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见甘溪——高校赋能乡村人居环境“零废弃”共建路

乡见甘溪——高校赋能乡村人居环境“零废弃”共建路
2023年12月27日 08:09 中国建材报

2023盛夏,湘西保靖,艳阳下。由北京林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的20多位师生组成的团队,正在复兴镇甘溪村的溪边、路旁和农家院里外忙活着。这是参加共青团“三下乡笃行计划专项行动”的“乡见”实践团和“湘耘”实践团,正投身于乡村人居环境共建的场景。

绿色甘溪的蜕变之需

甘溪村坐落于环山中,素有“保靖粮仓”美誉,山环水连,诗情画意的巷道与整洁雅致的小院,如诗如画,每一步都是风景。近年来,甘溪村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研学旅行与田园经济,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的村落。与此同时,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也成效显著,村里组织开展“最美庭院大赛”,鼓励村民自主改造、美化宅前庭院,共同缔造美丽乡村。

然而庭院改造的实际开展面临了诸多困难,具体可归结为“无资金、无材料、无技术、无想法”的“四无”局面。村民们迫切期望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帮助,共同探索摆脱上述困境的本土化、可持续营建路径。

村民自建的“我爱甘溪”花坛

美丽庭院的绿色共建

在这条探索之路上,两所高校团队的加入带来了新的可能。师生们首先组织了对甘溪村既有“美丽庭院”的考察学习,发掘甘溪村本土的营造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建设实施方法。随后,大学生们与村民深度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对庭院功能的需求,激发创作灵感,拿出一幅幅“参与式设计”方案图。

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实践团选定了一户村民,动手实施对其闲置庭院的更新建设。该场地紧邻村内主路,但闲置多年,地面凹凸不平,杂草丛生,堆积了大量建房砌墙剩下的废弃材料,还留有户主自制的小秋千和一小块菜地。面对“四无”局面,团队决定采用最大限度的绿色建造方式,设计一片充满野趣的“筑梦花园”,通过收集“免费”的废弃和自然材料,与户主携手开展庭院的营建。

美好愿景的现实呈现

经过四天的奋战,“零废弃”庭院顺利建成。阳光下户主的笑容和同学们黝黑的皮肤都泛出了亮丽的光泽。回顾这一“杰作”,多个方面的举措共同推动了“零废弃”理念的落地。

项目保留了大部分较为平整的场地和现有秋千,只在临主路一侧建造花坛,延续主路两侧的重要景观面。景墙图案的设计源自甘溪村既往的美丽庭院景墙要素,实现了新建与周边原有庭院景墙肌理的完美融合。建造过程全部使用在村内收集的废弃建筑材料,以及在河滩上捡拾的鹅卵石、在山涧中采集的枯枝等,确保没有任何建筑垃圾的产生,绿植也采用在村内生长的乡土植物。在秋千下方设计一条优雅的汀步,将主路人流引入庭院,院内地面空间大部分“留白”,以满足户主未来在庭院内持续增建、开展茶座和餐饮经营的潜在需求。

新建的花坛

高校下乡的启示

甘溪生活成就了灼灼烈日下的难忘旅程,高校团队与村民、村干部一起完成的参与式、零废弃、可持续设计和建造,把所学的知识挥洒在田园之间,亲身体会设计落地的难度,也感受了设计呈现在眼前的乐趣。

这次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乡村人居环境营造中“本土化”与“乡土感”的重要意义。面对普遍存在的“四无”局面,保留传统建筑元素、种植乡土植物,使用废弃和自然材料,设计中的“留白”处理,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而对于来自设计类高校富有创造力的师生而言,与村民建立紧密的合作、激发村民的参与合作意识,将是未来在乡村可持续振兴中的重要引擎。

(作者:钱云,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刘恩言、蒙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本科生)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12月25日3版《乡见甘溪——高校赋能乡村人居环境“零废弃”共建路

中国建材报社微信小程序点击阅读

本文作者:钱 云  刘恩言  蒙 睿

初     审:王  翌

复     审:王天恒

终     审:佟令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