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展示时装设计师陈采尼的作品
12月4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筹划和赞助的时尚活动——首届香港时装荟历时半个月之后圆满落幕。在这场国际时尚盛会期间,香港通过时装秀、推销会、展览展示、国际峰会、论坛、工作坊、快闪店、集市等多姿多彩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了其作为全球潮流与时尚风向标的魅力,也记录下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创意与交流的精彩时刻。
作为第一届活动,香港时装荟聚焦了哪些时尚元素?时尚产业有哪些新形势、新看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活动期间深入一线,探索、发掘这场时尚文化盛宴的新意与亮点。
产学研融合赋能人才培育
憨态可掬的布艺玩偶,色彩鲜艳的针织马甲,造型各异的帽子、围巾和手套……你能想到这些成品全部出自学生之手吗?在香港时装荟举办期间,记者受邀参观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被教学车间内眼花缭乱的服装服饰及家居装饰作品所吸引,并惊叹于学生们的创意与技艺。
“我们学院一年级的学生都在这个车间里进行实操。”学院工作人员一边推开其中一间教学车间的玻璃门,一边向记者介绍,“在校期间,学生们会学习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成衣制作、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知识。”记者看到,车间内操作机器的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正在往机器上穿针引线,有的正比对着设计图纸做裁剪。
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教学车间内,一名学生正在操作缝纫机器。
随着时尚产业的迅猛发展,同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一样,许多高等教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融合,以培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学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一所国际化服装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始终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教研机器设备供学生们学习实践,更经常性开展各类研学交流活动,与服装企业、纺织院校及业内从业人员进行思维碰撞、理念互融和创意沟通,并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专业培训、展示创新成果、开展洽谈对接等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为培养国际时装人才夯实基础。
学院工作人员表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方式,学院持续为香港乃至全球输送纺织服装行业高端人才,这也是香港作为国际时尚之都的重要底气。
用时尚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当时尚潮流与传统文化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对此充满好奇的记者在本届香港时装荟的重点活动———“风华回响 ‘上海滩’30周年展览”找到了答案。
记者在“风华回响 ‘上海滩’30周年展览”现场体验“一键试穿”科技。
旗袍、唐装、丝绒手袋、缎面鞋,甚至连睡觉用的遮光眼罩都是丝绸材质,作为生土长的香港品牌,“上海滩”在30周年展览中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我们品牌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流行时尚相结合,展示当代中国风。”“上海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滩”把中国传统元素,如吉祥结、如意扣等融入服饰设计当中,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并通过跨界合作、私人订制等方式,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服装服饰,以及香水香氛、家居用品等延伸产品,展现了其独特的东方魅力。
用时尚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滩”并不是本届盛会中的惟一发声者。
在香港时装荟的另一重点活动——“VIRTUOSE:高级订制服的艺术” 时装表演现场,来自中国北京的时装设计师陈采尼的作品引起了国内外时装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欣赏。模特们身着线条圆润饱满、优雅流畅的订制服装款款向观众走来,其造型犹如细腻温婉的中国瓷器,散发出东方传统美学光彩。
表演结束后,陈采尼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介绍,自己的设计灵感来⾃中国陶瓷瓶颈的优雅之姿。他为这种名为 “风雅器”的廓形设计申请了实用性专利。不仅如此,陈采尼还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如杭绣、垫绣、珠绣等,甚至尝试将传统中国家具中的⾮物质文化遗产螺钿⼯艺应⽤到服装中,构建出独特的东⽅时尚体系,并让这些中国传统⽂化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的时装登上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积极拥抱数字技术
在传统文化中寻求新表达、实现新突破,离不开高科技的加持。
同样参加“VIRTUOSE:高级订制服的艺术” 时装表演的中国香港时装设计师郭子锋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那是一件现代感十足的皮质外套,胸前和袖子上装饰着金属质感的立体螺旋纹样。“这些装饰品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的。”郭子锋告诉记者,在当今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界,科技与时尚的结合正为服装从业者们打开一扇崭新的窗,让设计师们不再墨守陈规,将高科技巧妙地融入时尚之中,展现更加前卫及充满未来感的设计风格。
而对于热爱时尚与艺术的消费者来说,香港时装荟的科技场景也无处不在。
在“风华回响 ‘上海滩’30周年展览”现场,一块“魔镜”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站在“魔镜”前,点击屏幕按钮,镜面上随即就会出现毛皮大衣、晚礼服、鱼尾裙、中式长衫等时尚服装,只要选定其中的一款便可“一键试穿”,还可以生成照片或者影像资料,下载并保存到手机,与亲朋好友们分享。
在香港艺术馆四楼的吴冠中艺术厅一隅,也陈列着一块数字化设备——落地触摸屏,观众在屏幕上画出图案,经过人工智能处理,便可将自己的即兴创作与馆内珍藏的吴冠中的画作合二为一,形成一幅“超越时空的对话”,体现艺术包容万象的魅力。
让时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不断变革与创新,这也是本届香港时装荟所要传达的重点内容之一。
产业落地描绘新图景
1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了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涵盖四个发展方向共71项措施,进一步巩固中国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其中一个发展方向提到,要“增强市场力量、加强硬件配套,同时扶植产业开拓内地和国际市场”。
让文化产业走向市场,不仅需要加速产业发展,更要创造机会推动产业落地。在本届香港时装荟举办期间,记者欣喜地发现,不少文化和时尚产业已经“走下舞台,走进柜台”,在消费市场落地生根。
外套及开衫50港元、裤子40港元、配饰30港元……在香港理工大学校园内,记者看到一间特殊的服装店铺。据工作人员介绍,店铺里售卖的商品全部出自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之手,这也是学院帮助学生们将设计作品落地的具体举措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销售学生作品的店铺
在香港时装荟另一活动——“时尚联盟-引领工装美学” 现场,来自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学生们的作品陈列在销售货架上,价格从几十港元到上百港元不等,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试穿、选购。在这间工作坊内,学生们制作的成衣不仅得到了展览展示的机会,更实现了落地转化,为产业市场化注入无限可能。
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落地,香港文化和时尚产业向世界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按照香港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计划,10年后,香港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港元,就业人数将增至26.4万人。一幅繁荣壮阔的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