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个帖子,说曾几何时,美国商场里的体育名牌服装和用品上贴着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商标,而现如今已落到了寥寥可数,说明这些品牌已经完成了从中国的“大撤退”,又在其他国家成功地“安营扎厂”了。
帖子的作者说,这种现象与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BCG)几个月前发表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报告的结果十分吻合。
报告指出,若以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做比较,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1美元的话,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显示两者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成本大幅提高有三个原因,一是薪资大幅提高,中国的时薪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的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攀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工业用电成本从2004年每千瓦小时7美元涨到2014年的11美元,天然气成本更从2004年每单位5.8美元涨到13.7美元,能源成本高的原因是税费太多,例如每升汽油价格中有四成以上是向政府缴纳的税费。
帖子说,更多生产商则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处,耐克、阿迪达斯显然已在其中,另据公开报道,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在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很明显,中国的各种红利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已经不再是吸引这些品牌的优势。依笔者想,这也不是100%的坏事,没有帖子作者所言的那么悲观。换个角度想问题,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到那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享受劳动力、土地租金、税收等等红利啊!
这令笔者想起游历斯里兰卡和缅甸的时候经常遗憾的一个问题:这几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能见到肯德基,能见到丰田,能见到三星,却见不到中国的品牌,我们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正适合那里的市场需求啊!偶尔见到一个华为门店,偶尔见到一辆奇瑞QQ,我们还兴奋不已呢。
我想说的是,中国那些成熟的连锁品牌们,中国商业的栋梁们,零售业、餐饮业、服装业是不是也是时候把眼光放出国门了?
我们去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之前十几年的走出去,基本都是找差距、学先进。未来,走出去继续学习的同时,是不是也考虑考虑走出去开连锁超市、开连锁餐厅、开连锁服装店?就像那些著名品牌当初走进中国一样,我们也可以走进东南亚,走进非洲,甚至逐渐打进发达国家内部。在享受开发处女地的红利的同时,在克服各种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适应所谓的本土化的同时,我们的品牌就会逐渐成长,长得羽翼丰满,屹立于世界之巅。
说通俗点,我们一边向比我们强的学习本事、缩小差距,一边把学到的本事、摸索出来的经验运用到不如我们的地方去,慢慢地,壮大,升级,无人再敢小觑。
想想雷达手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就知道什么是先入为主了。就因为雷达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人如雷贯耳,中国人就误以为最好的手表除了雷达无他。雷达因此占据中国人心中最好位置很多年,甚至一辈子。
粗浅说这么多,其实说的是一种理念,一种眼光。你的理念比别人早几个年头,你的眼光比别人远几条街,你就是赢家,而且有可能是世界级赢家。(王彩霞)
声明:此文为中国连锁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连锁”,特此声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