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质生产力|光鉴科技朱力:在创新和成本之间,我们始终选择创新

探寻新质生产力|光鉴科技朱力:在创新和成本之间,我们始终选择创新
2024年05月21日 11:06 融资中国

做人工智能的眼睛。

本文3840字,约5.5分钟

作者 | 阿布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去年5月,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正式上线刷掌乘车服务。通过刷掌即可完成乘车支付。

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再到最新的刷掌识别,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在这些应用的背后,隐藏在最深处的核心硬件是传感器。在支付巨头的带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广泛普及的背后,也带动了一条条国产传感器赛道的崛起。

大兴机场线“刷掌支付”终端光学模组部分底层硬件研发和生产商,正是光鉴科技。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在过去6年时间中已经在技术、产品、市场几个方向发力,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打下的基础,由零至N,正在快速迈入下一阶段。

与此同时,伴随3D视觉行业的逐渐成熟,技术的普及和成本下探,也让更多企业挤入赛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光鉴科技开始试水出海业务,寻求更大市场,并加速商业化的进程。光鉴科技创始人朱力对融中透露,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已经实现盈利,“在2021年开始,光鉴科技每年都实现数倍的收入增长,预计今年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鉴科技的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如今,三位清华学霸,接力行业崛起之风,在这条被誉为“人工智能的眼睛”的赛道上,越跑越快。

01

三位清华学霸

做出“人工智能的眼睛”

201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朱力选择加入一家硅谷企业,继续从事其研究的VCSEL和纳米光子学相关工作。很快他发现,中国市场上,3D视觉相关产业链仍然非常薄弱,整个赛道还处在刚刚出发的懵懂阶段。

彼时,双创之风正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市场上演,朱力也萌生出了想要自主研发纳米芯片和3D视觉技术的想法。

2018年,朱力拉来了自己两位清华同窗,决定回国,加入创业的大军中。“我和汪博是同一年级的同学,吕方璐比我们大一年级。后来,我们都去美国读博士,汪博在斯坦福,而我和吕方璐在伯克利并且在同一实验室,博士毕业后,我们三人都在硅谷工作过一段时间。2018年,我们都有了创业的想法,而且那是很好的融资窗口,于是大家就一起回国创办了光鉴科技。”

有着良好的技术背景,光鉴科技刚一出发,就受到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在整个项目还停留在想法之时,就吸引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光鉴科技的估值翻了近三倍。

虽然行业借助人工智能的崛起而快速发展起来,但当时,3D视觉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兴行业。“2016年左右,这个圈子里的人并不多,3D视觉主要聚焦在工业领域,服务于现代化的大型工厂、物流等场景。”朱力回忆,“随着人工智能和消费电子行业发展,3D视觉的应用领域被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在苹果的iPhoneX首次推出消费级3D结构光相机以后,3D视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在消费端。”

彼时,北京中关村的巨型广告牌上,挂满了有VR、AI字样的超级海报。越来越多的行业与场景出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促使3D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对3D感知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挤入这一市场,在推动了3D视觉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内卷和竞争。

通过几年磨炼,光鉴科技沉淀了技术和产品,并由零至一,开始迈入成熟期。

02

0-1-N

实现全球唯一屏下3D结构光技术

去年5年,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上线了由光鉴科技为微信支付提供硬件支持的刷掌乘车服务,让3D视觉产业再一次走到了舞台中心。

回溯过去几年光鉴科技的成长,朱力将自身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最开始的前两三年时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做技术研发上,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市场的先机。”

在这个阶段中,光鉴科技将前沿的纳米光子技术应用于3D视觉领域,围绕光学传感、智能感知、感知计算三大核心层面,开发出纳米光子芯片、结构光系统、ToF系统、偏振成像系统、3D图像处理算法、人机交互算法以及空间感知算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构建光鉴科技坚实的技术储备,也为之后的产品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实现了从0到1,也就是从团队组织建设和初步商业化。”

而如今,有了标杆产品的光鉴科技,已经进入到场景拓展的新阶段。目前,光鉴科技业务主要有智能终端、生物识别、机器人以及汽车四个方向,都已经有产品在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

  • 在生物识别方面,光鉴科技主要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其提供的刷掌识别采用掌纹和掌静脉双因子验证方式,利用多维成像技术可以捕捉到更全面的手掌信息,光鉴科技的技术能有效减少手掌特征差异带来的干扰,通过AI算法识别,能实现精确的用户身份与支付验证,拥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在机器人方面,光鉴科技为不同类型机器人提供视觉传感功能。“我们的优势是Nebula产品可以实现导航避障一体化,使其总体成本会更低,集中度会更高。”基于sToF技术,光鉴科技的解决方案有更高的精度。朱力介绍,Nebula系列产品能够将机器人的导航与避障功能集中在一个传感器中,集成了结构光和ToF两大技术路线的优势,使得机器人在性能和成本上实现了双重突破。

