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西贝开始卖烤鸭了

起猛了,西贝开始卖烤鸭了
2025年02月24日 11:59 设计癖

原有的“西贝莜面村”LOGO被全新的“西贝XIBEI”所替代,去掉了超级符号“I love 莜(yóu)”,新LOGO仅包括“西贝”的中文及拼音,更加简洁好记。

人们广为人知的超级符号“I love 莜(yóu)”不见了👇🏻:

当时我们认为“西贝莜面村”和“I love 莜(yóu)”都已经无法体现西贝的核心定位,莜面已经不是西贝的核心,所以简化后的“西贝”品牌名称,虽然失去了部分地域特色,但包容性更强,可发挥空间更大。

西贝,和KFC、麦当劳、3M、必胜客、P&G、这些品牌名称一样,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符号。

西贝去“莜(yóu)”化更名,标志着西贝餐饮集团从专注“西北菜”向“国民餐饮品牌”定位的全面转型。

虽然但是,没想到西贝动作这么快。今天感觉自己起猛了,因为西贝开始做烤鸭了。(大脑CPU已干烧)

这给我干哪儿来了。

改完Logo卖烤鸭,西贝这是要卷死谁啊?

2025年的开年暴击,从著名的西北民间菜品牌——西贝莜面村去“莜(yóu)”开始。

曾经西贝作为“语文课代表”,借由“I love 莜(yóu)”这个超级符号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普及生僻字教育,现如今摆脱了“村里村气”,瞄准麦门、K记的“欢聚玄学”,朝着国际化赛道疾驰而去。

如果说LOGO的焕新是前菜伏笔,标志着西贝从专注“西北菜”向“国民餐饮品牌”定位的全面转型,那作为西北菜扛把子,西贝在25年开年启动“卷鸭”模式,喊出“西贝新烤鸭,每只158!”口号,更是一表争夺年轻人注意力和钱包的决心。

图:以上图片均来自西贝

西北菜扛把子卖烤鸭的魔幻现实背后,是餐饮品牌内卷破圈的焦虑,还是打破消费场景“次元壁”的解题新思路?

贾国龙:我摊牌了,西贝既做莜面又卖烤鸭  

“反骨”西贝改卖烤鸭,引发了热议,嘴馋的网友已在第一时间总结了烤鸭的最佳吃法👇🏻:

也有网友实地探访,回击预制“嫌疑”👇🏻:

有正宗老北京携郭德纲相声露一小手,西贝不语,只是一味地片鸭子👇🏻:

还有网友版轻奢定价,实际只需要158就能拿下一整只👇🏻:

当然,创新菜品少不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事实上,有人痛批此次西贝上新烤鸭是对西北菜系品类的“叛逃”,是西北菜扛把子“不务正业”的体现。

也有人认为,烤鸭的受众有其本身的全民性优势,摆脱品类桎梏,值得试试水。

创始人贾国龙说,西贝上烤鸭,打开了西贝品牌的想象空间。从黄馍馍、张爷爷空心挂面、牛大骨到西贝专业儿童餐,西贝高速发展的10年中,确实都在“折腾”。

而折腾的背后,也彰显了如今西贝品牌国际化的野心——从14亿国人的餐桌,迈向70亿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烤鸭破圈背后:如何拿捏年轻人?

在前不久西贝官方的发布中,我们看到了市场真实的反馈:西贝新烤鸭春节期间在西贝六里桥旗舰店、上海东方路店开售,创造单店单日售出131只烤鸭的记录,累计销售远超1000只。

在大众点评上,西贝新烤鸭的5星好评率高达90%。

总结下来,我觉得并非偶然——如果说全聚德卖的是“京派文化”,那西贝烤鸭则是一套精准的“拆解年轻人脑回路公式”:

首先,离不开西贝本身对烤鸭的创新:

不仅以非遗莜面鸭饼、酸萝卜鸭架汤、香辣鸭架等一鸭多吃的创新菜品吸引食客,更通过家庭聚餐场景的营造, 掌握年轻人口味的流量密码,西北菜扛把子敢折腾、敢创新,把“真香”刻进了DNA。

其次,用现烤真心对抗猖狂预制菜:

西贝门店里的明档烤制、师傅现场片鸭,用“看得见的烟火气”打消了年轻人对于预制菜的焦虑,情绪价值拉满。

最后,从“吃饱”转向“可拍/可玩/可晒”:

烤鸭上得了台面,原图直出生图能打能出片,讲究仪式感。

当西贝烤鸭席卷小红书,当包间休闲区可以掼蛋喝茶聊天,氛围感拉满,能让年轻人自愿当“自来水”,有镇压朋友圈的9宫格素材,也成为西贝的“杀手锏”。

鸭梨山大背后:一场餐饮修罗场的生存大战

西贝看似“不务正业”卖烤鸭背后,是整个餐饮行业求生存的一场探索尝试。

究竟是整活还是激活?消费者说了算。

当吃饭变成情感刚需,谁还分得清吃的是味道还是情怀?

事实上,近年来打破消费场景“次元壁”的品牌屡见不鲜。

例如九毛九集团下的太二酸菜鱼整活改卖酸菜咖啡,让喜欢咖啡和酸菜的都沉默了,“太二发廊”、“太二中医馆”、“酸菜博物馆” 、“太二澡堂”……

不断制造新鲜话题博年轻人的流量和关注,曾有“本店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本店酸菜鱼不外卖”等奇葩规定的太二,也逐渐放下身段,开放6人桌,老老实实送起了外卖。

又如和府捞面推出的“小面小酒”模式,一家面馆缝合了酒、炸鸡、川菜、卤味、酸菜鱼及夜宵菜品,试图扩展第二曲线。

再如老乡鸡的“日咖夜酒”、“早C晚A”模式,用早午餐轻食、下午茶、夜宵覆盖全时段经营,甚至推出“鸡笼香柠檬茶”,将“土味”玩出反差感。

这种“不设限”的混搭背后,实则是餐饮品牌对流量的焦虑。

品牌们不得不在“短期爆红”与“长期主义”间走钢丝——瑞幸靠酱香拿铁单日破亿,但昙花一现;太二酸菜鱼靠奇葩规定出圈,却因“太二凉了”冲上热搜。

当消费者对营销脱敏,品牌或许该回归本质:所谓“破圈”,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饮鸩止渴?

毕竟,餐饮业的终局从来不是靠猎奇定胜负,而是谁能把“流量池”变成“留量池”。

潮水退去,只有求生存,才能求发展、求创新。  

打造餐饮业的“西贝范式”  

在我看来,西贝的焕新绝非一场LOGO更迭或菜单调整,而是一次从战略定位到组织文化的系统重构。

烤鸭上新,是从供应链(非遗莜面工艺)、场景化(明档现烤)、服务链(家庭聚餐互动)全链路创新。

当行业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西贝用“欢聚”的场景、“把更好的给孩子”的承诺、“爱的行动”的管理,构建了一个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宇宙。

这或许正是贾国龙那句“如果爱的行动没有增加,一切都不会改变”的深意——在理性至上的商业世界,情感共鸣才是最稀缺的竞争力。

当多数企业还在用“爆品逻辑”切割用户画像,卷价格、卷联名、卷科技与狠活时,西贝选择用真诚的笨功夫,把消费者从“流量”还原成“人”,将一顿饭的温度延伸为品牌与家庭的情感契约。

未来餐饮业的竞争,注定是一场价值观的角力:毕竟,顾客的胃会饱和,但人心对温暖永远饥渴。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