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的第一大重仓,是TA~

博格的第一大重仓,是TA~
2025年06月16日 13:34 望京博格

最近盘点了一下ETF实盘账户,就得出来一个结论:

“全靠港股创新药ETF,贡献了超近一半的利润!”

博格在 4 月 7 日市场大跌那天,思量再三,还是大笔买入了市场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之后又加仓几次,还做了几回波段。

港股创新药ETF 是博格 ETF 实盘账户里最出色的部分,累计收益率 52.88%,累计盈利超 12.3 万,贡献了今年 ETF 实盘账户超近一半的利润。

接下来,聊聊加仓港股创新药的逻辑与未来的持仓计划:

一、加仓港股创新药的逻辑

(1)2024 年底,创新药预期很高,但估值也略高

2024 年底,博格跟几位医药研究员交流,她们认为 2025 年会是【创新药大年】,原因是许多创新药出海大概率会在 2025 年集中兑现,由此带来的营收将使多个创新药大厂扭亏为盈。

博格本身就较看好创新药的未来,但因港股创新药估值依旧偏高,所以仅小仓位布局。

数据来自wind,2025/6/15

(2)2024年报一出,估值直接达到历史底部

3 月份,港股创新药企业陆续披露 2024 年报后,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从 2 月份最高的 62 倍降至 3 月底的 26 倍,已处于近十年估值的历史底部。

按照公式:

市盈率 = 股价 / 盈利

同期港股创新药指数是上涨的,市盈率却大幅下跌,唯一的解释就是创新药企业盈利暴增。

从 2024 年底的年报看,不少龙头创新药企业正逐步实现盈亏收窄,甚至扭亏为盈。

例如,康方生物2024 年经营性亏损持续收窄,产品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超 2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信达生物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净利润达 3.3 亿元,2024 年总收入 94.2 亿,同比增长 51.8%,产品收入 82.3 亿,同比增幅 43.6%。

4 月初,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博格决定加大投入,经一番筛选,选择了规模大且流动性好的港股创新药方向的 513120。

(3)终于抄底成功,一举成为第一大重仓

选好投资标的后,就等时机出手。

幸运的是,赶上了 4 月 7 日的市场大跌,凭借前期准备,即便在跌停板抄底也不慌张,随后又抄底几笔,使港股创新药成为博格 ETF 实盘的第一大重仓 ETF。

之后,随着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创新药企宣布大额 BD 交易订单,港股创新药指数持续上涨。

2025 年前 5 个月,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突破 455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增长超 40%。尽管创新药交易总额中只有部分是实打实的预付款,但能达到如此金额,依然引人注目。

二、对于未来的计划,再来看两组数据:

数据来自wind,2025/6/15

累计跌幅

港股创新药指数累计跌幅较大,如 2024 年初相比 2021 年历史高点累计回调近 70%。

期间,不仅创新药企业股价回调,因搞创新药是烧钱业务,企业盈利也未好转。

近期,创新药的大涨是典型的 “戴维斯双击”,不仅大批创新药企业扭亏,市场给予的估值也在提升。

(2)最新估值

即便如此,港股创新药市盈率为 31.35 倍,处于最近十年 33.24% 的分位,绝不算高估。最关键的是,这波港股创新药上涨并非概念炒作,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合同与预付款,合同签署方均为全球知名医药龙头。

作为已重仓港股创新药ETF 的投资者,我选择继续持有,随着未来更多创新药出海兑现,港股创新药有望继续上涨

对于尚未配置港股创新药的投资者,博格要提醒,港股创新药企业整体市值不到 2 万亿港币,自由流通市值不足 7000 亿港币,未来波动必然较大。

最好的方式是先将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加入自选,等市场回调时择机入场。

三、一些有特色的港股指数

博格持有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是广发基金的,该 ETF 自 2022 年发行时规模就已超过百亿,如今规模已突破 120亿元,上周(6.9-6.13)日均成交额高达99亿元,是目前创新药赛道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品种,当之无愧的“龙头”。

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港股创新药ETF外,我发现,广发在港股 ETF 的布局中,还推出不少具有特色的港股指数——通过精细化布局以提“纯”。

比如,港股非银(513750),目前市面上唯一跟踪港股非银指数的“独苗”ETF,保险行业含量超65%,资金连续18个交易日买入,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下。

第一大重仓港交所,占比超17%,成份股还包括平安、友邦、人保等保险龙头。

在当前低息环境下,保险公司持仓的债券与股票资产大幅升值,保险理财产品也备受追捧,港股非银未来潜力不容小觑。

红利 ETF 港股(520900)跟踪的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聚焦“港股国资央企红利资产”,最新估值率 6.68%,其成分股以石油石化、通讯运营商、交通运输龙头、煤炭企业为主,银行含量低,可作为差异化配置港股红利资产的选择。

另外,他们还有一只港股通科技ETF(159262)正在发行,是全市场首只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的ETF产品,这个指数可谓“提纯版”的恒生科技,前十大成分股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企业,前十大合计权重超过76%。也能看出来,在港股科技的表达上非常锐利。

除此之外,还有港股汽车(520600)、恒生消费 ETF(159699)、恒生科技 ETF 龙头(513380)等多种 ETF,涵盖科技、创新药、非银、汽车、消费等多个领域,种类丰富,大家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搭配,捕捉不同板块轮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赞支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