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独角兽 | “小巨人”优艾智合,成为新质生产力

发现独角兽 | “小巨人”优艾智合,成为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22日 12:53 融资中国

机器人本质上不是生产工具,而是生产力。

本文4533字,约6.6分钟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半个世纪前,世界上第⼀辆商用动导引辆(AGV)面世。

1953年,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司Barrett Electronics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于工业自动化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界对于提高效率和减少人力劳动的需求,开发了世界上第一辆商用AGV,成为解决工业效率挑战的关键工具之一。

半个世纪后,移动工业机器人一次次刷新众人认知,并一一将未来科幻世界的畅想落地。

2023年春节档,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2》进入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十,其中宏大震撼的特效镜头还有影片中出现的用途各异机器人,给观众带来了极大感官冲击。

这场工业技术大型表演秀里,在多个场景中出现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均出自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优艾智合”之手。据了解,为了配合《流浪地球2》的拍摄工作,优艾智合向《流浪地球2》提供了两批共计20余台工业机器人,是当之无愧的“机器人明星”。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并非“虚构”,而是由优艾智合生产并实际运用到日常多场景中的成品机器人,不过是这些机器人从外观、实际应用场景到科技水平都与电影未来的设定和理念十分契合,才让双方一拍即合。

如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所言,“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是由细分繁杂的工业场景需求反向定义而生的产品形态,将直接回归于在工业实际场景中创造价值。无论是在产线间自动搬运的机器人,还是在厂区内自主巡检的机器人,这些场景需求决定了机器人的最终形态。”

结合行业背景来看,优艾智合所处的工业移动机器人行业真正进入工业制造业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当下业内明星企业大多于2015年前后落地。但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内,业内每家公司的发展道路都非坦途,路上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资本寒冬、新冠肺炎疫情、竞争加剧的市场……都是每一家AMR企业向前的重重阻力,优艾智合也不例外,但好在这家年轻企业逐步站稳脚跟并进入茁壮成长期。

亮眼的经营业绩表现是最好的佐证。在2023年,优艾智合业绩同比增长100%+、国际业务增长230%+,实力不容小觑。产品方面,旗舰产品出货占比超88%,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客户复购订单占比75%,充分证明了其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与客户的高度认可。

01

90后西交大校友

创出一家“小巨人”

优艾智合的故事,始于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张朝辉考入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保研成功并在研究生阶段顺利直博,在西交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梅雪松师门下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在校时,张朝辉所在实验组的课题是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导航。他在做课题时,便发现很多细分市场潜在的需求可以通过机器人来解决,特别在当年参加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后,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梅雪松教授在听取张朝辉想法后,觉得可以“再等一等”。

时隔一年,怀揣创业梦的张朝辉再次和导师梅雪松就创业一事进行沟通,望向意气风发的张朝辉,对张朝辉“利用移动机器人解决行业需求”想法比较认可、但依旧担心“年轻人会撞南墙”的梅雪松最终还是松了口。这一年,生于1992年的张朝辉,才25岁。

2017年,张朝辉拉着4位师兄弟走出校园创立了优艾智合机器人,1年后,南下深圳开始探寻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没有完全确定在机器人赛道创业具体方向,仅凭一腔热爱与冲劲,5名20岁出头的“学院派”创业者,在深圳华强北一个众创空间租了8个工位,开始了创业之旅。在移动机器人这个新兴领域,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优艾智合在成立早期阶段,经历着一边打磨产品,一边“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摸索过程。

5万元,是这个初始团队拿到的第一笔钱。

2017年7月,由西安市政府举办的“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活动决赛结果公示,优艾智合在其中获得团队组二等奖,奖金5万元整。

同年9月,优艾智合就拿到了机构投资。也是在这一轮天使轮融资中,有着“西交大”血脉的优艾智合,与西交大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因为,西交一八九六是第一个“下注”的投资机构,其执行董事柯宏斌认为,优艾智合创业精神及抗压能力很强、团队配置科学吸引力大、赛道前景广空间大、产品技术行业领先。

从“西交一八九六”机构名称,便不难发现这是一家“西交系”机构。

为充分凝聚校友力量,助力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创新创业,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指导下,通过交通大学西安校友会的组织协调,多位交大校友企业家于2017年共同发起创立西交一八九六,并于同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

由此可知,优艾智合也是西交一八九六出手的首批项目。

自带西交大基因的优艾智合也不负众望,经过两年的场景验证与市场探索,优艾智合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应用高精度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和软件系统核心技术,基于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两大业务,为全球企业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稳定连续、高效的生产力。

获得数百项专利技术与核心技术,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国家解决一些科技空白的优艾智合,在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02

创新基因

融入发展血脉

从最初只有5人的创始团队,再到如今除总部深圳外,在苏州、西安和北京设有办事机构,现有团队400人,优艾智合在这7年时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好在收获颇丰。

