保险公司来接手被清盘的保险公司的长期业务。

但是呢,新旧股东的经营策略有异,保单的非保证部分收益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拿大陆不挑保司那套,来选择港险,特别是储蓄险,是会水土不服出问题的。

挑经营状况好、信誉高的大品牌保司,才是选港险第一步,经营好的保司不容易倒闭而且有更好的分红收益。

很显然,这种方式更适合成熟发达的市场,以及更理性的市场参与者,

所以香港这几年也在一直加强对监管体制的构建,

比如最近发布的香港保险监管新规,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和过往派息率。

在内地,这个可支配盈余是不透明也不公布的,分红是完全不确定的。

未来保司也将迎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局面。

然后我们再具体到保单,香港和大陆的保险又有哪些差异。

港险与大陆保险的主要差异

1、有哪些差异?

具体我做了张表,可以参考:

下面的内容基本围绕这个表格来讲。

(1)币种不同

我们平时买保险,用的都是人民币,毋庸置疑。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货币的流通上,以美元和港币为主,很多保单都是以美元计价的。

你在香港可以买到港币保单、人民币保单、美元保单,而且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会买香港储蓄类保险,因为它是作为配置海外资产的手段之一。

(2)重疾险差别大

两地的重疾险区别点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香港的重疾险有分红,这个分红将以保额的形式体现,内地重疾险虽很早就取消了分红,但一些产品有额外的保额;

其次香港重疾险轻症责任是占重疾的保额的,轻症赔完,重疾就不能再赔了,而且对原位癌也有一定要求,而内地重疾险从原位癌不分部位,到赔付比例,都更有优势;

然后是保费豁免,香港重疾险每理赔一次轻症,则豁免12个月的保费,内地的豁免,只要是轻症、中症、重疾都不用交保费了;

最后赔付尺度也有差异,比较典型的就算脑中风后遗症,内地要求确诊180天后仍然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而香港一般只要求“持续最少四周”。

相比来说,疾病定义这块,香港比大陆要稍微宽松一点。

最后还有保障内容等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这里就不再一一阐述了,总之,存在一定差异。

(3)储蓄险形态区别

香港的储蓄险以分红型储蓄险为主,其实更像一种股债灵活配置型基金,

保证收益通常不足1%,但是分红收益预期年化能有有6%-7%的复利,

而内地产品以固定收益为主,更像一种存款替代,不是同一个东西。普遍以固定3.5%的复利为主。

所以从收益上看,内地的增额终身寿险与香港储蓄险还是存在差距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香港储蓄险的收益,要比大陆的储蓄险最高的3.5%还高上很多,

虽然后期基本能到6%-7%左右,但因为是分红险预期收益,收益并不保证。

那么,为什么会和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2、形成差异原因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监管环境的差异

根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内地保司每年的净投资收益率最多也就能做个5%上下。

从保司的角度出发,最初几年的实际成本支出起码也在5%以上。

监管一看,这哪行啊,收益率才5%,不能让寿险预定利率定太高。

所以监管率先发难:孩子,别飘,未来你兑现不了。

于是2019年的时候,监管为了防范行业的利差损风险,就直接给产品划了条线

明确规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上限的预定利率为3.5%。

而香港的监管宽松,没有预定利率上限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两地的的投资方式不同

内地保司在强监管之下,他们的钱只许进行低风险、稳健的投资。

主要投资的是“借债”性质的资产,哪怕是股市行情再好,也不许去满仓一把梭。

香港的保险公司呢,则没有太多约束限制,可以进行全球投资。

保险资金带来的收益也会更高。

资金投资中,股票投资占比0%-75%,债券投资25%-100%。

更像境内的股债灵活配置型基金。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人民币和美元国债收益都在下行,

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一直在下跌。

债券类资产的收益很低、分配比例低,导致香港保司无法给客户提供较高的长期保证收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港险的储蓄分红险大多保证收益都非常低。

但香港保险公司持有的权益类资产主要是美国股票,

指数的走势却一直在稳定向上。

因为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多,非保证收益就非常高。

而内地保单主要局限于国内,以人民币债券为主,而股权类资产比例相对较低。

收益率只是因为债券占大头,且收益固定,所以保证收益较高,但预期收益不高。

还有一方面,在保单收益分配上,

2020年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演示的红利分配统一为70%

也就是说,内地储蓄保险,保险公司盈余的红利会按照最低的70%来分配给保单持有人。

香港储蓄保险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较高,比如英国保诚、安盛等公司,承诺将不少于9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于保单持有人。

综上所述,在收益方面,港险确实有很大的优势。

那么港险还有其他的优势或者劣势吗?

