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备份”香港?答案来了,这个城市被选中!

谁来“备份”香港?答案来了,这个城市被选中!
2020年05月17日 15:00 直面传媒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5月16日,一件意义重大、但公众关注度不太高的“大事”,在上海悄悄发生了:

在国家海关总署和上海市领导见证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这是在上海、在临港区域第二次出现“特殊”两个字。

第一次出现“特殊”,是中央对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功能的表述上。2019年8月,国家宣布上海自贸区扩容,增加“临港新片区”。至于这个片区的定位,使用了“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表述。

“特殊”两个字,显得非同寻常,但也含义模糊。

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它隐藏着上海的万丈雄心——全面复兴,重新成为亚洲第一大都市,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

其中“自贸临港新片区”的使命,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自由港”。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就是“上海自由港”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上图1)、小洋山岛区域(上图3)、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上图2)。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仅3个月后,4月24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14.27平方公里封关区域顺利通过预验收。

根据“新民晚报”的报道,“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创新内涵主要体现在“5+1+2”。5,是“5大自由”;除货物、服务、金融、人员自由流动外,还包含了信息自由流动;“1”则是指有效监管下的数据移动自由;“2”是指实施国家安全管理与信用分级管理。这里是我国(内地)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货物从国外进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不用报关,不用进境备案。区域内企业不要设立海关的账册,海关不进行惯常的监管。这里的货物出去到国内的话,原来是双侧申报,现在改为国内一侧单侧申报。

相对于其他的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海关手续方面具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特点。

所谓“一线”,是指境外和境内的海关分割线;所谓“二线”,是指特区、保税区和境内其他区域的海关分割线。深圳和珠海都有“二线关”,之前一直梦想全面放开跟香港、澳门的“一线关”,取消人财物流动限制,只在“二线关”保留实质性的海关。

深圳和珠海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梦,做了整整四十年,都没有能真正实现(如今珠海仍然在横琴做这个梦)。

但是,上海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变成了现实。未来,或许海南也可以实现。

为什么国家选择了上海?原因大概有三个。

第一,这是中国“抗旗”的需要。

众所周知,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欧美刮起了一轮“逆全球化”的思潮。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需要扛起全球化的大旗。

要抗起这面大旗,不仅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让别人开放),也要进一步打开国门(自己开放)。用市场换市场,用开放换开放,用零关税换零关税,这是基本的贸易逻辑。

从2013年8月开始,中国陆续在上海、广东、福建等19个省区设立了自贸区,涉及城市数十个。设立自贸区,就是为了深化开放,并为“后WTO时代”做准备,自贸区试行的正是美国倡导的“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新规则。

自贸区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自由港(自贸港)。所以,在内地设立自由港,是我们对外开放必须要达到的新阶段。

第二,上海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所以受命“打头阵”。

自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乃至亚洲城市里,一直地位特殊。二三十年代,上海就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都市。1949年的时候,上海经济总量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天津的近3倍,是北京的近6倍。

虽然目前上海汇聚的资金总量已经被北京超过,但上海仍然是中国头号“下金蛋的鹅”。每年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大约诞生2万亿的政府收入(税费和卖地收入),其中1万亿上交中央财政。

再加上上海地处长江口,长三角是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片区。所以,上海在经济上对全国的带动作用,目前仍然无可替代。

所以上海是一个不需要“申请利好”的城市,它的利好都是中央主动给的,甚至是送上门的。

第三,香港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了推动国家战略,需要上海来“备份”香港的功能。

改革开放第一个40年里,香港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是中国经济对外的“超级联络人”,还是内地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是最重要的资金、信息、管理经验、订单来源。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香港,中国改革开放不会进展的这样顺利。直至今天,外资投资中国的70%,以及内资投资境外的50%,仍然通过香港进行。

当“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又恰逢中国启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利益全面化)的时候,香港掉链子了。

事实上,香港面临“第二次回归”的重大课题。当这个课题没有完成的时候,香港能否在未来国家战略中承担起应有的使命,令人怀疑。

香港、新加坡、迪拜,一直被认为是全球自由港成功的三大典范。

从国家利益角度看,香港这个自由港需要有“备份”。而最好的“备份”,可能就是上海。因为上海的定位跟香港最像,都是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在近代史上,上海和香港其实就一直发挥着“相互备份”的双城记的作用。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近现代史的双城记,难道不是 “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北京—上海”吗?其实,这组“双城记”是政商双城记,展示的是城市之间的“夫妻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至于“同性”之间竞争关系的“双城记”,比较典型的一直是“上海—香港”。

最近两三年,国家进一步强化上海地位的努力,非常明显。比如在“出口时代”,中外贸易的交易中心是广州(广交会)。但进入“进口时代”,国家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远设立在了上海。

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户之变”。

在资本市场分工上,2000年国家把“康庄大道”——主板市场给了上海,让深圳“走小路”搞创业板、中小板。结果深圳因祸得福,中小板、创业板红红火火,让深交所股票成交量长期压着上海。于是,国家再次打破既定分工,在上海设立“科创板”,再次把金融资源的天平倾向于上海。

也就是说,即便是香港、深圳、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也要给上海让路。因为国家选上海作为“第一选手”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

这不是说香港、深圳、广州不重要,而是排位在上海之后。

最近,在澳门设立“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所”没有被央行、证监会等四部门金融支持大湾区发展的文件提及,恐怕也有这个考量。

展望未来,虽然海南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自由港,而且这个自由港会把数十个城市整体包含其中(上海的自由港没有包含城区)。但自由港的“先锋政策”,一定还是会在上海“先行先试”。

而且由于海南本身经济体量小、人口少,不靠近大城市,其自由港试验能否成功还难以预料。所以,上海同时还是海南自由港的“备份”。

国家是两条腿走路,去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的“自由港”。

最后再说一句:让上海备份香港,不是说香港不重要了,将被全面替代了。香港仍然是中国的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仍然是中国跟世界的“超级联络人”。

无论内地有多少个城市GDP超过香港,香港仍然是香港,它都会一直发挥独特的作用。香港可以被“备份”,但很难被替代。

香港,将永远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东方之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