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首部帝王题材大戏《文天祥与忽必烈》首演

北京曲剧首部帝王题材大戏《文天祥与忽必烈》首演
2024年06月25日 20:13 文娱资讯

625日、26日,北京演艺集团旗下北京市曲剧团年度新作、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天祥与忽必烈》在天桥剧场首演。这是北京曲剧首部帝王题材大戏,历经一年的精心创排与打磨,终于惊艳亮相。

沧海横流  着墨英雄史诗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将文天祥、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置于宋元两朝更迭的历史巨变之宏大背景中,通过北京曲剧的艺术形式为载体,以文天祥奋勇抗元及至大都被杀为主要故事线索,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彪炳千秋的文天祥,同时也塑造了一位运筹帷幄、多谋善断、胸怀韬略的忽必烈。

提及塑造的演员形象,该剧文天祥的饰演者胡优提到,虽之前塑造的文人形象较多,但通过学习研究关于南宋和文天祥的历史,才认识到,文天祥是立体的、多元的,既是能写出《过零丁洋》豪迈诗句的诗人,又是可以带兵打仗的丞相,既有铁骨铮铮,又有柔情似水,因此,要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文天祥,重点是将自己置于历史环境中,揣摩人物的心路历程。

该剧忽必烈的饰演者李相岿表示这部戏中,不管是台词表达、服装化妆都塑造了一位复合、饱满的忽必烈,既是一位胸怀大略、能征善战的君王,又是一位爱才惜才、包容宽容的开国皇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创作《文天祥与忽必烈》,旨在通过描写文天祥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为捍卫民族尊严,以危弱的一己之力同元朝政权进行殊死战斗最终牺牲生命的壮举,谱就文人志士的生命绝唱,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激发当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抱负。

强大阵容 为首部帝王题材大戏保驾护航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剧组在建组会现场首次正式公开了主创和演员阵容。该剧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剧协理事、国家一级编剧刘侗担纲编剧,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赵伟明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北京曲剧功勋作曲家戴颐生任音乐唱腔设计,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彭丁煌任服装设计,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剧中主要人物的扮演者胡优、王厚义、李相岿、翟亚龙等均为本团优秀中青年演员。

谈及文天祥的故事与北京曲剧的结合,编剧刘侗表示,文天祥牺牲在北京,他的精神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财富,是照耀并塑造千年古都最为耀眼的光芒之一。北京曲剧诞生在北京,是北京这座城市孕育滋养了它的全部生命,它集中体现了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京华气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文天祥的故事通过北京曲剧来表达是在该剧在创作之初便有的想法。

谈及剧目整体风格,导演赵伟明表示,该剧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正剧。正剧要正,就是按照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路径从人物性格、人物心理出发演绎故事;正剧忌正,是指忌讳过正,忌讳干干巴巴硬塞给观众一个观念,一个主义,而忽视微妙复杂的人生体验与心理现实处境。创作过程中我们将戏曲文本与北京曲剧风格融合,在正剧中合理融入轻松诙谐的调子。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作曲戴颐生在谈及该剧音乐创作时说,用音乐线条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北京曲剧作曲的职责,北京曲剧是包容性非常强的地方戏曲剧种,这部戏的作曲贵在坚持剧种音乐本体的基础上,融入蒙族音调塑造了简练粗犷的蒙族大汗的音乐形象,又结合民歌小调塑造了明朗、细致、深情的文天祥才子忠臣的音乐形象,最终呈现了一场相得益彰,融得和谐的北京曲剧。

服装设计方面,彭丁煌表示,该剧人物的形象设计坚持把控历史服饰的典型性特征与传统的戏曲服饰的美学准则完美融合,并以现代的审美视角和创作手段来呈现完成。因此在服装设计上也致力于呈现这两个不同朝代服装的视觉主体,即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宋朝服装和以忽必烈来主要展示的元朝服装形象。通过“简”与“繁”、“冷”与“暖”的对比与融合,既体现不同的朝代服装特性的区别,但又要能统一在同一个舞台空间之上。

勇于探索  北京曲剧在创新中积硅步至千里

北京曲剧是北京活态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唯一土生土长于北京的地方戏曲剧种。2021年北京曲剧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北京曲剧的音乐唱腔以单弦牌子曲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

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表示,《文天祥与忽必烈》的创新性有两点。其一,该剧是院团2024年打造的首部重点大戏,主创团队集结了国内戏曲界的顶流,主演集结了院团老、中、青三代同台献艺;其二,该剧在宣传推广模式上有所突破,即首次联合新影联院线,在其直营影院内投放影片映前贴片广告,以扩大品牌影响力。

北京市曲剧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戴兵表示,今年是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2周年,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剧团经过几代北京曲剧艺术家的呕心沥血,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为北京市舞台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努力。这次原创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的创排,既是北京“四个文化”建设中对古都文化的再开掘,也是剧种特色与题材创新的新尝试,既是北京曲剧剧种的一次新探索,也是北京市曲剧团用40年的坚守奋进,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新表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