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宽千米深,郎酒品质、品牌、品味全面开花

一米宽千米深,郎酒品质、品牌、品味全面开花
2024年06月14日 16:13 佳酿网

坚守、壮大、长跑,郎酒在变革中重塑,在创新中蝶变。

自去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发布《百年郎酒》总纲领,为郎酒立下新的“351”工程发展目标,即达到3年300亿,5年500亿,10年千亿的业绩目标后,百年郎酒迎来了历史性升级。

先是第五代青花郎在2023郎酒重阳下沙大典上重磅升级上市,并以“三个第一、三个唯一”的稀缺价值迅速击穿市场,成为郎酒营收的“扛把子”,而今借一场2024郎酒端午制曲大典,第五代红花郎·10也隆重亮相,以“功能更好、美学更优、穿透力更强”的多重价值升级推动品牌势能走向新高度。

6月10日,“顺天应时 端午制曲——2024郎酒端午制曲大典”在赤水河左岸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举行,正式拉开2025年郎酒酿造所用酒曲的生产序幕,同时以此为崭新起点,第五代红花郎·10开启酱香典范红火新征程,向消费者再贴近一点点,继续服务美好生活。

践行天地人和

郎酒以极致品质诠释传承与创新

以曲酿酒是中国先民的独创,是传承千年的中国酿酒工艺,曲好酒才好、曲香酒才香。而一块优质曲块的诞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每年的端午时节,崇山峻岭的赤水河谷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小麦新熟、雨水充足、环境湿热、微生物勃发,无不宣示着制作酒曲的最佳时节到来。因此,郎酒端午制曲工艺沿用至今从未改变,这是历代酿酒大师顺天应时摸索出的珍贵经验,也是人与自然共融的具象体现。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在此次制曲大典中致辞表示:“端’为‘正’,‘午’为‘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为中为正’是一种至高的生命态度;顺天应时,遵循古法,对郎酒人而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恪守传统工艺最基本的酿酒准则。”把至高的生命态度融入基本的酿酒准则,这是郎酒对自然的敬畏,对工艺的坚守,对极致品质的追求。

作为一个择高而立,立志于面向未来、跟随祖国走向世界的白酒品牌,郎酒匠心坚守“酿极致好酒”,坚持走“古法酿造、现代设备、智慧生产”守正创新之路。在“守正”上,郎酒始终保留着手工业时代的审美、态度和辛劳,不减工时、不惜代价,坚持人工制曲才能制出四周紧、中间松的“龟背型”包包曲;在“创新”上,郎酒于2018年成立行业首家“品质研究院”,“从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两大方向出发,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践行产学研结合,从源头推动品质升级。

正是围绕制曲这个“一米宽”的维度,开展“千米深”的长期深入研究,郎酒才得以建立起差异化的品质表达,从而生生不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正如此次最新升级发布的第五代红花郎·10,恪守传统酿造技艺,应用创新科研成果,践行“极致品质”价值追求,最终成就了其“酱曲粮陈,厚细甜长”的独特风格。

开创四个“先河”

赤水河左岸“风景独好”

在6月9日的第五代红花郎·10首场品鉴会上,与会嘉宾被入口生津的醇厚感、浸润口腔的细腻感、下咽落口的回甜感、余味持久的悠长感狠狠惊艳,纷纷表示:“喝完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传承经典,守正创新”固然是第五代红花郎·10“郎味十足,惊艳味蕾”的主要因素,但地理基因的赋能以及对天然禀赋的极致运用同样至关重要。

在赤水河左岸的“黄金酒谷”屹立着一座历时16载,耗资200亿,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酒庄——郎酒庄园。该酒庄不仅为郎酒核心产品提供了更加坚实的酿贮保障,还以独创的“生长养藏”酿贮脉络,引领了中国白酒庄园化的发展路径。

从去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专家团队开启对郎酒庄园酿酒生态环境科学考察,致力于揭开郎酒庄园酿造优质酱酒背后的地理密码。在此次制曲大典现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直言,郎酒开创了四个“先河”,即自然生态酿酒之先河,露天贮酒之先河,天然洞藏酱香先河和中国庄园白酒之先河,从而引发了他对于赤水河左岸郎酒庄园,在地理上究竟有何独特之处的思考。

