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院建院63周年 | 何以飞航 山海共赴

航天三院建院63周年 | 何以飞航 山海共赴
2024年09月02日 16:56 中国航天科工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5年底,刚刚归国的钱学森这样回答陈赓大将。

从此,西北大漠升腾起蘑菇云,九天之上回荡起《东方红》,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到嫦娥六号落月返回,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深远的起飞,其中有一支坚定而执着的力量,名曰“飞航”。

何以飞航?

1961年9月1日,国防部五院三分院正式成立。

“就是饿着肚子,拼了性命,也要把导弹搞出来!”

这是第一代飞航人共同的回答,面对国家之需,他们如此回应时代之问。

从那时起,飞向苍穹,为国铸剑,是飞航人于国于家的郑重许诺。

家 国

近代中国,因海而“伤”。有海无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挑战。

建院之初,一批批从军队、大中院校、军工厂层层选拔而来的革命战士从祖国各地汇聚云岗,投身到飞航事业发展中,拿出强大的反舰导弹,保卫祖国渤海湾,满足党和国家的急需,是他们心中共同的信念。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火红年代里,三院人边筹建、边研制、边试制、边生产,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海鹰二号”。从此,中国海军有海有防、有舰有弹!

自此,中国飞航张开了她翱翔九天的羽翼。“小二黑”鹰击八号、鹰击六号、“强国弹”、巡航导弹……只要国家需要,飞航人时刻准备着,集众志、聚合力、挑重担、攻难关,将国家为重、个人为轻,大局为重、事业为先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

“就算拼了性命,也要为国家拿出巡航导弹!”“我们是距离保家卫国最近的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身虽平凡,亦足奋勇,飞航儿女寸寸丹心皆属家国。

一代代飞航人胸怀强军报国之志,坚定履行强军首责,把新时代“好用管用、托底可靠”的家国重托融入铿锵誓言,聚焦主责主业,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敢打必胜,全力以赴铸就国防安全的稳固基石。

一代代飞航人立足大局、矢志奉献,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气度传承在新时代,敢为人先、不倦追求,保持锲而不舍的定力,勇攀高峰的进取,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代代飞航人将祖国的需要作为人生的选择,在实现强国强军伟大梦想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道路,前路或有礁石、或遇风浪,但飞航人从来都无所畏惧,从来都相信,征途是星辰大海。

何以飞航,飞航爱国奉献的精神底色始终不变。

淬 炼

回顾奔涌的历史长河,中国飞航走过的是一条历尽艰辛而百折不回、淬火成钢的自立自强之路。

63年前,刚刚组建的国防部五院三分院,只有马列学院二分院的几栋房子和几户农家。飞航人因陋就简,边学边干,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设备,不增加人员”的条件下,实现了从试验院到型号院的转变。

从此以后,没有试验台,就土法上马,把发动机埋在土坑里做试验;没有国产发动机,三院人大力协同,在“团结就是力量”的钢铁洪流中为“强国弹”铸就“中国心”;从“故障树”到“成功树”,巡航导弹的研制摸索出一条覆盖导弹设计生产试验全过程全影响因素的科学分析方法;在创新超越的赛道上,凭借敢想敢干,用十余年的努力打破专家质疑,实现历史性突破……中国飞航,总能在时代的考验中迎难而上,经受历史的淬火试炼而愈发坚强如钢,把一次次质疑、一次次失败转化成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让“小小的三院”发展成为身怀大国重器的国之干城。

飞航人铸剑,更铸“风骨”。这风骨来自民族精神的悠远传承,来自航天事业的千锤百炼,凝练为“团结奋进、负重拼搏、科学求实、敢为一流”的飞航精神,在艰苦卓绝的铸剑征程中更加坚韧、更见刚强。

是“万人一杆枪”的团结奋进,让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高效配置资源、广泛凝聚合力,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向着强军兴军的共同目标笃定前行。

是胸怀“国之大者”的负重拼搏,让我们始终不惧困难、不惧挑战,在知重负重中强化使命担当,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拼搏意志,在攻坚克难中锻造过硬本领,用奋发有为、脚踏实地的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科学求实,让我们始终遵循科学方法和态度,在改革发展中求真务实、在钻研技术上孜孜以求、在管理上讲求精细、在质量上做到“四个确保”,以“严慎细实”成就“万无一失”。

是“山高人为峰”的敢为一流,让我们始终怀有建设一流企业的坚定决心和勇攀科技高峰的执着追求,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奋力推动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何以飞航,精神的力量引领我们永远向前。

炬 火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在飞航事业披荆斩棘的创业轨迹和奋斗历程中,总有榜样的力量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当西方畏难放弃研制,我们研制冲压发动机时遭到反对质疑,梁守槃院士认定“别人没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装有“航天心”的奥运火炬要登顶珠峰,刘兴洲院士自信地说“不怕珠峰一夜长高几百米”;新技术方案遭到质疑,姚绍福院士果断决绝“让年轻人干,放手让他们拼”;自主研制“强国弹”发动机出现问题,有人建议选择引进,黄瑞松院士“靠买高端、核心技术肯定是不行的,否则我们永远是二、三流国家”的话语掷地有声;巡航弹研制困难重重,刘永才院士“就算拼了命也要干,吃点苦算什么”的家国情怀;还有向尖端技术发起挑战,敢为天下先的朱坤院士“凭什么?就凭我们敢想敢干”的豪情与担当……飞航楷模用跨越时代的引擎点燃建设航天强国的精神炬火,辉光日新,熊熊闪亮。

神圣的使命、重大的责任,锻造了一支英雄辈出的铁军队伍。从“中国人怎么不行”到平视世界的新青年,从海鹰二号到长剑巡天,时空流转,一代又一代。

放眼今日飞航,有面壁十年协力破壁的新锐力量,有历经数十次失败而百折不回的创新团队,有通力配合、携手保障的胜利之师,有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精工巧匠。他们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艰苦摸索,或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勇敢跋涉,或在壁立千仞的陡崖险峰上奋力攀登……新时代的飞航奋斗者们顶压前行、无所畏惧的力量,就是中国飞航逆流而上、顶风起航的坚实底气。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历史奔流的长河中,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练、价值的沉淀,是始终激励人们前行的炬火。

何以飞航?奋砥以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