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这其中就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中国在宣布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后,西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这一改变。因为,很多垃圾出口国没有充足的基础设施,难以充分实现对废旧物品及垃圾的回收利用。他们或者会去寻找其他亚洲国家作为垃圾堆放点,比如印度、孟加拉国或者越南。
北美
美国,Oregon州的一家垃圾回收站,新闻标题用“chaos(混乱)”来形容因为中国的禁令,美国目前的垃圾回收状况。
该回收站的三位负责人在垃圾山前,一脸无奈▼
这980吨垃圾本来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应该到中国的,现在还在回收站。
没有中国买家,美国西北部的“回收品”成了垃圾▼
由于一直出口中国,根本没有相应回收的基础设施,White City垃圾站的「回收品」一个星期就爆仓,被堆到外面风吹日晒。▼
正无奈提着一个“recycling”的Scott Fowler▼
这些东西,按照美国标准,只能是废料,他皱着眉头等着政府批准他填埋这些垃圾的申请。这几天,他也只是众多申请回收站的其中一个。
因为有很多有毒的,含重金属的电子废料,按照美国标准,批准的可能性,他心里有数,可又怎么办呢?
去年,他们光塑料废品就向中国出口了1,430,000吨,价值494,500,000美金。突然的禁令,明显一时半会儿吃不消。
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垃圾量▼
美国环保组织 Basel Action Network(BAN)曾经作过合作过一个调查:把 200 个追踪器放到了美国的废弃电子产品上,发现大部分跨海来到了亚洲,其中10 件来到中国大陆,竟有 36 件留在了中国香港!
电子垃圾追踪器的轨迹图▼
大部分的线条,落到中转地香港,从香港再流向中国大陆。
据BAN的调查,香港每年进口“洋垃圾”的总量超过3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中心。
▲堆放在香港新界的电子垃圾
据BAN的调查结果示意图:最粗的箭头写着「Hong Kong(香港)」▼
欧盟
中国再也不是欧洲的垃圾场了,下一步怎么办?
▼
欧盟正在焦急的讨论大约3,000,000吨的塑料垃圾要往哪里放,因为欧盟40%的塑料垃圾都是出口中国。
在西欧,平均每人每年要生产100kg的塑料垃圾。而在中国,是20kg,为西欧的1/5。
可是欧盟一致重视环保的啊!对于塑料垃圾,欧盟的口号是:我们能让它更好("We can make things better")
号称世界文明中心欧洲,一边高呼环保,一边却产生着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垃圾。
中国禁令来了,比利时一家回收站中,滞留着大量原计划该在中国的塑料垃圾▼
▲欧洲媒体:"...will invitably have to go somewhere"「〔这些垃圾)一定不可避免的要有个去处」
啥去处???
▲欧盟发言人:
...By the end of the year, Europe is going to present a platic strategy..."今年年末,欧洲将出台「塑料战略」,所有这些问题将被解决。
英国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英国面临垃圾处理危机▼
英国的2012-2017垃圾出口图▼
从2012年起,英国向中国出口了2,700,000吨的废塑料,占英国总塑料出口的2/3。而中国的禁令意味着英国可能需要立刻增加每年35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才能弥补缺口。
中国为何全面禁止洋垃圾?
中国在送交WTO中的文件表示,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有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中国环境,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要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高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禁令将于2017年年底生效。
▲北京周边,来自城市的垃圾,用卡车倒在这里
把北京垃圾堆放场在地图上标记一下,就是这效果▼
而在中国某小镇,充满着垃圾处理作坊,而这些垃圾都是进口的。
非法垃圾处理作坊,工人用手分拣垃圾▼
▲太小的孩子,妈妈工作时只能背背上,脸上爬满苍蝇。
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会被扔在路边,就地焚烧▼
▲黑烟笼罩整个小镇
▲一家垃圾厂每小时可以抽取50吨地下水,大概是200多人每日生活用水量。
洗完之后水的去向......
▲除了河流,洗完垃圾的水,还能去哪里?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2016年中国接收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我国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而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
有专家表示:“走私‘洋垃圾’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存在暴利。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可能不值几个钱,但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