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写十万+的VC,不是好投资人 | 流派

不会写十万+的VC,不是好投资人 | 流派
2024年03月24日 10:17 融资中国

作为一家出发不久的新兴机构,常垒的投资法则之一是遵循幂律分布

本文4437字,约6.3分钟

作者 |安多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浪有多大,鱼有多大。

时代的齿轮转动,科技、金融、产业命盘迭代前行,构成了新的商业模型和转动的准则。过去行之有效的投资逻辑和标准不再奏效,行业的法则和标准也难以参透未来。募投管退四端压力不断加剧的今天,一级市场站在新的变化开端。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在过去的202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变局中,一些新生力量正在加速破土,这些投资机构更年轻、体态更灵活、制度更扁平。动荡孕育新生、创新孕育流派。

新的流派正在打破传统的投资逻辑,塑造新的未来。融中财经开启VC新生代系列对话,希望能发现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他们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如何在变化中寻找机会,或许是开启未来路径的钥匙。

以下是本栏目的第1篇文章。

2020年前后,还在等待基金牌照的常垒资本决定设立一个公众号,最初的目的是让市场知道,有这么一家机构诞生了。

冯博写出第一篇文章后扭头和石矛说,“不能光我写,你也得上。”石矛总结了一下创立常垒资本以来的“艰苦心得”,也开始了稳定输出。

没想到,公众号火了。

有人和石矛说“你们有些投资人,很能写文章、输出观点,其实投资做得不咋地。”

“可以理解(这种质疑)。”石矛说。

2019年,石矛几人已经到了人生的新阶段:三十来岁的年纪,投出了不少项目,有了一定业绩,想干点事。

是找个投资机构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三位核心创始人相互撺掇,于是常垒资本孕育而出。

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参照硅谷的Benchmark,做一家“小但挣钱”的机构,追求人效。

从Benchmar的风格看,单支基金保持在5亿美金的规模、5个左右合伙人,平等的投票权;30%的Carry和2.5%的管理费绝对由合伙人均分。相较于追求规模暴涨、极尽扩张之势的红杉、A16z而言,Benchmark Captial实属异类,但其精准的超高回报却成为行业追逐的“圣杯”。

以此为方向,常垒资本作为一家出发不久的新兴机构,正在摸索这条低成本消耗,遵循幂律分布的投资法则。

以下为融中财经与常垒资本石矛的对话,以飨读者:

01

谈开始

30岁了,面前有两条路:

跳槽去新机构还是去创业闯一闯?

《融中财经》:在市场上已经有一批头部老牌机构、“中青年”机构,再创立常垒资本,当时怎么想的?

石矛:我们是从2019年真正开始筹划组建一家基金,拿到管理人牌照是2020年。

我们的三位创始人,一位是和我有7年磨合的同事,另外一位冯博也是通过投资认识的老相识。坦白的说,过了30岁以后,我们这群人也在思考未来的两条路:跳槽去一家新的机构还是自主创业?

当时的想法是,都已经迈过了30岁了,还不如自己尝试一下。第一、到了一个年龄上的时点,第二、身边熟悉的人也有了一股创业的冲动,相互撺掇之下,就形成了我们这样一个三人组合。

开始时也没想到这么难,坦白的说如果2019年的时候,知道今天这么难,可能当时也找一家机构去打工了。

《融中财经》:创立过程中,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石矛:

说起创立,我觉得有一件事可以给想要创业的朋友们借鉴。

创立常垒的时候,牌照已经很难拿了,我们还是三个自然人。中基协在尽调的时候着重于过去的业绩,比如你们过去有哪些成绩?有没有给老东家赚过钱?有没有IPO项目?在尽调的时候,中基协对项目进行了一一访谈。其中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还写了一个证明,证明这个项目是我石矛负责投资,还签了字。

这也让我们感觉,在投资圈,口碑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投资圈的朋友想要创业做VC,一定有个好口碑,LP都会打听。

你过往的业绩是不是赚过钱,我觉得在LP心中还是蛮重要的,因为很多的VC的初创团队可能某一个人很光鲜,他投了很多知名项目,但知名项目未必真正赚到过钱。

目前一级市场的管理人,至少有万家左右,从第三十一名可能到第九千九百九十九名,我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难,反而心态是平和了。

《融中财经》:常垒资本定位是什么?

