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津奖得主刘兴诗爷爷的重磅新书来啦!

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津奖得主刘兴诗爷爷的重磅新书来啦!
2024年06月24日 23:18 超级学爸

日夜流转,古人敬畏时间的规律,便发明节气历法,以便耕作将息。

旭日光曜,祖先向往太阳的宏伟,便镌刻“太阳神鸟”金箔,以求温暖平顺。

自此,中华大地孕育出无数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科技奇迹,更鼓舞着后世万代探索、坚持、进取。

是啊,祖先们有太多值得我们自豪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过程。

但是,这些知识对大多数家长、孩子来说还是太超纲了,就算全家齐上阵一起查资料,也未必搞得明白。

如何将千万载的厚重知识,轻巧有趣地传递给孩子?一位笔耕六十载的老爷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十九届文津奖获得者刘兴诗,致力于攻克这个重要问题。

他一生都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方方面面,将毕生所学变成一篇篇趣味丛生的小故事,专门为孩子编写了一套超重磅的科普书籍——《改变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全4册)。

一套书,介绍了足足130项古代科技,每项科技都是一则小故事,内容充实,内涵丰富。

时间跨度从石器时代到清朝,不仅是古代科技史,更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科技成就与创新精神尽在书页中彰显,帮助孩子寻“根”知“底”,博古通今。

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机器人”长什么样?

司马相如和“电热宝”也有关系?

水下博物馆里都有啥?

小竹棍儿里藏着算术和计算机的奥秘?

……

书里很多内容都与考点挂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的扎实力量

孩子从小拥有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可以让他们在面对世界时候从容有底气,披荆斩棘!

九旬科普界重量级人物,

用一生科学考察经验,

为孩子讲述中国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

把枯燥的知识也变成有趣的故事,这归功于本书的作者刘兴诗爷爷。

他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也是重科学流派的代表,被称为“科学家里的故事大王”。共出版300多部作品,获奖200余次,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

刘兴诗出生于战乱年代,却坚持学习,自小热爱阅读,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没有去办公室里做研究,却选择用双脚丈量大地,开启艰险的地质科考工作。

在60多年的科学考察生涯中,刘兴诗爬危崖、渡峡谷、徒步探索沙漠、冰川、沼泽、高原、密林、沼泽……数次以命相搏。他不仅在柳州发现白莲洞古人类遗址,还考证了古蜀国是西方人经由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到中国的终点。这些严谨、专业的素材都是他创作的一手资料。

跟随130项科技发展的历程,

探寻“中国式”学科认知和思维的形成过程,

为学科学习打下基础

《改变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系列书中涵盖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中国智慧”的内容,可以作为小学生拓展阅读的课外书籍

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年级数学上册中讲到的算筹便在书中出现。

“算筹通常系在腰间的小袋子里,算筹可以表示多位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有趣的是,算筹还能表示负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九九歌”,便是书中展示的、湖南龙山里耶地区发掘出36000多块秦简中的一块,数学的奥秘与历史的厚重,都在孩子心中种下智慧的种子。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圆周率更是被本书细细讲解:“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等科学家,都计算过圆周率,把这个问题引入更深的层次。在这几个人里,三国时期的魏国数学家刘徽的贡献最大。他在自己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特殊的割圆术,也就是用圆里内接的几何形状来推算,尽可能逼近圆的周长,找到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

《山海经》记载说:“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石涅就是煤。有人考证,女床山就是陕西凤翔的岐山,属于秦岭的一部分。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中说的南山也是秦岭,进一步印证了秦岭里有煤矿。

最早提出“石油”这个词儿的,是公元10世纪北宋时期的《太平广记》。不久,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正式肯定了“石油”这个名词,说:“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秦汉时期,四川邛崃地区就发现了天然气井,这种井被称为“火井”。

这些讲述煤、石油、天然气的故事都与六年级科学上册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一一对应。

用这种方式,枯燥的知识变成孩子有趣的好朋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知思维,更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用时间线、故事线点缀枯燥的学科知识,

挖掘学科背后的故事,

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认知与分数双提升

除了有趣,这套书内容也太丰富、太全面了!

书中涵盖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硬核”学科教育;更用“通识教育”的思路,博纳农学、水利、交通、工程学、建筑学、军事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冶金、机械、印刷、造船、航海、陶瓷、纺织学等20多个更高阶的“素质教育”。

先来看看这件宝贝,出自这两年大火的三星堆。

居住在龙门山的古蜀人饱受山中地震之苦,这是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他们制作出这个象征“天地人”三界的青铜神坛,“地府”的两只怪兽扛着大地,受到外力影响,自然会晃动不止!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观察记录也出自中国。西汉时《汉书·五行志》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还有一种说法,“日”字里的那一横,就是太阳黑子。

古人可能一时搞不懂太阳黑子的原理,但却一直保持仰头看天、与宇宙对话的习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很值得如今的少年学习。

学过成语“卧薪尝胆”的孩子对勾践应该不陌生,但你知道勾践的宝剑有多神奇吗?

这把剑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依然明亮如新、锋利无比。

这背后,是古人巧妙地使用铜、锡、铝、铁等化学元素,制作出一把不会被时光损坏的宝剑!

除了内容丰富,这本书在编排时还用了“通识教育”的跨学科思维

举个例子,南宋文学家、军事家文天祥面对破碎山河曾写过一句悲壮的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诗句里的“磁针石”,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但你知道吗?在指南针“出生”之前,还有可爱的“指南龟”来了!把磁针藏在木头乌龟的肚皮里,只要静下来,乌龟的脑袋就可以指明方向。

原来,祖先们是把烧红的铁片沿正对南北的子午线方向放好,当铁片内部分子因加热还处在活跃状态时,铁分子会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从而达到磁化的目的。

你可能还想问:磁场是什么?除了指明方向,磁场还有什么作用?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何?智能机器人也受磁场作用吗?

这就是以“通识教育”思维去读书的意义: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还能由点及面地引起更多思考。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方式、知识广度深度甚至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会有深刻改变。

时间在不停地前进,而中国人对科技的探索,也从未停步。

每一项了不起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背后蕴藏着广袤的历史文化。

自豪有根,才不会自大;骄傲有源,才不会傲慢。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祖先们带着智慧与汗水,造就千万科技瑰宝。这其中的妙笔与天工,格物与致知,对如今的孩子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跟着这套《改变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穿梭在时空中,探寻了不起的祖先智慧和科技成果,孩子小小的梦想,也正在发芽绽放!

新书推荐

《改变历史的中国古代科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