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存疑、内控混乱、关联交易 达海智能面临IPO三大“拦路虎”

盈利存疑、内控混乱、关联交易 达海智能面临IPO三大“拦路虎”
2018年03月15日 17:54 金融圈江湖

春寒料峭,对于排队IPO的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2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这也意味着不满足IPO标准的企业在3年内也不能通过借壳的方式上市,分析观点认为,这将导致企业首次申报IPO时更加谨慎,甚至在发审会通过概率不高的情况下主动撤回申请,因为IPO一旦未通过对后续资本运作会产生不利影响。

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监管层多次发出IPO审核趋严的讯号。新三板企业IPO的通过率也大幅下降,2018年1月该数据仅为36%,较去年同期的66.7%下降4成以上。为了上市选择摘牌的企业则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甚至有一些已进入IPO筹备阶段的挂牌企业选择调整战略规划,或终止上市辅导,或撤回申报材料。

曾在新三板上一心摘牌只求上市的达海智能也在风暴中心,其IPO之路会一帆风顺吗?根据已经披露的情形看来,情况或许并不乐观。据以往IPO被否案例的经验,在发审委众多关心的审核问题中,持续盈利能力、内控规范及关联交易已成为众多企业上市折戟的“拦路虎”,而在这些问题上,达海智能似乎都遇到了麻烦。

应收账款高企 关联交易信披存疑

首先是关联交易,这直接反映企业的独立性问题,若处理不好,可能会被认为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过去曾有明文规定,拟IPO企业关联交易占比不能超过30%,后来虽取消了这一限制,但保荐机构一般仍会从严要求,不仅不能超过这个比例,并且报告期内的比例需逐年降低。

而根据达海智能的公告,其曾将一外债公司,也是公司合作商的国电恒华乌拉特后旗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拉特公司)收为全资子公司,随后双方之间的工程欠款一笔勾销,而同时乌拉特成为达海智能的关联方,双方之间的合作变成关联交易。

据达海智能的财报,达海智能对乌拉特公司一直存在高额应收账款风险。2014年,达海智能对乌拉特公司持有1.7亿元应收账款,至2016年半年报发布已进步扩大至3.7亿元。在最后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中,乌拉特公司作为达海第一位大客户也是最大的关联方,其贡献了达海智能1.03亿元的营收,占比达海智能上半年全部营收的36.76%。

值得注意的是,达海智能对于该笔应收账款达成和解的详情,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以及乌拉特公司的后续安排,其并未公开做出任何回应和说明。

除了乌拉特公司,达海智能还存在多位关联方,据公开资料,达海控股法人耿裕华与达海智能法人陈卫新关联公司分别有13家和14家,旗下股东的关联公司为1-18家不等,股权关系极为复杂,结构也较为混乱。

回购异议股东成本最高达2.7亿 业绩承压

与关联交易的“30%”指标一样,企业冲刺IPO,最直接也是重要的一项指标是公司业绩。传说中,3000万元是IPO审核业绩的一条隐形红线,同时业绩表现对于拟上市公IPO来说也非常重要,业绩一旦下滑30%审核就会面临危险,下滑超过50%过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达海智能最近发布的业绩表现看来,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令人堪忧。2016年上半年,达海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下滑31%;净利润2800万元,同比下滑28%。此后,原定于2017年4月27日披露2016年报的达海智能,因公司2016年度审计及年报编制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无法按原计划披露年报。2017年4月30日,达海智能被暂停交易,此后达海智能未再披露过财报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摘牌时为了回购异议股东约35.02%的股份,达海智能提供了三种回购价格,分别是4.3元、6.9元、7.2元。若按照最高的回购价7.2元来计算,达海智能需要支付2.72亿元。并且,这部分资金将由公司前三大股东或其他指定股东承担。若按照公司2016年半年度的盈利情况,达海智能最高需要拿出的回购金额是2016年半年盈利额的近10倍,资金压力颇大。截至目前,因公司已摘牌,尚不清楚该股份回购事项的具体进展。

总体来看,受IPO审核“高标准、严要求”的影响,排队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那些企图带病申报、蒙混过关的问题企业更将难逃法眼。相信新一年发审委的审核思路,也在不断地迭代进步中,所以还是要提示排队的企业认真做好自检自查工作,莫踩红线。

来源:董秘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