石矛:我们出来做基金,三个合伙人并没有太多募资的资源和渠道。所以自身定位不是百亿千亿的大规模基金,而是硅谷的Benchmark,从风格看,他的基金团队不大,每个人都是合伙人,追求的是投资业绩。

这个方向导致了一个问题:合伙人如何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认知? 这需要找到和我们理念相符的人,融入到团队中。

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延安做团建,复盘了过去三年的发展:每年投资额度在一个亿上下,一年投资5、6个项目。

02

谈募资

VC也是一种创业

需要考虑成本

《融中财经》:募、投,怎么平衡?

石矛:都难。投资人相当于站在跷跷板上,投得不好以后就募不到了,募不到也没钱投。

投项目都有风险,投的时候战战兢兢,坦白的说,投资人也无法预测未来。风险是无法准确评估的。投资人需要把前期工作都认认真真做好,对项目的评判、尽调,对基金资产组合的平衡,把这些都做好,结果应该不差。

《融中财经》:募资上有什么体会?

石矛: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人,出来之前也和一些潜在LP进行了沟通。

后来募资中发现,变化太大了。今年这个LP定了,明天另一个LP就不确定了。

但幸运的是,也得到了一些LP的支持。比如我们的第一只基金,上海天使引导资金,在我们刚刚出发的时候,选择相信我们,他们愿意给我们这样的新出发机构一个机会。 

《融中财经》:机构也是一种创业,怎么考虑成本?

石矛:

今年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冰点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低成本的消耗。我们从3个成员发展为7个,每个人工资也不高,也不是依靠管理费养家糊口,做事情的目的比较纯粹,所以现在就是低消耗。

有个词叫共识,我们从3个人开始发展团队,通过文化输出,慢慢磨合,形成共识。在节奏上, 可能今年主要投,明年就会着重募,在募资方面,我们会提前出8-10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

03

谈投资

投科技不是投科幻

否则就是为梦想窒息了

《融中财经》:2023年看得比较多的是哪几个赛道?

石矛:2023年AI看得多一点,重点放在了AI算力,目前国内的几家做AI算力的头部项目,我们都过了一遍,体感就是估值很高。我们未来可能会有一个专项后期,专注投AI方向。在智能制造工业这个领域,我们做了一些配置,比如像3D打印、激光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或者是到了机器人的本体自动化等工业软件的项目,这是我们擅长的。

此外,卫星项目、新材料等相关项目,我们也在研究和物色。

《融中财经》:如何形成投资共识?

石矛:创业三年多,陆陆续续招聘团队,我们也慢慢将投资逻辑的共识拉齐。

第一、我们投资不分散。

立项人把基础项讲清楚之后,我们更重要的精力花在竞争格局的分布,行业未来的变化上。

这个面还有个大锅饭的逻辑,目前来看还没有内卷的程度,所以大家的包容还是非常好的,你得先把这个事儿说清楚,只要15分钟就能把技术性的东西说明白,后面的难点是,技术到商业化的演变。

第二、竞争性分析,目前市面上的竞争格局是怎么样的,你是不是做的是进口替代?还有就是行业未来3年5年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爆发周期上。

第三、研判公司治理结构和团队能力。我们整个团队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商业化能力、销售能力,做客观打分。内部要求70~75分可以立项,如果60分项目,就不要推进了。大家平等交流,谁也没有特权。

《融中财经》:大家都投资硬科技的时候,你怎么看?

石矛:最近几年,投资项目数量放缓,原因是经济增速在放缓,VC行业想要投资的那些爆发式增长的项目比较缺乏。

最近我们在几个投资人群里在讨论投科技,什么低温超导可控核聚变、什么量子,短期内很难实现产业爆发。很多人一拥而上,看到了一个热点、一个学术的 Paper,就觉得这就是机会,我觉得不行,投资不是这么去干的。

投资硬科技不是投科幻,否则就是为梦想窒息了。

04

谈十万+

无心插柳柳成荫

赶上时代的流量红利

《融中财经》:怎么想到要写公众号?

