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顶级985,走出一支创投天团

北京顶级985,走出一支创投天团
2024年05月04日 08:03 融资中国

鲁迅:“北大是常为新的。”

本文4467字,约6.5分钟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今日,巍巍北大迎来了126周年校庆。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建校126年以来,北大培育出了无数青年豪杰,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北大物理系走出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他隐姓埋名带着一批人,人手一把计算尺,仅用2年8个月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氢弹,让1967年的一声巨响惊诧世界;北大数学力学系走出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使汉字传播“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带来了中国印刷术第二次革命;北大医学部走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北大是常为新的。”一代代从红楼走出的北大人,正是以“常为新”的独特风姿,不断释放着北大的魅力。   

今日之创投圈,同样活跃着一群自带创新基因的北大人。其中有一群企业家荣登胡润百富榜,如百度的李彦宏、药明康德的李革、蔚来的李斌等,其中百度和药明康德均为价值上千亿的企业。

同时也有一支年轻的90后北大创业大军崛起,如北大校友张天一在2014年创业卖粉,打造出连锁餐饮品牌“霸蛮”;北大校友孙伟杰和张林峰在2018年联手成立了深势科技,专注于“AI+分子模拟”赛道,并在2023年获超7亿元融资;北大校友胡修涵ChatGPT刚刚发布的时候创立了“看见概念”团队,近期刚刚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超千万元……

还有一众投资人——“并购女王”晨壹投资创始人刘晓丹、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IDG资本合伙人崔广福、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张宇、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顺为资本合伙人李锐、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岳斌、同创伟业创始人郑伟鹤、东方富海合伙人赵辉、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可谓群星璀璨。

创投圈的“北大力量”,生生不息。

01

北大学子

排队IPO

多个北大系IPO在赶来的路上。

最新一幕发生在今年3月。彼时,重塑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向IPO发起冲刺。其身后掌舵者林琦,于202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5年,林琦在上海创立重塑能源,聚焦于氢燃料电池,其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内,首家同时实现自主研发及量产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同时,公司亦是氢能技术的先行开拓者,是氢燃料电池行业首家同时布局PEM和ALK电解产品的企业。

技术领先的重塑能源在市场份额上也一直位列榜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重塑能源是2022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的中国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5.9%。是2023年已售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行驶里程的中国市场第一。

也因此,重塑能源成立至今共完成7轮融资,总共筹得资金近40亿元,估值超百亿元。

多轮融资过后,这头氢能独角兽身后,站着一支囊括产业界大鳄和著名投资机构的投资阵营。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国家制造业基金、中津创新、浙民投、杭州金投、嘉兴氢能、一汽解放、宇通客车、春阳资本、挚信资本、谦石投资……阵营庞大。

再往前看,便是今年1月,“北大才子”陈生带着天地壹号再次向IPO发起冲击。

1月29日晚间,天地壹号发布公告称,公司1月26日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签署《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天地壹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之辅导协议》,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至此,这已是天地壹号发起第4次IPO尝试。2012年至今,天地壹号先后于2012年、2016年和2022年启动IPO,但上市进程屡屡中断。

一手创办天地壹号的陈生,实则也是位连续创业者,在创办天地壹号后,他还将目光放在了猪肉市场上,并和同为北大学子陆步轩一同创立了“壹号土猪”,也因此收获一个别称“北大猪肉佬”。但如陆步轩曾言,“卖猪肉也可以卖出北大水平。”

壹号土猪生意蒸蒸日上,已成为知名高端猪肉品牌;天地壹号也因主要市场来自华南地区而被称为“广东神水”。因此,也愿此番陈生第四次IPO闯关之旅能圆满落幕。

北大系IPO名单绝远不仅于此。

车载激光雷达头部厂商“图达通”于2023年8月10日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纳斯达克上市,其创始人鲍君威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系;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公司臻和科技于2023年10月更新了招股书,继续推进港股IPO进程,其创始人杜波本科毕业于北大生物系;国产电生理龙头锦江电子于2023年6月获得上交所受理,其创始人李楚文毕业于北大医学部心血管专业……名单还很长

在此之前,更是有一群北大校友在二级市场成功挥起敲钟大锤。

2022年4月,纳芯微电子正式登陆科创板,创始人王升杨研究生毕业于北大电子通信工程专业;同年8月,“3D 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正式登陆科创板,创始人为黄源浩毕业于北大力学与工程科学专业;进入到 2023年,药明合联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该年最大医药IPO,而经此一役,北大化学系校友李革创办的药明系更是坐拥4个IPO……这个名单将不断实时更新。

