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论文荟萃 · 中国新房总量生产函数与土地供给政策变化效应

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论文荟萃 · 中国新房总量生产函数与土地供给政策变化效应
2023年04月21日 15:44 中国经济学人

简介

刘建丰,潘英丽

发表于《财经研究》2020年第5期,原文16千字

长摘要

中国土地制度、家庭购房偏好和新房生产函数均不同于欧美等国,作为从宏观视角研究中国房地产经济的起点,需要利用中国数据校准或估计出一个参数更可信的新房总量生产函数。因此,本文基于一个含两个生产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尝试做了此项工作。

由于并不关注中国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短期波动,所以本文在校准或估计这些结构参数时并无必要建立一个考虑货币信贷金融部门和各种名义摩擦的大型且复杂的DSGE模型。为此,本文遵循国内外总量生产函数估计的通行做法构建了一个不考虑金融和名义摩擦因素的基本面(Fundamental)模型。本文的小型模型主要包括新房生产、一般产品生产、家庭、投资品、土地转卖商和政府共六个部门。

基本面模型的估计发现,全国新房生产中的土地份额为23%;资本份额为67%;劳动份额为10%。显然,这一结果与Iacoviello和Neri(2010)关于美国新房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土地及劳动份额分别约为20%、10%和70%的差距巨大,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借用美欧等国新房生产函数中的结构参数。相比较,在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新房生产成本中,土地接近三成;实物资本略超五成;劳动为两成。由于资本在国内基本可自由流动,京沪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比全国的更贵,因此新房生产中的土地和劳动份额比全国更高的估计结果是合理的。另外,中国家庭对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房产需求偏好参数约为1.09,明显大于全国平均的约为0.84。

若认为模型设定基本正确,那么中国房地产部门统计数据就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而且全国平均比京沪等一线城市更严重。初步估算的结果显示:全国和京沪两城的新商品房销售额分别系统性瞒漏报约8%和3%;土地购置费分别瞒漏报约23%和6%;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虚重报约28%和23%。

基于基本面模型的模拟分析,本文强调,对当前的土地供给,应进行“分城施策”:三四线城市在短期应适当减少土地供给以稳定地价和房价;而一二线城市在长期应尽量增加土地供给以降低地价和房价。2020年3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显然这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实施本文论证的“分城施策”建议。

本文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在统计数据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情况下的DSGE模型参数校准和贝叶斯结构估计方法,这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空白,因此该方法也可用于在DSGE框架下研究统计数据质量稍差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

资料来源

《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China Economist (中文刊名:《中国经济学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球发行的中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st创刊于2006年3月,始终致力于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最前沿研究进展,搭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和研究阵地,向全世界宣传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经济学人》先后被EconLit、EBSCO、ProQuest、SCOPUS等全球主流、权威数据库及索引系统收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是“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英文刊最高水平”的期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