香港保险的优劣势

1、优势

优势一:重疾险有分红,扛通胀

在医疗通胀的当下,保额固定的重疾险在未来很有可能会缩水。

前面提到香港的主流重疾险都有分红,也就是保额会增长,

如果保险公司真的能按照计划书的演示金额派发红利的话,购买分红型的重疾险,几乎不用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影响。

优势二:多币种配置,全球理赔

香港的一张保单能涵盖多种货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能根据一些特定场景的需要,灵活转换保单货币,比如出国留学工作等等;

对于有钱人来说,币种配置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抵御某种币种贬值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风险,避免资产大幅缩水。

此外,因为香港保险面向全球,也支持全球理赔,只要其他国家有合作的机构就行,这对经常出国、世界各地跑的人来说,还是挺方便的。

优势三:功能实用

除了收益外,香港的储蓄险还具备几个实用的功能:

比如可以无限更改被保险人

以往的情况是,被保人身故时,保单就中止了,

港险能够在被保人身故时,把被保人更改为家人,这份保单的收益可以继续享有,不断从中获得长期收益。

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以作为资产传承,做到父传子,子传孙……无穷匮也。

比如保单可以拆分

内地的增额寿险只能通过减保或者退保来取现金价值,实现保单的灵活性,

港险可以将保单拆成多份,根据需求分配给不同的受益人,从而避免退保带来的损失,

还可以通过货币转换功能,将拆分后的保单指定为不同的货币,更加灵活,传承性更强。

再比如简易信托功能

被保人在身故前可以设定这个功能,被保人身故后,不会将保险理赔金一次性向保单受益人发放,而是根据要求分期发放,很大程度上避免受益人“挥霍”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司法隔离、第二被保人等等功能,

就产品而言,香港的保险产品更顺应市场的需求,特别在传承信托功能上发挥的淋漓精致。

当然,港险也并不是说得那么完美,

它的劣势也十分明显。

2、劣势

劣势一:分红不保证

虽说港险的收益确实很香,但毕竟是分红储蓄险,

拿到的分红属于保险公司“可支配盈余”的分红,保险公司这笔钱(保费)经营不错,就给你分一点红,如果没有盈余,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从历史数据来看,产品表现参差不齐,有高的持续维持在100%左右的,低的50%-70%甚至更低的都有。

有很大波动。可能你最后只能拿到1%的保底收益。

劣势二:健康险价格方面相较内地没优势

在内地互联网保险风靡之前,港险确实是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的,

主要是和内地老牌保险公司相比,

就说重疾险,那时候很便宜,主要是因为香港的死亡率低、重疾发生率也低,出险可能性小,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相对少,保费也会低一些。

但自从互联网保险开始兴起,各种高性价比产品层出不穷,香港保险在价格上已经没有什么大优势了。

劣势三:投保理赔麻烦

如果你想买港险,就必须本人到香港签订合同才能生效,

在内地签订的属于非法保单,也不受香港法律和保监保护的。

要想缴纳保费,还得去开一个香港银行账户。

而且港险没有理赔时效的限制,

很难保证理赔的速度,短暂3-6月,长则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发生理赔纠纷,还得向香港保险投诉局申请调解,但是该机构120万港币以上的案子是不管的,

只能在香港请律师走法律程序。

不管是时间还是费用,成本都是巨大的。

这时候,就得看找的保险顾问是否靠谱了。

劣势四:健康告知严格

港险的健康告知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基本属于无限告知,

什么意思?

就是不管保险公司有没有问到,有健康异常就都得需如实回答。

另外,以重疾险为例,

内地健康告知中的检查异常,一般只问及1年或2年内,而港险却会问及5年甚至7年内的异常。

非常严格。

文章的最后再解答一下一些大家常会问到的问题。

关于港险,还有一些问题解答

Q:可不可以不去香港就能买到港险?

A:以目前的监管环境,是不可以的。

前面也说到过,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

如果投保人不身处香港,并不按照正常流程投保,那么这个保单不会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认可,更不会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

Q:如果在买香港的重疾险或医疗险,在内地医院治疗,能得到理赔吗?

A:香港保司都有一份内地的指定医院名单,通常是三甲医院,客户只要在内地认可的医院就医,也可获香港保险公司理赔。

Q:港险适合哪些人买?

A:对内地居民来讲,香港保险应该还是一款很中产的产品,投保成本较高,港险比较适合有外汇资产配置需求,适配计划孩子留学、移民、海外退休等这类型高净值客户配置。

Q:保险理赔金是否受外汇额度限制?

A:有一定限制,目前,我国外汇局实行每人每年限购5万美元额度的外汇政策,额度超过5万美元,就需要向银行提供实际用途证明材料,再由银行提供给外管局进行申报。

但保险资金进账是不受5万美元外汇额度限制的。对于境外汇入的保险理赔款,只要告知银行合法资金来源,就可以做支票托收直接进入账户,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开通香港账户才可以进账。

Q:除了港险,还有哪些主流的理财产品比较好呢?

A:内地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都是不错的选择,收益非常稳定,安全性高。

其他可参考:想想怎么存钱吧…

写在最后,

其实内地人千里迢迢赴港买保险,

跟之前那些“为了安全而赴港购买奶粉等”的人是同一个道理。

港险确实挺优秀,对于跨境资产配置有很大的优势,

但,你说安全吧,它不归内地保险法管,山高水远的,理赔时很有可能发生纠纷,

你说收益高吧,分红险波动又太大……

说实话,并不适合所有人。

港险与内地保险孰好孰坏,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地方都有坑人的销售,每家保司都有好坏的产品,

而且挑港险跟大陆保险的逻辑完全是相反的,其背后是因为监管环境的差别。

所以这些问题如果无人领路,很可能一坑接一坑。

问题的关键正在于,

保险毕竟是金融行业,你得足够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