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冲动创新的年代,宣告自己“不创新”是要有勇气的。
9月24日,科伦药业变更募资用途的决议获得通过,近15亿元的募资方向突然变更。原本计划重金投入的“创新制剂生产线”和“NDDS及抗肿瘤制剂”两个项目叫停,转向扩充大输液产能。
这笔资金是2022年3月科伦药业发行可转债刚刚募来的,总共30亿元,原本计划投入4个项目,其中创新制剂生产线投入15.8亿,NDDS投入2.2亿。两年时间投资刚进行了不到15%,科伦“乾坤大挪移”,放弃当时的计划。
科伦的这两个项目并不是一般理解的创新药。创新制剂生产线是科伦为了跟上集采节奏,在2019年启动的扩产能项目;NDDS则是2015年就开始操作的脂质体、微粒等改良剂型项目,都可称是科伦专为集采而设计的。
如今项目叫停,等于是科伦公开通知全行业:卷不动了!
大输液是科伦的基本盘,2023年各种大输液产品销售额超100亿元,占到中国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
大输液单价不高,在药费中占比相对较小,不容易成为控费的焦点,所以科伦这块业务相当稳定,稳定到集采也撼动不了多少。
8月底科伦曾提到过:“全国只有8个省份开展了基础输液集采。”大输液这个品种很特殊,因为分量重,长距离配送成本超过药品本身成本,很多省份都是就近采购。如果像化药那样全国集采、打散配送区域,恐怕临床用药都会有大问题。
只要科伦愿意抓住,大输液这块市场没人能夺过去。
(方正证券2023年分析科伦大输液数据)
原料药板块川宁生物受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大,但跨越盈亏平衡点之后,川宁生物给科伦带来的肯定是增量;创新药板块科伦博泰是容易形成爆点的变量,而且已经有BD收入,拿到资本市场融资,是很成功的孵化板块。
相比之下,科伦面向集采的制剂业务最为鸡肋。即便扩大产能、开发更多品种,甚至开发改良剂型也很难获得规模效益,提高市场份额,反而会迎来一个又一个过评对手,把自己的路堵死。
这一局,科伦暂时不玩了。
集采推行5年,患者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前阵子网络热议“医院买不到进口药”,这是集采规则下必然的结果。
在欧美国家,倒逼原研药降价靠的是市场竞争;在我们国家,逼退原研药靠集采,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国际上仿制药的供应巨头,如晖致、梯瓦、山德士,比中国绝大部分仿制药企业肯定是略高一筹的。这才是中国的医生和患者对国产仿制药有意见的根本原因。
推广高质量仿制药的思路并没错,只是步子迈得稍微大了点。
后面这一步,是药监部门拔腿跟上,还是医保部门继续往前迈?等着看好了。
来源:拇指药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