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鞋上朝什么感觉,汉朝400年只有4人有这待遇,其中一个是曹操

穿着鞋上朝什么感觉,汉朝400年只有4人有这待遇,其中一个是曹操
2020年07月09日 21:08 巡海9527

在《同是亡国之君,汉末二帝和明末二帝有什么不同》一文中,大鹏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宦官是最坚定的皇权拥护者。

事实就是如此。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在袁绍鼓动下谋诛宦官,结果被张让、段珪等人骗进宫去,然后让尚方监渠穆一剑刺死了。

何进死后,袁绍带领士兵冲进宫去,挨门挨户搜查宦官,一旦搜出来,不管老幼一律诛杀,一共杀了二千多人。

张让、段珪等人见宫里无处安身,只好带着小皇帝和陈留王,连夜逃到黄河边,结果被闵贡等人追上了。

在闵贡的厉声斥责下,张让等人见大势已去,向小皇帝磕头告别后,全部投河自尽,东汉的宦官势力就此消失。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跟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宦官势力的消失并没有给东汉王朝带来安宁,因为董卓来了。

董卓进入洛阳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又把何太后用毒药害死。

在董卓的武力逼迫下,朝中各大臣都是敢怒不敢言。强烈反对的袁绍、卢植等人,迫于董卓淫威,不得不逃出洛阳。

董卓扶立汉献帝以后,觉得自己有拥立之功,于是封自己太尉兼前将军,还加赐了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斧钺和虎贲。

又过了俩月,董卓觉得还不过瘾,又任命自己为相国,并且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相国一职可是真正的百官之首,自第九任相国吕产死后,汉朝就只有丞相,不再设相国,董卓这算是捡起了老传统。

至于“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三样,更是了不起的待遇。在董卓之前,整个汉朝只有萧何、梁冀两个人享受过,连王莽都没这种待遇。

当然,在董卓之后,汉朝还有一个人享受过这种高级待遇,这就是曹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那么,这三样到底是啥待遇呢?古代大臣去见皇帝的时候,要先在宫门外等待,等门口的赞礼官向皇帝报臣子的官职和名字,才可进殿。如果拥有“赞拜不名”待遇的话,赞礼官就不能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

相比较而言,入朝不趋就更搞笑些。原来,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要像穿着一步裙的女人那样,迈着小碎步一溜小跑,以示对皇帝的恭敬。如果拥有“入朝不趋”待遇的话,就可以迈着四方步上朝了。

至于剑履上殿那就更了不得了。原来,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不能带着剑,不能穿着鞋。臣子觐见皇帝不能带武器,这个大鹏可以理解,万一图谋不轨,意图刺王杀驾怎么办?

但是为什么也不能穿鞋呢,大冬天的不冷吗?原来金銮宝殿上都铺着地毯,皇上怕大臣们穿着鞋踩脏了,所以让他们脱掉鞋子,就跟咱们现在进门换拖鞋一个道理。一旦拥有“剑履上殿”的待遇后,可以带着剑穿着鞋见皇帝了。

董卓又是自封相国,又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其目的就是美化自己,认为自己的功绩和大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差不多。

不过,说实际的,武将出身的董卓,治理国家的水平实在太差,并且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还放纵部下跑到大户人家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所以很快就失去了民心。

张扬、曹操、袁绍等人纷纷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为了对付关东联军,董卓又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并动用军队驱赶洛阳居民,导致大批百姓丧命。他的种种倒行逆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在司徒王允的策划下,正准备穿着鞋子上朝的董卓被吕布等人斩杀。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但是,想穿着鞋上金銮殿的大臣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三十多个人享受了这种那个待遇,有七八个人甚至后来还谋权篡位当了皇上。

所以后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种臣子最高待遇,成了意图谋权篡位的代名词,皇帝不再主动赐给臣子,而是臣子主动来“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