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绿色建筑面积近3亿平米,看数十家房企如何借ESG高质量转型

万科绿色建筑面积近3亿平米,看数十家房企如何借ESG高质量转型
2022年07月15日 21:30 猫头鹰研究所

猫头鹰日志(MalltoWin Log)

“ESG可以被视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很重要的抓手和工具,未来势必将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上市房企需要加强自身ESG意识、不断提升ESG管理水平和评级表现,这不仅可以回应监管机构的强制要求和投资者的关注,也能满足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期待,为地产行业的未来高质量转型指明方向。”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表示。

2022-07-15

来源:地产与科技

前段时间,标普ESG指数将特斯拉剔除,为此,马斯克发推怒斥“ESG是骗局”。

但是,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推动绿色能源的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不一定ESG合规,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要业务的埃克森美孚也不一定ESG表现不好。抛开表面价值,一家企业的使命宣言,还需要从多个关键维度向投资者展示其实际行动。

“相比同行在披露方面有所保留”,“没有就碳排放策略、商业行为规范等问题公布细节”……从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负责500ESG指数的主管Margaret Dorn表述中不难看出,特斯拉的“实际行动”有待加强。

事实上,不只是汽车产业,房地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尤其随着近年来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大、“双碳战略”的实施、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的发布……“合规”下的企业安全性对投资者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说业绩报告是从经济价值对房企的披露,那么可持续发展报告则是从企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价值视角的表现,更有利于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近九成百强上市房企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其中,万科、大悦城控股、招商蛇口等老牌房企均已有十几年的披露历史。

本篇就将主要从碳中和规划、绿色建筑、绿色运营与管理、绿色科技、绿色采购和绿色金融六大方面,对房企在这方面的探索进行阐述。

01.

制定清晰的“双碳”目标,

才能事半功倍!

在“环境”目标的制定上,房企之间存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

我们观察到,一些规模房企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披露经验,从社会责任报告到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目标也由模糊的、方向性目标逐步转为清晰、可控、可达的目标。

其中,远洋、碧桂园等还分解出了中期、远期的具体过程以及理论依据。也有一些房企,其节能减排的目标尚且没有进行量化,或者量化指标有限,更侧重于基本信息陈述。

表-部分房企ESG报告披露时间和MSCI ESG评级情况

比如,作为目前内地房企中MSCI ESG评级达到最高水平——A级的远洋集团,设定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战略目标。在这一大目标下,远洋集团还设置环境中期目标:

至2025年,碳排放/能源强度减少35%,耗水强度减少 10%,运往堆填区的无害废弃物强度至少减少 7%,且积极带动租户、业主、员工、供应商等相关方,提高垃圾分类率和综合利用率。

而落地到2021年,远洋集团则启动了“碳中和”路径及战略研究工作,着手规划碳减排路径。

来源:远洋集团2021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同样设定了中长期和短期环境目标的还有碧桂园。根据碧桂园2021年ESG报告披露——

中长期目标:碧桂园将以服从国家战略为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提供碧桂园方案。同时,碧桂园将密切跟踪绿色建筑低碳科技和应用,不断拓展低碳建筑形式。

短期目标:碧桂园博意设计院将持续推进可持续建筑标准化工作,加快推动可持续建筑工作流程、户型产品、材料和部品件的标准化建设。

同时,碧桂园将以集团产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为基础,深入研究各个气候区域的技术体系,打造适合于碧桂园的标准化的被动式技术体系。

此外,恒隆地产于2021年12月成为亚洲首批承诺制定短期及长期减碳目标的房地产公司,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净零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恒隆地产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大悦城控股表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绿色大悦城”为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公司发展整体布局,不断开拓绿色发展内涵。

招商蛇口制定碳中和行动纲领及碳达峰五年规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中,努力成为地产企业碳中和时代的新标兵。

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龙湖集团成立双碳小组专项负责公司的碳相关事务,制定到 2030年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降低至少 15% 的环境目标。

新城控股也积极研究气候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制定《新城控股集团绿色低碳发展规划》。2021年,新城已经制定了碳排放、能源使用、水资源和废弃物使用目标,以及绿色建筑目标。到2025年,公司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

而在环境目标的制定上,万科进一步细化、量化,提出38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不同业务的绿色建筑认证、能效、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垃圾分类、绿色采购等十几个方面,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很好地指明了方向。

来源:龙湖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此外,根据ESG报告,远洋、旭辉、万科、碧桂园、龙湖、中海、绿城中国等房企已经开始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框架,主动识别分析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制定气候风险管理办法与应对措施,以满足交易所新的ESG指引披露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远洋集团已正式申请成为TCFD支持者,成为首个加入TCFD支持者的中国内地房地产企业。

02.

