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作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扶持项目,国内首部以影像艺术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全过程的电视剧,《上甘岭》在实现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凭借精耕细作的制作以及现实性叙事、现代化视角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传递“上甘岭精神”,从而进一步拉高了优质主旋律作品的“天花板”。
来源:主编温静
作者:王涵
当下,“百花齐放”的影视市场中古装、悬疑、都市等各类题材均有出圈且引发广泛热议的现象级作品,而作为受众更加广泛的重大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剧却因创作壁垒深、拍摄难度大等多重原因鲜见突出,但在近期收官的一部主旋律题材剧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正值上甘岭战役72周年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优酷、博纳影业联合出品,咪咕视频联合出品,于冬担任出品人及总制片人,刘伟强执导,聚焦上甘岭战役43天艰苦战斗的电视剧《上甘岭》圆满收官。自10月14日开播以来,不仅位列央视晚间黄金时段收视榜第一,实时收视率和历史收视率均占全国频道的第一位。截至目前,该剧收视份额达14.593%,收视率最高超过3.5%,暂列2024年剧集平均收视率年冠。此外,CCTV电视剧官微数据显示,电视剧《上甘岭》观众规模突破2亿。
作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扶持项目,国内首部以影像艺术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全过程的电视剧,《上甘岭》在实现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凭借精耕细作的制作以及现实性叙事、现代化视角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传递“上甘岭精神”,从而进一步拉高了优质主旋律作品的“天花板”。
以三重创新切入讲述革命故事
全景式真实再现艰苦奋战的43天
不同于其他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剧以单一视角呈现战争始末,或者全然展现战争场面,《上甘岭》在呈现方式、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升级与尊重还原。该剧以1952年发生于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为叙事蓝本,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艰苦卓绝战斗,最终彻底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扭转了朝鲜战场局势的感人故事。
首先在呈现方式上,该剧采用“守正创新”与“虚实结合”这两种形式,真正做到全景式地回溯历史。一方面,剧中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战况激烈的前线战场、运筹帷幄的后方指挥部等场景,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狂妄自大的“联合国军”等群像进行高度还原,真实再现了上甘岭战役的全貌。另一方面,该剧还根据真实历史资料虚构出段显峰、双喜、常大友等人物的成长与蜕变,从而将战事的前线战况、后方部署进行串联,使得观众通过这些全新视角真正做到全方位理解了战役。
在叙事手法上,《上甘岭》通过现实手法与年轻态创作手法,在叙事上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由细微处辐射战事全局,立体化地呈现出这段“影像历史”。包括在25秒中呈现出板门店谈判的关键信息,以及“联合国军”在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向我军进攻前后的描绘等等,以及“从秀才到兵”的段显峰、带领部队从日常训练中领会敌军战略思路的秦基伟等等,无论是战事将领还是无名士兵,都为“上甘岭战役”这个主角丰满了血肉、增添了灵魂。
镜头语言方面,该剧通过影像转化和戏剧表达的创新探索,使观众沉浸式、全方位感受这艰苦奋斗的43天,体会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的59次艰苦奋战。无论是地面突袭、正面冲锋,还是飞机轰炸、炮弹倾泻,以及山地作战、坑道游击、车轮战等,每一处细节都尽可能地对历史场景进行了还原。例如对堆积如山的炮弹壳进行特写,以及第一次将“范弗里特弹药量”具象化,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从而深层次地引发心灵震撼与情感共鸣。
从战役的起因、双方的战略部署到战斗的逐步升级,以及对多面视角、重点事件的侧重描绘,该剧完整地呈现了上甘岭战役的整个进程。从行业层面来说,这种全景式、群像式、立体式的讲述,是重大题材革命历史剧的一次典型示范;在社会意义层面,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机会,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人物成长展现信仰力量
叙写与传承那群可爱之人的“上甘岭精神”
为什么说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因为“联合国军”一共出动了九万余人、三百门大炮、一百七十辆坦克、三千多架飞机,以及合计倾泻了一百九十万枚炮弹等等。面对敌军的强势火力,那群“可爱的人”没有丝毫退缩与犹豫。
以八连副连长段显峰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剧中,借由弃笔从戎、有文化、有想法的段显峰这一视角,观众可以看到在战场上敢于越级汇报、特立独行、英勇战斗的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缩影。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胆小懦弱变得勇敢坚强。包括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历经多次失败实践找到适宜的作战方案方法等挫折,段显峰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而这些挫折与逆境最终造就出兼具作战计谋与钢铁般意志的战士,同时也代表了志愿军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除了主角之外,剧中还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饱满的志愿军战士形象。包括沉着冷静、谨慎果断的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的参谋长李德生,精准判断敌人意图、坚韧不拔的朝中谈判代表团随性人员莫远,直率彪悍、粗中有细的八连连长冯百胜,善解人意、亲切憨厚的八连指导员胡满仓,勇敢无畏、倔强固执的志愿军侦查小分队战士双喜,擅长破译、数据分析的志愿军侦察参谋兼翻译杜文锦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志愿军战士的群像画卷,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之间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更加令人感动。比如范元宝为了救罗万象,孤身前往“联合国军”军营偷葡萄糖;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战士们把一个苹果传来传去,都舍不得吃,这些情节都深刻地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典型英雄人物的演绎上更加真实还原,将角色的情感深度挖掘至极致。对于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呈现,没有采用过多刻意煽情的手法,而是通过战友的视角静静记录,保持平视,这种表达方式是对英雄最大的尊重,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英雄的伟大和牺牲精神,“这辈子,就等这一刻的光荣”这句话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言而喻。
以史、以人为鉴,《上甘岭》将“上甘岭精神”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做到了融合与凸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该剧让观众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剧中所展现的志愿军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较高的历史还原度打动观众
细节刻画凸显赤诚与敬仰
如果说“真实”与“还原”是《上甘岭》在影视市场获得收视与口碑双强成绩的制胜点,那么在制作角度上,就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以及创作细节来呈现。
在高度严谨与细致的制作下,从战场上的焦土痕迹到战士们破旧却整洁的军装,无不展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从而使每一个场景都将观众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包括在场景搭建上,上甘岭的坑道、墙壁上的岩石纹理、低洼处的积水,无一不体现出当年战斗的残酷与艰辛;在道具选择上,从武器装备到各类道具,比如磨损的枪支、弹夹的样式等都严格按照历史资料进行复刻,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敌我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
同时,主创团队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展现出了志愿军战士们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创新的一些战法,如“车轮战”打法等。这些在真实历史中存在的战术,通过影视化的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志愿军的智慧和战斗能力。
据悉,该剧拍摄制作累计1200多位工作人员103个昼夜的付出,160个有名有姓的角色,数万个炸点,长2公里、占地5000平方米的坑道......这些都为剧作的真实表达奠定了基石。可见,《上甘岭》试图以电影级制作水准打造还原真实历史的精品剧集,或将树立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新标杆。
总的来说,《上甘岭》充分且真实地按照历史轨迹再现与复原那段艰难历程,尊重历史也尊重创作,更尊重观众。而这,也是制作方博纳影业一直以来的创作基调。从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到电视剧《上甘岭》,博纳影业不断刷新着自身成绩,一次次靠优秀作品走到了荧幕前被观众所“看到”。《上甘岭》的圆满收官,也使博纳影业致力于精品化内容创作的“实干型”风格愈加突出。在多部优秀作品的示范下,或将进一步引领行业的发展与探索,值得肯定与期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