他认为,郎酒庄园最大的独特性在于“立体”,郎酒是中国所有酒企当中最“立体”的白酒产地,拥有最立体的河谷酿造环境,没有之一,这一点在中国白酒领域绝无仅有。与其他大型酒企厂区在地表横向铺展不同,郎酒“镶嵌”在赤水河左岸海拔300—1000米范围内的悬崖绝壁之上,立体呈现,看似发展布局处于“劣势”,实际却转为了地理生态上的“优势”。

这种“立体”不仅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形成了极为丰富、稀缺的地理资源,还让复杂的酿造存储过程成为可能,在“生长养藏”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有地理进程的深度参与。分别来看:

生在赤水河:酿造在海拔400-600米的静风带,最佳海拔高度的河谷酿酒带封闭河谷环境最稳定,雨热同期,从端午制曲到重阳下沙,拥有一个稳定优良的酿造环境;

长在天宝峰:贮藏在海拔900-1000米的多风带,最佳海拔高度的露天祛烧地形最开阔、气流最活跃、光照充足、温度变化剧烈、温凉山地气候,适合露天储酒;

养在陶坛库:设在海拔650米的峡谷降雨带,这里处于峡谷中腰部,湿润多雨、空气潮湿,镂空建筑内物质交换,实现了自然要素的深度参与;

藏在天宝洞:处在700-800米的对流带,利用悬崖绝壁上的相互联通的天然洞群,山谷对流在洞内自由出入,深度参与了洞藏过程。

也正是得益于此,第五代红花郎·10顺利在酒体上实现蝶变飞跃,4年基酒+10年洞藏陈年老酒勾调而成,在香气上更加芳香馥郁;在口味上更加醇厚细腻;在个性上更加独特迷人。

客观来看,赤水河左岸“立体”环境,孕育了酱香郎酒的独特性与唯一性,而郎酒将赤水河谷自然环境与天然禀赋运用到极致,将生态自然融入“生长养藏”全过程,实现了“郎味十足”的卓越与非凡。

与此同时,随着2023年郎酒天富生态酿酒区1期工程揭牌投产,赤水河左岸“六星连珠”的科学布局纵向贯通,郎酒优质产能、储量实现7万吨/年和22万吨的历史新高,也成为行业内唯一同时布局“大二郎”产区和“大茅台”产区的名酒企业,为酱香郎酒的“洞藏陈香”风味特色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坚守唯客是尊初心

持续向消费者再贴近一点点

纵观酱香典范红花郎过去20年的发展,历经四次迭代升级,始终在品质打造、形象设计、服务优化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和创新,赢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同时,也成为行业佳话。

郎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红花郎事业部总经理李俊表示,过去20年是红花郎紧贴消费者的20年,为持续贴紧消费者,郎酒人建造了赤水河左岸郎酒庄园;为持续贴紧消费者,郎酒人独创“生长养藏”酿贮体系;为持续贴近消费者,郎酒人制定《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为持续贴紧消费者,红花郎四次站上央视春晚C位。

如今,第五代红花郎·10在“思想升级、团队升级、产品升级”三大战略引领下震撼来袭,无疑是郎酒持续贴紧消费者的又一力举。除了口味上的跃升外,第五代红花郎·10在外观表达上做出了个性化的脱变,外盒体积缩小7%,更加便于携带;正面更加突出“红花郎”与“郎牌”的品牌形象,更加利于消费者加深印象;新的防伪技术通过底座ABS自动化成型和自锁防伪结构,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产品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盒体侧面加入郎酒庄园标志性建筑金樽堡的实景摄影图,增添了“郎酒庄园”的身份表达。金樽堡的“金樽”取自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品牌更添文化内涵。

此前汪俊林曾表示,新时期的郎酒将建设“酿极致好酒、唯客是尊、价值创造、大家的郎酒、服务美好生活”五大意识,坚守“与赤水河右岸的茅台各具特色,共同做大高端酱酒”的目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然,第五代红花郎·10既是五大意识的具象化体现,也是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的显著标识,更是郎酒追求卓越品质的又一里程碑。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汪博炜表示,郎酒将始终牢记“酿好酒”的使命,不断践行极致品质、极致品牌、极致品味的三品战略,他相信,郎酒的三大战略目标一定会实现,即与赤水河右岸的茅台各具特色共同做大高端酱酒、成为浓酱兼香型白酒领导者、使郎酒庄园成为世界级酒庄,白酒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