石矛:

2019年的时候管理人牌照还没下来,我们在等待的时候,冯博老师提出,“咱们是不是也得有个自己的网站?”

我们一琢磨,那就先弄个公众号,起码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家机构。不过我们当时没有项目,也没什么可宣传的,那就写点文章。第一篇文章是冯博老师执笔,他写完之后说,“不能光我自己写啊,没有那么多输出,阿矛你也得写。”

我原来没写过文章,但是创业之后我觉得确实苦闷不易,闲来无事常常复盘,就这样一期一期写下来。

写文章对于复盘也有很大帮助,创业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就是见人,每天和流水账一样,见很多人,喝喝咖啡、吃个饭,但是最后总结发现,一个月也挺忙,出差还花了不少钱,没什么效果。于是我就琢磨,我这个月到底做了什么事、见了哪些人,哪些短期没效果,但是可以再跟踪。我们将自己对行业的感悟写下来。沉淀一些东西。

2019年,出现了一波VC圈的流量红利。文章产生了效果,也是无心插柳。

今天这个时点我们复盘,如果现在再做一个公众号,可能就很够呛了。我们现在有接近10万粉丝,前几天我们自己调侃,可能这个行业从业人员也就是10万人。前几年行业发展较好的时候,从业人员可能近20万,这两年随着潮水退去,不少人转型、失业,能留下10万就顶破天了。能把公众号做到今天,我觉得是无心插柳,赶上了时代的流量红利。

《融中财经》:现在一天的工作日程是怎么样的?

石矛:每个阶段不一样,去年疫情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线上会议,一天能开七、八个会。今年我的时间安排不太固定,出差频次多一些,有些是跟地方产业结合,有些是跟潜在的LP、上市公司进行交流,然后就是看项目。

在募资上,我发现,很多合作不是正襟危坐谈出来的,而是先有一些合作、赋能,甚至一些项目的落地,才能发展出更多、更长期的合作。

05

谈社交

很多社交是无效的

真正掌握资源的人

往往只需要做筛选

《融资中国》:创业后,社交多了吗?

石矛:其实我也不太喜欢social,我觉得很多社交是无效的,因为天天来搞社交的人是没有资源的,真正有资源的人不需要社交,资源方会像小蜜蜂一样扑过来,他需要做的就是筛选。目前,我们在创业这个阶段,还需要主动出击。

周末的时候,我得带娃。生活还是挺丰富的,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融中财经》:会有人质疑吗?

石矛:有人会质疑,说你文章写得好,你投资做得好吗?这个东西很犀利,应对这种问题,我觉得心态要放低。

《融中财经》:如果不做投资人,做什么?

石矛:我可能去影视行业,编剧、导演?

《融中财经》:内卷还是躺平?

石矛:肯定不是躺平

《融中财经》:高尔夫和掼蛋哪个更拿手?

石矛:德扑

融中财经》:总结一下自己的投资风格?

石矛:在低成本的消耗中,寻找一条大鱼。

《融中财经》:10分满分,给目前打几分?

石矛:7分。

《融中财经》:有哪些深信不疑的投资风格?

石矛:我信奉的一个理论就是,风险分布决定基金能否赚钱。

基金里面有一个爆款的项目,或者有一条大鱼就可以。所以不要惧怕风险,最终要把你的重点精力聚焦在基金的某一个能赚钱的大项目里。 

我信奉幂律分布,简单说就是,少数的项目带来了最大的回报。

融中财经》: 您最近看的一本书?

石矛《伽利略的手指》

《融中财经》:对95后投资人有什么劝告?

石矛:跟对人。

VC这个行业冷归冷,但是永远不会消亡,只要有上市,有二级市场的就一定会有一级。我觉得年轻人的第一个平台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跟对人更重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