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
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位于屯脚镇北部,由原来的喳啦村、鲤鱼村、坝桥村、大树村整合而成,是一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民族村寨,苗族板凳舞、苗族飞歌、苗族刺绣等民族文化在这里都能探寻到。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二十万大军南征云南、贵州,屯脚胡家庄胡姓祖先胡魁随军南征,云南、贵州平定以后,胡魁被朝廷授予五品世袭千户,朝廷敕封给胡魁田地上千亩,佃民几百户,鲤鱼坝属胡氏一族的敕封领地。嘉庆年间,为了躲避战乱,鲤鱼坝苗族的祖先(王、吴、杨三姓)从黔东南、铜仁一带逃亡到这里,在山上搭建窝棚居住,以打鱼、捕猎和帮胡姓地主种田种地为生,后逐步发展为这里的主体民族。
苗族传统手工纺线工艺
村事>>
探寻鲤鱼苗乡 感知民族文化魅力
鲤鱼村共有1100余户村民,90%以上都是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四周青山环抱,一湾清溪从寨中蜿蜒而过。穿过苗家山寨特有的牛角造型的寨门,就能见到错落有致的苗族特色的民居。
屯脚镇鲤鱼村村民杨国元说:“我们祖上最初是从黄平过来的,开始来的时候只有20多户,原来这里就叫鲤鱼龙寨,以鲤鱼龙潭来命名的,原来龙潭是冒水下去的,下雨涨水出来,鱼就从龙潭出来了,出来多了就冲来田里,大家去打田就拿背箩去捉,就把这里称为鲤鱼坝。我们属于黑苗,老一辈人穿的衣服基本上是自家绣的,染黑的。”
“阿姨,你现在织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笔者问到。
“这个是我们拿来做围裙的,我绣的是平针绣,还有十字绣,都是慢慢绣的,一年只能做一套。我们还要干农活,平时有时间就做。”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村民杨国青说。
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丰富,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鲤鱼苗族服饰充分运用精巧纺织和刺绣、蜡染等技艺,成为一株常开不败的民族文化奇葩。村里不少绣娘还吃上了“手艺饭”,将好手艺变成“指尖经济”。
屯脚镇鲤鱼村苗族刺绣第三代传承人杨再蓉说:“我是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也去别的地方拜师学艺,学到了很多的技艺。作为传承人,我要把苗绣传承下去,发动当地的村民,一起学习苗绣,做好苗绣,我们村还发展了种桑养蚕,养出来的蚕丝,我们把它做成蚕丝被,做成苗族服饰,把苗族服饰做成旅游商品。”
每年农历八月,鲤鱼村苗族同胞们既忙着收割成熟的稻子,也忙着迎接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大家一起庆丰收,共同“尝新”。
据寨中老人讲述,八月初八正是稻谷飘香的时节,在这一天,大家把丰收的一些粮食,鸡、鸭、鱼、粑粑等粮食拿到一个宽敞的地方,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服,佩戴一些华丽的首饰,集聚一堂,载歌载舞,举杯同庆,谈古论今,互相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万事顺意,分享丰收的喜悦。
2003年以来,兴仁市把举办好“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推动文化的繁荣和民族的团结进步。2007年,州人民政府将“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确定为法定节日,全州放假一天,“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也成为兴仁以及全州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盛会。同时,鲤鱼村依托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入1.2亿元打造民族风情村,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化项目,引进旅游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发展,新建鲤鱼广场、玻璃观景台、滑道等项目,打造了鲤鱼湖、鲤鱼大小龙潭、仙人桥等景点,鲤鱼村先后被评定为全国特色民族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游客龚兴琴说:“这里民风比较淳朴,空气清新,气候、温度也宜居。”
面对未来,鲤鱼人充满希望,他们将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做精一条线、盘活一颗米、拉长一根线、唱响一台戏、激活一潭水的“五个一”建设思路,将这里打造成“山水鲤鱼·韵味苗乡”乡村休闲旅游体验胜地。(文/图 通讯员 黎凤花 王正雄 杨砚翔)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