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论文荟萃 · 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

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论文荟萃 · 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
2022年11月23日 17:43 中国经济学人

简介

裴长洪,刘  斌,杨志远

发表于《财贸经济》2021年第5期,原文20千字

长摘要

        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垄断资本在扩张全球市场中进行了新的生产重构和布局,特别是以交通运输设备(主要是汽车)、电子及通讯设备(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产品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产业链的主要产业。在此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以美国、日本、欧盟控制三大产业核心技术和主要零部件生产,以新兴市场经济体生产一般零部件或进行组装为特点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网络,这种全球性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也被学术界称作全球价值链。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抓住了这一战略机遇,不断嵌入了经济全球化体系。从1994年开始,中国扭转了货物贸易长期逆差的历史,进入货物贸易顺差阶段,直至今天长达27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升级和吸引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随着技术外溢和生产的前后向关联的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投资和产品供给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产品的分工细化,不仅给予了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而且使中国制造获得了持久不衰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从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贸易理论的哲学反思出发,按照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顺序,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叠加过程是:要素禀赋优势、开放合作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优势、大规模市场优势、技术创新潜力,这也是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形成过程。文章特别提出,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

        结论的政策启示: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仍然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继续走向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课题。在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中,如何进一步创新贸易发展方式,运用数字经济的科技成果,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并在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开拓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制度性开放新领域,获得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治理的新机遇,从而把中国开放型经济成功推向2035年现代化强国水平,这都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理论创新命题。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从纷繁复杂的中国故事中,抽离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逻辑主线和基本规律。这就是:劳动要素、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大规模市场、技术创新五种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演进中梯度递进、逐级叠加、螺旋上升,由此形成的综合竞争合作优势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根本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匹配并与差异化市场化改革高度契合,形成培育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

资料来源

《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China Economist (中文刊名:《中国经济学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球发行的中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st创刊于2006年3月,始终致力于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最前沿研究进展,搭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和研究阵地,向全世界宣传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经济学人》先后被EconLit、EBSCO、ProQuest、SCOPUS等全球主流、权威数据库及索引系统收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是“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英文刊最高水平”的期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