02

北大系

排队宣布融资

奔赴IPO的路上,不断有一批批新老北大学子进行着代际传承。   

从北大红楼走出的“初代”企业家,是一群自带文艺气息的企业家。强如北大西语系1980级校友王强,作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和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已实现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华丽转身,王强早已成为诸多创业者心目中榜样。

而作为北大校友的王强,也常在油然而生“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的同时,思索一个问题,“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在曾经的王强看来,“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学气息的世界里,在早期出了许多自带文艺范的企业家。北大中文系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李彦宏创办了百度;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曾因购买冰岛国土而引广泛争议;北大中文系的龚海燕创办了世纪情缘,也因此被称为“网络第一红娘”……可谓群星闪耀。

而上述从北大走出的“初代”企业家,只是北大创业军团的一缕缩影,如今有一群自带“科技感”的创业者,接过上一代北大系创业者的接力棒,让创投圈的“北大”标签愈发耀眼。

期间,离不开北京大学在背后的“鼎力相助”。

自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起,我国密集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在国家接连不断的政策支持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谓如火如荼。期间,科创成了创投圈所追捧的“风口”,“新科技”“高科技”“硬科技”等名词相继成为创投圈的网红名词。

其中,作为学校科技开发和技术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近年来在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校地产学研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运营、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与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具体来看,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利用政策支持,修订和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入股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高效合规转化;同时,通过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和大数据结合方式,激活大量优质专利资源;此外,与各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专利与市场需求对接,并通过多种措施挖掘潜在技术合作企业;最后,科技开发部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广北京大学研究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源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大势所趋,以及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的一套“组合拳”下,一批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样品”,正有效转化为国民经济主战场上的“产品”。“北大系”军团的队伍,也因此不断壮大。

最新一幕发生在2024年1月,“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祝贺联合实验室成立,并对智元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快速发展迭代能力给予肯定。他指出,北京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持续推进知识成果转化,重点推进需求和任务导向的有组织科研,特别重视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他期待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进一步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培养未来机器人行业的技术领军人才。

“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对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在着力解决关键具身智能技术问题的同时,培养领域内的国际顶尖技术人才。北京大学将与智元机器人协同共进、持续探索,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链接,为国家具身智能及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据融中财经了解,银河通用机器人与北京大学的联合实验室也在紧锣密鼓筹建中。

眼下,科技成果转化大潮袭来,可预见能在创业大军中看到更多北大系的身影。且投资先投人,北大系必然是映入眼帘的第一波学院派。   

03

为何是北大?

毋庸置疑,北大系军团在创投圈中属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何是北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敢为人先,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了积极进展。而“敢为人先”精神也深深烙在了百年北大每位学子身上。

北大始于“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1898年,在戊戌变法的背景下,这座在当时被誉为“中国最高学府”得以建立并保留了下来;1912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919年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从红楼传出并响彻中国……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这所百年老校一直冲在锐意革新的前列。时代风云中北大在历史的脉络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道道,而“敢为人先”则始终在北大人心中激荡。

是以,在科技成果转化大潮下,北大再一次走在了前列。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团队、技术、企业、市场以及金融资本等诸多创新要素的协同发力。而高校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平台,受益于人才优势和强研发能力,能够很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在“卡脖子”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有高校的助力并不意味着创业能一帆风顺,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等情况,初创企业很可能因为融资难而倒在创业的“最初一公里”。

正因此,为进一步支持学校早期重大原始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北京大学早在2018年,就有意进行与其他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相关的基金募集。

彼时,北京市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看准了该科创基金是同国内外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以及创业投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的背后优势。北大科技开发部受北京大学委托,与北京市科创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共同合作组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经充分讨论与遴选,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最终成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管理人。

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大会上,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宣布募集成立。2021年1月,基金顺利组建完成,简称“元培基金”,同年3月,元培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合规备案,开始实质性项目投资。

2023年,北大科技开发部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始创新项目缺乏耐心资本、科研人员缺乏专业运营团队配合等而使得科研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受阻等问题,进一步依托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起成立了燕缘创投。

燕缘创投聚焦高校与科研院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要投资领域,同时兼顾其他优质社会化科创项目。成立至今,燕缘创投投出国测量子、银河通用机器人两个明星项目。

未名博雅,日月盈昃;常新北大,再启篇章。126岁的北京大学,还将为创投圈贡献多少新鲜力量,我们也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