“绿色建筑”时代来临

万科累计认证近3亿平方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既有建筑存量已超过60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竣工面积约9-10亿平方米。另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1%。

面对如此庞大的新增建筑市场,如果能够在建筑设计开发之初就介入全流程减排标准,长期累计下来将从整体成本和环境效益上带来巨大回报。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注重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具体到绿色建筑指标披露上,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认证、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工业化,采用更环保的建筑材料等。

从房企绿色建筑认证情况来看,房企绿色建筑认证项目的面积增长都在百万平米以上,甚至达到上千万平米。截止2021年末,万科的绿色建筑累计认证面积达到2.89亿平米,龙湖、保利发展的绿色建筑累计认证面积均超过5000万平米。

装配式建造方面,龙湖、华润置地、保利发展、美的置业等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已有一定经验沉淀,截止2021年末,华润置地、美的置业的装配式建筑总面积分别达到3399.81万平米、1250万平米。值得一提的是,于去年正式启用的龙湖首个“商改办”的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北京龙湖蓝海引擎产业园,在充分尊重建筑本体条件基础上,未产生额外的结构用量,减少约 42,632.09 吨碳排放;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及龙湖生态出品的绿色装配式建材,装配率近 75%,相比传统施工方式,效率提升50%。

北京龙湖蓝海引擎产业园 改造前后对比

来源:龙湖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表-部分房企绿色建筑认证和装配式建筑情况

注:目前,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包括LEED、WELL、BREEAM、FITWEL、Energy Star和Green Globe几个标准。我国在2009年也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星、二星和三星。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用的整体框架和美国的LEED标准是一样的,只增加了一个部分——运营和管理。一般而言,在房企披露“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时,指的是符合LEED/WELL标准或者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认证项目。

建筑产业化/工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建造住宅,能够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

万科是中国最早推动建筑产业化的房企。然而,据王石坦言,推动建筑产业化并非出于多么崇高的动机,而是万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万科构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并且可以带动全行业一起前行。

“在2011年(2004年开始推行),还感觉不到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对万科的影响。2015年之后,可以非常明显感觉到,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万科的重要竞争力和利润的来源。” 

              ——王石《个人现代化20年,我的改变》

不只是万科,越来越多房企践行“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的建设,将绿色、健康、低碳的设计建造标准和理念贯穿到设计开发流程中,力求做到有质量、健康且可持续的环境效益。

03.

科技赋能绿色运营

从建筑管理层面节能减排

在运营管理层面,主要涉及建筑节能减排、绿色办公、绿色租赁、水电能耗管理,以及生态管理几个方面。

一般而言,房企通过自身(更换节能建材、改造线路、资源循环利用,或者引入科技平台)、与利益相关方(培养节能减排习惯,制定相关指引及特定指标,宣传环保理念)、与环境(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海绵城市”生态理念)等特定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

龙湖集团为例,对新建建筑,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对低碳绿色及节能新技术进行探索应用。对既有建筑:

摸排建筑能源现状及减碳潜力,选取项目做试点探索,通过试点实践总结项目节碳路径,并在集团所有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

同时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建筑一体化(BIPV)展开专题论证,研究落地方案,统筹规划落地应用策略;

积极探索水资源的节能再利用方案,通过海绵城市、中水等系统研究,提升用水效率,减少用水强度。

为了实现业务创新以及降本增效,龙湖组建了由行业精英组成的数字科技团队。以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手段,覆盖内外部经营管理场景,为龙湖的“空间即服务”战略奠定技术基础。

此外,龙湖建立以 BIM 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项目级正向BIM覆盖率83%;楼栋级覆盖率77%。龙湖还增加了顾客线下触点与体验的IOT产品信息屏、替换传统视频监控的视频慧眼,以及龙湖智慧建筑管理系统2.0(IBMS2.0),依靠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设备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

在披露二氧化碳、废弃物、能源、水资源等数据时,龙湖不仅披露各项目排放或消耗总量,同时披露了排放或消耗密度这一分项,更加清晰的展现了单位营业收入下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与废弃物数量等。

2021年龙湖集团水资源使用情况

来源:龙湖集团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金茂在商业运营方面搭建智慧化物管平台和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能耗、环境质量、智能照明等子系统进行集中监管和实时远程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方案,不断提高自动化运行的水平,降低项目运营能耗。

2021 年,青岛金茂湾购物中心项目试点物业智能化监管平台,以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实现节能降耗。

为加深了解租户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新鸿基地产定期透过问卷收集他们对照明系统效能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意见。

上海国金中心和上海环贸广场均提供共乘服务,以及让环保车优先泊车,租户选用绿色交通出行的比例因而高达70%。项目亦在写字楼大堂和电梯内的LED屏幕与租户分享环保讯息。

来源:新鸿基地产2020/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美的置业更是把产品的“低碳”化打造持续融入到服务中。例如,把海绵城市理念引入社区管理,通过透水铺装、绿带种植、雨水花园和自洁水溪,在小区内部形成生态自循环,实现“海绵绿岛”、“海绵小区”,让老小区面对天气变化时具有新“弹性”。

04.

