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来抢饭碗了!

“老大哥”来抢饭碗了!
2020年06月30日 13:30 直面传媒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对于拿着券商股的人来说,这两天非常不爽。

本来,T+0的利好已箭在弦上,预期可以赚一把。但利好还没有兑现,一个突发大利空来了——证监会可能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6月28日晚上,证监会官网上公布了这样一篇“答记者问”:

问:近日有媒体报道,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我们已关注到媒体报道,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表面上看,证监会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但细细品味,接近于默认。

所以,券商股出现了一波下跌。

其实给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不是一个新话题。在5年前就讨论过,但由于担心对传统证券业冲击太大,所以一直没有落地。

看起来,这次可能要玩真的了。

对于证券业来说,这不是狼来了,而是狮子老虎要来了!

原因很简单,银行业实力太强了。下面这组数据,是2019年末银行、保险、证券三大行业的总资产和年度利润情况:

可以看出,银行是绝对的老大,总资产达到290万亿,远超广义货币M2的总量。银行业总资产相当于保险业的13.8倍、证券业的近40倍。

年度利润方面银行业也遥遥领先,达到了2万亿,分别是保险业和证券业的6.45倍和16.7倍。

规模决定实力,实力决定地位。在中国金融行业里,银行就是老大,而几个国有大行,更是老大里的老大。

既然是老大,就必然“出将入相”。所以,几个大行的行长和央行副行长,往往是换来换去的。至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一把手,往往来自国有大行。

比如:

证监会第八任ZX易会满,之前是工行董事长;

第七任刘士余,之前是农行董事长;

第六任肖钢,之前是中行董事长;

第五任郭树清,之前是建行董事长;

第四任尚福林,之前是农行行长;

第三任周小川,之前是建行行长。

为什么证券业的高官和高管们,基本上无缘证监会主席?说到底就是规模差距太大,带来了级别差距太大。

证监会ZX是正部级,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至少应该是副部级。四大行的一把手就是副部级,迈上证监会ZX比较容易、而且顺理成章;至于大券商的董事长最多是正厅级,基本上没有连跨两级的机会。

而证监会历史上,还没有过副ZX“转正”的先例。

所以,中国证券行业一直是接受银行业“领导”的。

现在,不仅仅是从行业管理方面领导了,还要从具体业务上施加影响力——银行业这个老大哥,要介入证券业了。

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适应三大趋势。

第一,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全面开放,未来竞争会非常激烈,国家担心中国证券业扛不住。

最近两年,国家正全面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推出11条政策措施,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的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至2020年。

2019年10月,证监会明确提前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措施,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外资股比限制取消的政策时间提前至2020年12月1日。

也就是说5个月之后,境外“证券大鳄”将可以在中国注册全资公司,跟中国的券商展开竞争。

面对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野村等国际巨头,中国原本分业管理下的证券公司,很难取得均衡的市场地位。

向银行也发放证券牌照,有利于民族证券业的发展,避免市场全面开放之后被外资冲击的“一败涂地”。

第二,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改变中国的增长方式。

我多次在专栏里说过,我们之前的增长方式,是“通过货币超发,推动城镇化快跑,让购房家庭享受升值、让未购房的家庭早日购房,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下,给经济“加油”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也就是间接融资。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印钞票的时代”。

目前,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是全球最高,未来只能稳杠杆、很难继续加杠杆。给经济“加油”的方式,将变成直接融资,也就是债券和股票。这不会提高中国整体的杠杆率。

中国从2014年就希望启动股市,进入“印股票的时代”,无奈选错了方式,试图用牛市对接注册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估值悬崖”,最终只能以“一地鸡毛”收场。

2015年大牛市至今证监会ZX已经换了两次,轮到易会满来实现这个目标。

让银行进入证券业,不仅可以增加中国券商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银行网点多、资金实力雄厚、客户多等一系列优势,推动直接融资比例的快速提升。

比如现在卖基金、卖债券,往往都要依托银行的网点。银行进入证券、基金等行业之后,自然会加大推销力度。

第三,金融正在从“分业”转向“混业”。

中国金融业早期,没有“分业”的概念。后来为了监管的方便,规定银行只能搞银行业务,保险公司只能搞保险,券商只能从事证券相关业务。

这固然方便管理,但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做大做强、适应国际竞争。毕竟,国际市场是混业为主的。

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思路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从“分业”转向“混业”,一些金融集团(比如平安)就拿到了金融全牌照。

但《商业银行法》和新修订的《证券法》仍然有分业的要求,比如《商业银行法》第43条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所以坊间一般预测:这些法律条文未来肯定会修订,在修订之前只能走“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偏门,搞一些试点。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最有可能率先拿到试点资格。

监管层可能会要求工行、建行设立新的证券子公司来从事证券业务,这样方便监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混业是大趋势,未来一定会有一大批银行获得证券牌照,这对于证券行业、券商股将带来哪些影响?

我的看法是:目前的证券公司,很难跟银行旗下的证券公司打阵地战,竞争中必将处于下风。

但打不过人家,不意味着必然灭亡,传统券商可以加入强敌的阵营,变成人家的一部分。比如要么被工行、建行的证券公司并购,要么被摩根士丹利、高盛并购。

也就是说,证券业的大洗牌开始了。或许会有一批证券股因祸得福——因为被强有力的母公司收购,而暴涨一波。但也会有一些券商因为缺乏竞争力,慢慢归于平淡,被淘汰出局。

当然,影响最大的是证券业的中高层,伴随着收购兼并一定会有剧烈的人事变动,能力弱或者没有关系的人会被淘汰出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