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又落一子,125亿收购完成交割

海尔又落一子,125亿收购完成交割
2024年06月27日 12:02 融资中国

坐拥三家健康上市公司。

本文2941字,约4.2分钟

作者 | 魏芝芝 何夏

来源 | 21世纪商业评论

一桩百亿并购交易,完成交割。

6月18日,海尔集团宣布,成功入股上海莱士,已完成相关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

上海莱士是一家血制品企业,市值超500亿元,原来的大股东是全球医药巨头基立福(Grifols)。

本次交易,海尔集团以总价125亿元人民币,通过旗下公司海盈康,购入基立福所持有的13.29亿股上海莱士股份,并受让其剩余约6.5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来源:盈康一生官网

交易完成,一切尘埃落定。

董事会改组后,海尔集团将成为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间接持有其20%股权,获得26.58%的表决权。

自此,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又添一子,拥有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莱士三家上市公司,聚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

潜力标的

海尔集团收入囊中的上海莱士,是一个潜力标的,有资质、规模大、机会多。

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拥有的“血液制品牌照”,是一个“金贵”资质。

自2001年起,国内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立。现存拥有生产牌照的企业,约30家,新进入者只能通过收并购途径,进入血制品市场。

按收入来算,A股血制品上市公司中,上海莱士规模最大,2023年营收达到79.64亿元,净利润为17.79亿元。

其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即采集血浆,分离出各类产品,销售给用户。

血制品的原料为血浆,只能由血浆站采集。

作为特殊行业,国家对血浆站的设立和管理,有着严格规定,拥有浆站数量较多的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截至2023年底,上海莱士拥有上海、郑州、合肥、温州、南宁5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共有单采血浆站44家。

来源:莱士官网

对比来看,天坛生物拥有浆站102家、在营80家,华兰生物拥有浆站32家,博雅生物拥有浆站16家、在营14家,卫光生物拥有浆站9家、在营9家。

可以说,上海莱士的浆站数量居于行业前列。

产品方面,该公司可提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品种,是国内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除自产自销外,其还有一块代理业务。

自2021年起,上海莱士成为基立福白蛋白产品的中国市场独家代理商,于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收入27.3 亿元、35亿元。就是说,代理业务,贡献了四成收入。

6月18日,海盈康、基立福及上海莱士三方,同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基立福继续为上海莱士进口白蛋白提供独家供货,双方协议期延长十年。

细节方面,白蛋白产品价格和最低年度数量,由双方磋商决定。

上海莱士还在公告里提到,期限届满前,公司有权通知基立福,将独家代理协议再续十年。

这意味着,这块代理业务不受影响,且得到稳固。

血液制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该公司有望抓住机会。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2018年为28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596亿元,2018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23%。

国泰君安研报预计,到2025年,上海莱士的收入将达到92.95亿元,净利润达26.81亿元。

资本发现机会,加速涌入。光2023年一年,就有两起整合案。

比如陕煤集团斥资38亿元,入股派林生物;国药集团通过中国生物,成为卫光生物新实控人。

多点赋能

海尔入主后,将为上海莱士注入新动能。大股东姿态开放,既支持其夯实血制品业务,也鼓励其做更多的开拓和创新。

盈康一生称,将支持上海莱士推进“拓浆”和“脱浆”齐步走战略。

具体而言,研发方面,将坚持科创驱动,鼓励和支持其加大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探索生物制药前沿技术。

目前全球巨头可以从血浆中分离出超过20种产品,国内企业最多只能产出十余种产品,差距明显。

如果想迎头赶上,国内企业就需要研发新品、改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国家近期发布的《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三年行动计划》也指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

这恰是海尔擅长的,其在智造领域深耕多年,有充足的专家、行业资源,手握“灯塔工厂”,拥有多类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

比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盈康一生已经推出智慧血液管理方案。

海尔在产业端的能力,很快将得到应用。

来源:莱士官网

上海莱士正在推进奉贤厂区项目,其设计产能年投浆量超1500吨,投资总额高达1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栋血液制品生产综合楼、1栋成品及原辅料自动化高架库等。

可以预见,在奉贤厂区扩建中,海尔将在数智化提升等方面赋能对方。长远来看,依托海尔的资源,运用其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上海莱士将优化产业链管理,逐步实现全面的数智化升级。

进入盈康一生大家庭后,上海莱士也将和其它两家上市公司,海尔生物与盈康生命,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在18日的海尔集团大健康产业生态融合大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盈康一生董事长谭丽霞提到,盈康一生布局三个领域:

一是生命科学,依托海尔生物医疗在超低温领域的技术优势,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核心目标;

二是临床医学,关注临床上人的健康需求、健康问题的解决;

三是生物科技,这是基于免疫治疗和科技进步的长远布局。

同时,上海莱士的加入也提升了盈康一生输出临床解决方案的能力,补上了血液产业链上血制品部分的拼图,丰富了盈康一生的业务矩阵。

具体而言,在非血制品或更广放的生物科技领域,上海莱士将进一步探索重组和细胞等领域的研发管线机会,例如预防和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心血管损伤修复等领域,努力成为一家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

经验输出

全部交易完成后,上海莱士将结束此前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按照收购协议,交割日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其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选举至少四名由海尔提名的候选人,成为公司董事。

新管理层登场,将制定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基于以往经验,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推动业绩增长。

例如在管理并购企业方面,海尔集团经验充足。

在家电领域,海尔于2015年收购日本三洋电机的部分白色家电业务,于2016年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于2018年收购新西兰Fisher&Paykel公司,于2019年收购意大利Candy公司。

除“硬实力”输出外,该集团还将自身“软实力”——管理上的经验,如“人单合一”模式,赋能企业。

“人单合一”,简言之,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合一就是把员工的价值和用户的价值合一,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自己创造价值。

举个例子,应用“人单合一”模式后,通用电器家电实现蝶变。

6月12日,在通用家电加入海尔八周年暨员工见面会上,周云杰表示,一般企业在跨国并购后的通常做法是,派遣管理人员,直接管控并购公司。

“海尔不同,将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三权下放,由通用家电自主管理,鼓励员工创新,同时利用全球资源给通用家电充分赋能。”周云杰解释道。

引入海尔经验,并购以来,通用家电已经连续7年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领先家电公司。

这样的成绩,在其它新加入的企业上,同样能找到。

又比如,在大健康赛道,盈康生命陆续收购了苏州广慈肿瘤医院100%股权、爱里科森100%股权和圣诺医疗100%股权等。

来源:盈康一生官网

并购整合效果初显,2023年,苏州广慈肿瘤医院的净利同比增长25%,圣诺医疗发展迅速并贡献增长。

可以预见,以“人的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落地到上海莱士上,有望激发员工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荣俱荣,若子公司发展良好,盈康一生也将逐步壮大。现阶段,囊括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700亿元,盈康一生已经成为大健康产业的超级玩家。海尔期待,未来,上海莱士将与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一起,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产业生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