瞄准“碳中和”入场时机

房企自主研发绿色技术逆势弯道超车

在房地产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房企高度重视绿色环保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化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智慧运维、可再生能源、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发与创新,持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加大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资布局,以期将绿色低碳产品、物业智慧运维等作为自身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美的置业从绿色发展的源头出发,通过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使其全生命周期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1年,美的置业旗下睿住天元设立科技创新中心探索零碳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全链条技术应用,形成涵盖智慧生活全场景未来社区设计、智慧社区设计、零碳社区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零碳校园设计、装配式设计等多元、多维业态的零碳解决方案,减少建筑能耗以及建筑建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IOC智慧管理平台测试系统

来源:美的置业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同时,在建造层面,睿住建筑科技装配式产业建筑科技通过产业链集成化、生产智能化助力减碳。

以深圳光明农场为例,装配式建筑技术助力项目缩短20%工期,每平方米节能20%、节水63%、节材 87%,减少建筑废弃物91%,减少建筑扬尘79%,推动建造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房屋质量与安全。

此外,睿住住工自主研发装配式内装「REMAC+HOUSE」(智慧舱)——可移动百变智能空间,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利用,满足度假、商业、展厅、住宿等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

中国金茂自主研发「智建居」工程数字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AI 等技术手段,将项目质量安全关键管控环节、危大工程、隐患排查、实测实量、样板点评、关键工序验收、进度管理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呈现和预警,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体系,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等目标达成。

同时,平台集成在线培训学堂、视频监控、天气预警、智慧工地、智慧小区、智慧商业、客户关系系统、物业 iba 等平台,打通工程及 HSE 全流程管理,促进工程建造、交付及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高效完成。

中国金茂「智建居」工程数字管理平台

来源:中国金茂2021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基于已有的建筑开发经验与建筑规模,碧桂园选择了一条区别于内地所有房企且最艰难的道路——自主研发建筑机器人。历经多年,投资几十个亿,在这一领域已经创造了绝对优势

2021年,博智林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喷涂机器人智能化参数调节技术;博智林在汕头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共有8款施工机器人、6款运输及上料机器人、5款集中工作站开展多机协同装修施工作业,首次跑通了装修阶段端到端的智能建造生态实践,初步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闭环。

这意味着博智林已经能够在特定施工阶段通过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多台建筑机器人像流水线一样进行自主施工作业,标志着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已进入了多机协同系统化应用的新阶段,在探索高质量、智慧化的智能建造新路径方面再次取得重大成果。

碧桂园FMS

来源:碧桂园2021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在研机器人近50款,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并实现对外租售,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此外,累计交付超730台建筑机器人,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除了自主研发之外,各大房企通过多种模式加码绿色科技研发。

比如,碧桂园通过旗下股权投资事业部——碧桂园创投布局绿色地产产业链,持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拓展碳中和版图。2021年,碧桂园创投在“碳中和”赛道斩获蜂巢能源、墨睿科技、极电光能等项目,并入榜猎云网2021年“最佳碳中和领域投资机构TOP10”。

中国金茂则成立金茂云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开启对AIoT赛道的探索,推进城市运营全场景智能化布局。

龙湖公益基金联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清华大学龙湖基金”专项基金,助力清华大学在高层次人才激励、引进以及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前沿技术的探索。

05.

绿色供应链管理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今年3.15,“插旗土坑酸菜”事件一经爆出,连带着以酸菜为原材料的康师傅、酸菜鱼等一系列餐饮品牌被推上热搜,即便连夜发布公告撇清关系,依然无法抵消负面事件对品牌带来的影响。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连锁反应,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稳定性、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甚至带来难以消弭的负面舆论,为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房地产企业作为重资产企业,前期投资力度大,回报周期长,而其产品又是关系民生——居住/游逛需求的重要产品,更加需要谨慎对待供应链,保障自身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根据2021年ESG报告,碧桂园、大悦城、恒隆、华润、远洋、龙湖、招商蛇口、新城控股、美的置业等房企,通过建立和不断优化绿色采购标准、不断优化完善供应商审核和管控机制、开展供应商培训及交流大会等方式,不断提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降低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ESG风险,提供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其中,大悦城控股参与中城联盟第十一批联合采购工作,同时参与“绿链行动”,加入“铝合金无铬钝化”“木材来源合法化”“室内装饰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控制”“水性涂料APEO控制”等行动中,并将成果应用到联采工作中。

2021 年,招商蛇口发布国内房地产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招商蛇口供应链“碳中和”绿色质造公约》,发起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倡议,携手 2.8 万家生态圈内企业共同打造“碳中和”绿色供应链,在“双碳”目标共识下,助力可持续绿色发展。

美的置业上线「智慧供应链系统」,采用商城采购模式,实现产品全面可视化、资料全部线上化,供应链各环节核心指标数据可实时统计、展示分析,提升供应商数字化管理水平。

招商蛇口发布国内房地产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

来源:招商蛇口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06.

