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想做LP

甘肃天水,想做LP
2024年03月22日 12:04 融资中国

甘肃大力搞创投,有进步,但不明显。

本文4479字,约6.4分钟

作者 | 栀子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最近,天水因为一碗麻辣烫火出了圈,也让大众将目光再度放在了甘肃身上。而甘肃,确实太需要火这一把了。

这些年,甘肃的存在感其实并不低,且不说随处看到的兰州拉面/牛肉面,每年暑假、国庆的旅游热潮中,大西北的甘肃都是绕不开的存在。但是在全国人均GDP的排名省份中,甘肃始终坚挺在倒数第一。

甘肃省也早就意识到了改变的紧迫性,近年来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内共有36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

根据中央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显示,中央支持甘肃省在2035年之前建成2个大城市,兰州、天水更是被委以重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母基金形式招引VC/PE落地地方,从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以返投模式加强招商。甘肃自是不甘落后。吕晓临是甘肃兰州市的招商人员,去年被指派到西安办公,目的就是拉动优质项目落地兰州。10月份的时候,他参加西安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大会,主要任务就是交换名片,希望认识更多企业。

河西走廊的历史沧桑,莫高窟的千年传奇,甘南草原的秀丽多姿,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形成的独特地貌,以前在全国主要经济版图中找不到兰州、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这些无人不知的城市中的任何一座,而今天,甘肃正在用资本的力量重新焕发一幅新的形象。

01

甘肃大力搞创投

有进步,但不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北五省,即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偏向于传统,创新力不足。没有资金撬动,VC/PE和企业很难前往。所以,相对沿海城市层出不穷的千亿母基金群,甘肃、青海、宁夏落寞得多,招商引资并不如意。

甘肃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想要改变。2023年,甘肃省全力推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前11个月,共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4228个,到位资金5676.69亿元,同比增长42.45%;签约项目3322个,签约金额10101.33亿元,同比增长44.06%。

为了更好落地招商,甘肃制定下发《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会见480家“三个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不仅如此,KPI也在不断下放。比如甘肃省级领导抓分区域招商,先后带队赴厦门、上海、杭州、重庆、北京、石家庄、乌鲁木齐、成都、长沙和港澳等地专题招商推介,共签约合同项目177个,签约金额958.32亿元。各市州、兰州新区、各链长执行部门和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谋招商、跑企业、找项目,累计“走出去”考察推介2809次“请进来”招商对接3150次。

仅有KPI还不够,还要落实责任。甘肃省制定了印发《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方案》《领导干部包抓联招商引资企业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省级领导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等工作机制,做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服务。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化解全省重大项目遗留问题,依法依规受理处置企业投诉,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确保签约项目落地见效。

其实通过梳理甘肃有很多省级的创业引导基金,多以行业直接投资项目为主。202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其中指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主要在绿色生态、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设立基金。

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为例,甘肃设立目标总规模2000亿元,采用“母基金—子基金”架构,其中,母基金目标总规模400亿元。甘肃省政府出资100亿元,将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绿色生态产业设立10支子基金。省财政专项资金首期出资20亿元,其中军民融合子基金首期规模为15.15亿元,循环农业子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通道物流子基金首期规模14.3亿元,中医中药子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

甘肃省管辖的各地方区域也在不断努力。兰州市招商团队不仅去往西安、北京、上海、深圳,更是在杭州等多地开花。为了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兰州科技产业领域,兰州专门设立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子基金——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据融中财经了解早在2014年,由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及兰州新区共同出资23亿创立兰白基金。该基金也是甘肃省在科技领域设立的唯一支复合型政府引导基金。2019年5月,甘肃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0年3月,甘肃科技集团重新委派了兰白基金的管理团队。2021年,科技部正式批复甘肃省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

从公开信息来看,兰白基金在母基金层面分为五大业务板块:科技贷款增信基金4亿元、科技孵化器专项基金2亿元、兰白张江基金3亿元、科技投资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创业引导投资基金13亿元。

对标科技部批复要求,兰白基金围绕科技创新链从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到企业初创、成长到成熟、产业化到资本化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需要,设计配置了五大业务板块,涵盖了从孵化到增信贷款、再到产业投资以及对外合作多方面功能,各板块之间形成了互相补充、整体推进模式,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02

芯片产业

悄然崛起的“尖子生”

甘肃落后?

令人惊讶的是,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甘肃,却在中国各地发力芯片产业的时候,交出了一份还算优秀的答卷。

芯片的国产替代早已不是新话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甘肃省集成电路产量为643亿块,超越了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位列全国第二。而这一年,甘肃省GDP刚刚突破万亿大关,位列全国第29名。

出人意料的,甘肃竟是“国内第二芯片大省”?