  • 在智能汽车的座舱场景方面,作为Tier 1供应商,光鉴科技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视觉感知的人车交互模式。“举个例子,光鉴科技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用户与座舱功能模块的空间交互,比如通过手势去控制屏幕和车内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再如,DMS和OMS功能可以通过对司机或者乘客的身高检测,实现座椅的自动调整,还能通过视觉分析检测遗留物品等问题。

  • 智能设备方面,光鉴科技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屏下3D结构光方案的公司。此前,光鉴科技和OPPO、中兴合作分别推出了首款柔性OLED屏下3D概念手机和首款屏下3D智能手机,实现了全球唯一的屏下3D结构光技术。

“在新的阶段中,我们实现了从1到n的过程,目前还在向n到10努力,也就是从小范围商业成功发展成稳定成熟的商业基本盘,这也是我们现阶段公司的核心目标。

03

做视觉信息的链接者

从未来前景看,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各行各业,从机器人、智能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到金融、医疗、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视觉感知市场空间巨大。但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趋向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应对更强大竞争格局,光鉴科技开始进行“两步走”:

第一、向内寻,深耕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光鉴科技想要解决的是智能互联时代下的视觉感知问题,也就是做人工智能的眼睛。我们希望在应用场景上可以覆盖泛物联网的所有场景,包括汽车、手机、机器人、门锁、支付等各种各样的有智能化需求的设备中,帮助他们提供视觉感知能力。”朱力表示。

从成立起,光鉴科技的定位就是做视觉信息的连接者,通过视觉的方式帮助客户的智能设备去连接到真实的物理场景中。从进程上看,光鉴科技通过提供完整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已经可以适配于各种智能设备中,这种能力在整个行业都是非常稀缺的。

通过这一方案,光鉴科技可以帮助下游应用快速实现包括了光学和计算的全栈创新,推动创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应用。

一个典型的落地案例就是微信支付的生物识别支付。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跟微信支付合作,并在2022年拿下了微信刷脸业务几乎所有的市场份额。”朱力介绍,“2023年开始,刷掌产品逐渐推向全国。目前,在刷掌识别的市场中,2023年约百分之六七十的全球市场都是由光鉴科技来提供,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刷掌识别模块的最大厂商。”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光鉴科技的研发团队仍在不断精雕细琢。朱力介绍,目前,刷掌识别技术是第三代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之前的指纹识别和刷脸识别,刷掌识别在技术上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可以满足大范围普及要求的,并且它的便捷程度与大众的接受程度来讲是更好的,它从科技和人文两个角度都满足了目前用户的需求。

目前,微信刷掌支付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动、校园、零售、餐饮、办公、共享充电等多个领域,并成功落地在北京地铁、711便利店、英东体育馆、深圳大学等多个场景,不断推动刷掌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第二、向外走,探寻出海机会。

“当前,行业里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内卷严重。我们从一开始在方向上并不是国产替代,而是用创新实现技术升级,这也是我们应对内卷的对策。我们不想做趋同者,而是在一条只有我们的赛道上做到最好,我们的刷脸、刷掌、机器人等多个产品里面都有很多独创的技术才能实现,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用最创新、最高效的技术去解决视觉感知的问题。”朱力表示。

为了找到更多机会,光鉴科技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应对行业中的内卷的同时,也开始将技术带向全球。

“我们想要解决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光鉴科技的技术和产品放在全球市场上来看依然有足够的竞争力。在海外业务拓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产品也看到了海外有巨大市场需求。所以,光鉴科技在稳步推进国内存量业务的同时,在积极去海外实现中国创造的商业化。”

在深耕技术和不断扩大市场之余,光鉴科技已于去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朱力透露,“在2021年开始,光鉴科技每年都实现数倍的收入增长,预计今年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回顾过去几年行业环境的变化,不同于光鉴科技刚出发时,投资人因“AI”热而一股脑涌入AI资本市场不同,现阶段3D视觉领域的投资人,更加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应用”“落地”“商业化程度”,这才是投资人关心的真正问题。

通过不断落地的案例,光鉴科技在商业化方面提交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在这一背景下,去年12月,光鉴科技成功完成了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一村淞灵、重庆科兴等多家投资方共同参与。

在更多资金的支持下,光鉴科技也将进一步加速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步伐。“光鉴科技一直以创新的方法去提升效率,在创新和成本之间,我们选择往创新方向走,这更符合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