绿色债券

成房企融资新宠

什么是“绿色债券”?

所谓“绿色债券”是从债券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债券工具。债券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而向债权人打的“欠条”,“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中国的绿色债券起步比较晚,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我国才开始加大绿色金融的布局力度。

202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将“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物流绿色仓储”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收入其中。

政策鼓励之下,房地产企业在2021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了发行绿色债券的窗口期。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的ESG报告中,2021年,23家房企在绿色金融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包括订立绿色金融框架、发行绿色债券,以及探寻更多绿色融资产品的可行性,作为构筑“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进一步为绿色建筑、节能减排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来源:乐居财经

世茂集团、合景泰富、宝龙地产、路劲、中梁控股、中骏集团控股等房企均在2021年推出了可持续金融框架。报告期内,在融资端,新城、金地、合景泰富、路劲等发行了首笔绿色债券。

其中,新城控股集团于2021年6月订立了可持续融资框架,由欧洲权威认证机构Sustainalytics对框架进行绿色、可持续认证并出具了第二方意见书。2021年7月15日,公司完成3亿美元4.25年期绿色优先票据的发行,这是新城发行的首笔绿色债券,标志着新城迈出了绿色金融的关键一步,也是新城在推动绿色企业运营和实现公司可持续增长方面的又一里程碑。

为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及打造绿色地产品牌,金地集团于 2021 年 8 月 12 日成功发行首期集资额为 4.8 亿美元、票息 4.95%、3 年期的绿色金融债券。该美元债获得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的绿色金融认证。

根据此框架,金地集团未来将持续实践绿色理念,计划通过绿色债券等方式投资符合资格的绿色项目,范畴包括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使用铝膜等新工艺、新技术等,并在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海于2021年成功发行第二单绿色债券,亦是国内行业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碳中和”债券是绿色债券的一种)。

事实上,在2021年之前,已经有一部分优质房企利用多种金融机制为公司的绿色建筑和其他项目融资。

太古地产于2018年1月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其后于2019年7月订立首笔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其利率因应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的按年改善幅度作调整。2020年,再发行四笔总值港币19.34亿元的绿色债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太古地产30%的债券及贷款均为绿色金融工具,例如绿色债券、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及绿色贷款。

龙湖集团则在2017年就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发行3支绿色债券,总发行规模为40.4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重庆龙湖礼嘉新项目、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 05 号地块项目,后续更是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框架的搭建与认证为未来发行绿色债券做足准备。

据报告披露,龙湖还积极参与了中银香港推出的企业绿色定期存款计划,助力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污染防治产业等项目,以推动经济向低碳、适应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转型。

高杠杆拿地时代已成为过去,作为既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又符合房企自身条件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绿色债券顺理成章地成为房企融资“新宠”。

今年以来,新城控股、绿城中国、远洋集团成功发行绿色美元债券,中海、金茂成功发行碳中和债,持续不断地向市场传递出更多信心。

结语

整体而言,上市房企对碳中和趋势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排放议题作出积极响应。

之所以说“一定程度”,一个原因是ESG是件舶来品,它距离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存活、适应并变得灵活有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段路有多长现在都还无法下定论。

另一个原因是就现有情况,房企均在报告中提及为遵守法律法规所做的行动及措施,但在环境数据披露水平方面仍需加强,仍存在部分数据未披露且未解释的情况。

对此,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也指出:

首先,在信披方面,A股上市企业在定量数据的披露上需要更全面、细致;其次,我们很期待监管在定量的数据上制定相对统一且具体的披露口径,帮助市场更方便地把信息整合成投资意见,并获得企业与其同业的一个比较

另外,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很重要,尤其市场希望引导资金进行绿色投资。市场需要非常细致能够涵盖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碳排放数据,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与低碳转型趋势的一致,或不一致的程度。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到落地应用都需要与市场不断的磨合,最后优胜劣汰,ESG也不会例外。那么,ESG最终能否成功助力房企实现高质量转型,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房企2021年ESG报告

    乐居财经-绿色债券成房企新宠

    品牌万脑-ESG|乘绿色转型东风,房地产全生命周期减碳之路

    红周刊-对话MSCI王晓书:未来30年绿色科技股龙头公司或拔得头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