自2017年算起,优艾智合至今共完成了7轮融资,平均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是投资人对于优艾智合项目看好的最强证明。细数来,优艾智合身后站着海纳亚洲、蓝驰创投、方广资本、软银亚洲、真格基金、英诺天使、松禾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其中,坚木投资的天使基金在优艾智合的天使轮、PRE-A轮、A轮这三轮融资中,都参与了投资。坚木投资执行合伙人刘晓霞向融中财经直言,“当时我们正在关注一些在细分赛道领域,既有技术领先优势,又有产业驱动价值的优质企业。而优艾智合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拥有非常好的技术底蕴,并且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工业巡检领域,这在当时是一个尚未被广泛开拓的市场。”

与此同时,刘晓霞还表示,坚木投资自成立之初,便秉承“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发展未来”核心宗旨,“在筛选项目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识别并评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产业提升的价值,将这些关键因素融入投资决策的全过程。”

看中优艾智合,以及优艾智合所处的工业机器人赛道,是坚木投资投资理念底层逻辑的具体化。

优艾智合身后投资人眼光独具,踩中了这一欣欣向荣风口。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全产业链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中工业移动机器人产业同样迎来了蓬勃发展。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2025年中国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45%,至2025年中国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亿元。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机器人产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不断创新,高端制造加速发展,作为业内的一员要想不掉队,则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科技创新不可或缺。

因此,“科技创新”是优艾智合得到投资人青睐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这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扎根7年的年轻企业得以排除万难占据发展先机的底气所在。

如张朝辉所言,“创新根植于优艾智合的团队基因。”

从最初的几位西交大博士创始人,到目前400人的团队,以技术和研发为核心,优艾智合不断打磨算法技术,打造了性能卓越的移动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方案,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的智能化升级服务。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优艾智合构建了多元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联合专家智库、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等优势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工业移动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小巨人”,优艾智合在过去几年间牵头或参与50+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最新一幕发生在2023年2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多机协作的半导体制造智能工厂物流调度和优化软件开发”项目在深圳启动。

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由优艾智合牵头,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通过该项目构建半导体行业工业软件产品生态,构建独立自主国产化、平台化和标准化的软件平台,填补半导体机器人物流调度软件的行业空白,助力移动机器人在半导体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优艾智合的创新不仅体现于技术上,全国首份移动机器人商业保险《移动机器人质量责任保险》便由优艾智合及中再产险、人保财险、鼎和财险合作推出。

《移动机器人质量责任保险》针对移动机器人各种特殊性指标,严格设计风险解决方案,旨在为移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这也是国内工业移动机器人正式开启商业化投保的起点。

全球工业智能化升级浪潮汹涌,唯有加速科技创新,方能占据发展先机。

过去七年,科技创新让优艾智合拓展了发展空间,并快速迈过初期的艰难,进入快速成长期。未来,将创新融入血脉的优艾智合,也定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03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过7年的发展,发展速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优艾智合,逐渐成为国内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成长、创新、融资、专利、活跃度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的《2022 年度中国市场复合机器人出货量 Top5》榜单上,优艾智合位列“2022 年全球复合移动机器人年出货量”第一,并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20家机器人企业”之一。

而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艾智合明确生产力革新是工业升级的关键,这一观点与时下高频词“新质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

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从质态来看,新质生产力需要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在经济数字化的趋势下将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生产要素。

“在我司聚焦的工业物流领域,我们始终认为工业移动机器人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而是一种先进的、成熟的生产力,势必带来工业场景的重塑与升级。”在张朝辉看来,机器人本质上不是生产工具,而是生产力。

一方面,移动机器人能够突破传统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物流自动化,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移动机器人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将“数据”作为生产运营的核心要素。

以工业物流、巡检运维场景为依托,优艾智合夯实算法底座,在模块化、组态化的产品架构基础上,应用适配细分场景的移动机器人矩阵,搭载业务软件系统,通过从底到端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咨询及服务。

具体来看,优艾智合在两大业务板块中持续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

在底层,优艾智合凭借其多年专业开发经验,形成了强大的公用基础模块(CBB)能力,能够敏捷地定制开发具备工业级稳定性的定制形态机器人。同时在第二层,优艾智合提供由充分经过市场验证的O、C、L、ARIS系列和全栈软件所构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而在第三层面,针对深耕的重点行业客户,优艾智合基于在众多行业头部客户服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度理解,为客户提供细分行业物流规划方案的咨询服务;最后,面对深度合作的战略客户新建项目,优艾智合以专业化的自动化物流、巡检运维视角参与企业全局智能化设计,形成完善的智能化生产力。

面向未来,优艾智合表示继续深耕移动机器人及软件系统核心技术,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的应用落地,促进产业自动化升级和数字化“增效”,通过智能化变革引领制造业系统性升级,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