整体来看,中国的芯片产业布局分布,长三角主要负责生产制造,珠三角主要负责设计、应用,大西北则主要负责封装测试。甘肃可以成为芯片大省,头号功臣便是封测厂商,而封测厂商中的头号功臣则是华天科技。这家企业恰好就在天水。

肖胜利是华天科技的创始人,1969年于西安交大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天水国营永红器材厂,从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到厂长等,再到带领甘肃天水的国营第七四九厂(永红器材厂,是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发、生产的半导体封装领军企业之一),从濒临倒闭、扭亏为盈再到工厂改制投资成立华天科技并上市,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的集成电路封装基地、全球世界第七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成为一代“芯片大佬”。

前两年,由于甘肃本地缺乏上下游企业搞配套服务,华天科技不得不将部分产业链环节放在陕西、江苏等省。这里就不得不提华羿微电子(注册陕西),肖氏父子的另一场资本局。

2023年7月华羿微电子递交了科创板IPO招股书,一时引发大量关注。上市前,这家公司完成过数次融资。共有股东24名,涵盖国有股东甘肃兴陇1名、外资股东南京飞桥1名与私募投资基金股东17名;实际控制人为肖胜利、肖智成(肖胜利之子)等13名自然人。

Pre-IPO之前华羿微电子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规模6亿元,17家机构参与,也是其上市前最大一笔融资。其中,民营高质量发展基金作为领投方投资1.5亿元,西高投、陕西技改基金、陕西兴航成分别出资2500万元,2000万元和1500万元。在其他跟投方当中,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华西村、甘肃国投等纷纷出手。

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一条生产线动辄上百亿元,70%至80%是设备投入,高端的光刻机,每台售价高达6亿元人民币。一般企业,没有特别强大的现金实力,轻易不敢说扩大再生产。所以,现在市场上获得高额收益的集成电路企业,背后多数都有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扶持的影子。

目前,甘肃省的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主要以天水华天科技、天光半导体、新天华洋、兰州长风、万里、奥普、百源等企业为核心,以省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为主要两大科研力量。共同为甘肃省集成电路(就是芯片)行业的自主可控提供了中坚力量。

除此外,过去提到甘肃,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河西走廊的西部美景和厚重的文化。但是,甘肃不止有美景和历史,还是我国的一个军工制造业大省。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旗下的兰州北方机电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的中核504工厂、兰州万里航空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航天科工五院510所等知名企业集团都在兰州。而天水市作为甘肃省的第二大经济体,与陕西关中平原一衣带水,也是一个军工制造业重镇。

03

“兰大系”勇闯创投圈

你以为只有芯片吗?在其他领域,甘肃其实也有很强的科技实力,包括创投圈更是活跃着一批兰大系。

“光伏巨无霸”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联创钟宝申都是兰州大学物理系86级同学,而“隆基”还是取自兰大老校长的名字“江隆基”,钟宝申还曾是连城数控的董事长。固态电池独角兽“卫蓝新能源”,2016年由82岁高龄院士陈立泉和俞会根、李泓一同创办,其中俞会根毕业于兰大有机化学专业,李泓曾就读于兰大化学系。还有硅宝科技创始人王有治,也是兰大1981级化学系校友,深耕有机硅密封胶行业二十余年,最终带领硅宝科技成功IPO。

如今在科技成果转化浪潮之下,兰大人才可谓已经成了创投圈争抢的对象,兰大校友企业瑞德林,身后就由基石资本、格力产投、东方富海、松禾资本等多家机构。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18年2月,甘肃依托兰州和白银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自创区,科技创新的号角响彻陇原大地。重离子事业奠基人杨澄中院士、现代兽医学奠基人盛彤笙院士、“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沙漠学先行者朱震达院士、徒步横穿南极第一人秦大河院士、“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科学家和团队扎根甘肃。

如今,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29家,“国”字招牌更是越来越多,其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8家,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4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3个。

近年来,甘肃省更是积极响应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通过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撑,积极鼓励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关系,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甘肃省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00个、重点产业项目866个。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5个,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户。2023年1-11月,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46.4亿元,其中出口增长5.8%,增速居全国第10位。

在十四五规划中甘肃更是提出要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将半导体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打造优质供给基地以提升集成电路生产能力。对于相对强势的封装产业,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龙头企业开拓中西亚、东南亚、中东欧市场,深入实施马来西亚集成电路封装等项目。

中国一直在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先后推行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为西部地区最落后的省份之一,甘肃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这座曾经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古城,下辖14个市州,如今也算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