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即将“上桌”药食同源,走心还是走肾?

地黄即将“上桌”药食同源,走心还是走肾?
2024年06月19日 09:37 植提桥创新咨询

文:Maggie

药食同源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今年4月,卫健委食品司向各省健康单位定向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的函件,征求将4种传统中药材纳入“药食同源名单”,地黄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地黄,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可能来自于“地黄丸”的电视广告,因此地黄在国人心中,被打上了“补肾”的烙印。如今“加入”药食同源后,地黄要继续以补肾走向消费市场,还是开辟第二曲线?

除了补肾,地黄还有什么特点?

无论是从传统医学古籍记载,还是现代科学研究来看,地黄除了补肾以外,还在多个健康方向具有应用潜力。地黄丸仅仅只是应用中的一个分支。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是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中药地黄用的是地黄的块根。作为四大怀药之一,地黄在我国拥有久远的药用历史,也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地黄可以分为三种: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它们作用有一定差别。

●鲜地黄,以鲜品入药。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解毒止痛等功效。

●生地黄是将地黄烘焙至约八成干后入药,用于清热凉血、养阴和生津。

●熟地黄则是通过将生地黄酒制再干燥后入药,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内热消渴、眩晕、耳鸣和须发早白等。

成分来看,地黄拥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糖类等化合物,此外还包括三萜类、黄酮类、木质素、酚酸类等。环烯醚萜类成分是地黄中数量最多、含量最大的一类化合物。

应用方面,多部传统经典古籍中对地黄的用法和使用方向有详细记载。如汉代医学著作《名医别录》提到“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故其性大寒,妇人崩中、阴道下血不止,以及产后气血上迫心中导致闷绝、伤身胎不坠、跌伤腕部骨折,瘀血滞留,都宜捣汁饮服。”

此外,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也记载过将鲜地黄用于神志病方向的内容。

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来看,地黄在心脏健康、血管健康、睡眠健康、关节健康、脑健康、免疫、脏腑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地黄,走心还是走肾?

目前地黄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据相关调研,2021年河南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不完全统计显示,当年河南省种植地黄为6.10万亩。农业部门统计,2023年焦作市“四大怀药”种植面积15.19万亩,其中怀地黄种植为7.19万亩。

原料供应方面,地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2021年河南省中药材种植概况(不完全统计)

《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统计与产业发展分析》

而在消费认知上,地黄的认知度并不低。目前地黄在小红书累计笔记超6万篇;2024年(1-5月)抖音搜索指数平均为13.9万,是本次征求意见的4种中药材中,认知度比较高的。

图源:巨量算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前地黄属于中药材不能用于普通食品,所拥有的中药材相关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食品标准。

随着征求意见的发布,或许地黄的食品标准也将很快出台。那么当地黄可以加入药食同源,地黄产品的开发要指向哪里,是走心还是走肾?

在走肾的这条道路上,地黄拥有先天优势,比如市场教育成本、产品开发上新速度等方面。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这一市场中的劲敌不少,如地黄类药品、保健食品乃至普通食品等。尽管目前地黄日常化便捷化的产品确实相对较少,但产品的作用、卖点展示以及用“说人话的方式”占领消费者心智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对品牌来说,将是一大挑战。

如果选择“走心”,开辟走肾之外的其他路线,结合时下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使用场景来开发,那么地黄又该在哪儿发力?有没有更高效的路可走?

从健康益处来看,地黄有几个方向的应用潜力:

一方面,心脏健康、血管健康。地黄中最主要的一类化合物是环烯醚萜类成分,而这类成分中具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是梓醇。有研究团队进行大鼠实验发现,梓醇在心脏健康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可以降低血管中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的形成(P

另一方面,是健康老龄化。源自地黄的地黄甲醇提取物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不仅如此,有临床研究报告还发现,地黄在麦粒肿、霰粒肿等问题上具有应用潜力。该研究提到,将鲜地黄捣汁用于麦粒肿、霰粒肿是有益处的。这意味着未来在这一方向,地黄也有商业化的潜力和空间。此外还有关于地黄在关节健康、睡眠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终端市场,市面上的地黄产品以药品,中药材,如地黄片为主,还有部分地黄保健食品。研究方面,地黄产品开发的研究聚焦在饮料、颗粒剂、胶囊等方面,产品开发研究不多,剂型上也比较局限。随着法规放开,地黄可以开发为普通食品后,或许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将会不断涌现。但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如果要布局地黄,还需要在生产加工、产品开发上做更多的功课。

话说回来,既然走心走肾都要面临不同的挑战,那么地黄产品的开发到底有没有捷径可走呢?

从古籍中“取经”或许是出路之一。

地黄在多部古代医学著作中有相关记载,企业大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进一步挖掘探索地黄古方今用的多种可能。结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以及食用习惯,开发契合现代人需求的健康产品。如此,既在产品开发上快人一步,不至于无从下手,也可以在卖点上突出“来源古方”,强加产品背书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同时还可以让沉睡已久的古方,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为例,首批100个经典名方中,就有11个用到了地黄,4个方名与地黄相关。具体如下:

企业可以借力这些古方,更好地开发地黄产品。让地黄可以继续穿越千年的时光,为需要的人带去健康,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植提桥作为一直看好药食同源的第三方媒体,持续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国内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包括面向海内外高校的评选赛事——“君臣佐使”药食同源创新大赛。

目前,第2届“君臣佐使”药食同源创新大赛开始征集。

本届赛事分为“君臣佐使”药食同源创新大赛组和企业专项奖学金组两个组别,其中企业专项奖学金组中包括由无限极冠名的“中医经典方剂”组和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支持的“创新抗衰”组。

欢迎报名参赛。

赛事详情:第二届“君臣佐使”药食同源创新大赛开始征集!

参考信息:

1、范希然,李多多,钱真真,姜燕华,朱 健,吴 广,荆志伟,武红莉.百合地黄汤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中医学。

2、李红伟,孟祥乐.地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药物评价研究。

3、陈金鹏,张克霞,刘毅,盖晓红,任涛,刘素香,田成旺.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草药。

4、柴春泉,姜逸,肖思琦.鲜地黄本草功效考证与现代药理学研究.上海医药。

5、陈琳,裴莉昕,李堂帅,许双全,纪宝玉,张义珠,史婷婷,张小波.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统计与产业发展分析.中国现代中药。

6、河南:2025年中药材种植规模达600万亩,中国中医药报。

7、“中医农业”:河南生态农业发展新风尚,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