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请再爱我一次!

医药,请再爱我一次!
2023年11月16日 14:16 ETF之王v

还记得上一轮医药股大牛市中的创新医药吗?

2020年左右,我正狂热地追捧康希诺、康方生物、药明生物等个股,创新医药、CXO概念炙手可热,估计几乎每天在上涨,不少个股在短时间内股价翻番。

谁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呢?在大幅下跌之前,创新医药其实有一个较长的上涨周期,2019年12月到2021年6月,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为代表的创新医药指数,累计上涨接近翻番(97%,Wind,2019年12月16—2021年6月28日)

但随后的一年中,创新医药、CXO等等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一路滑到谷底。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近三年走势,恒生指数公司)

创新医药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由于砍的比较及时,上一轮创新医药大浪潮本人基本上是平盘出局。但从投资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看,这个生意亏大了。

如果复盘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创新医药本身没有投资价值?还是我的行为过于乐观了?市场后来对创新医药和CXO的质疑是合理的吗?如何判创新医药的热度是不是过高?

回过头来看,我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得出了两个不太成熟的总结。

第一,创新医药的价值会在长期中显现。

创新医药的长期投资价值,可能主要来自社会变化和老龄化。在这方面,其实人们的经验远远算不上丰富。以美股为例,美股不仅是一个成熟市场,而且美国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有大规模退休人群的市场。1945年之前,虽然有零星社会保障制度,但绝大部分人的状态是工作到死亡。

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商学院教授西格尔提到,在标普500的“幸存者”名单中,只有6家医药科技公司是全行业幸存(雅培、百时美施贵宝、辉瑞、默克、先灵葆雅、惠氏)。从这些公司的长期数据看(1957-2003),它们在年收益率、每股利润增长率等方面都处于标普500前20之列。

美股医药股的成长展示的是一个经济增长、人均寿命增长的环境如何带动医药需求的增长。而中国是一个人口更多,人均寿命同样很长的市场,从这一点看,创新医药大有可为。

第二,人们对创新失败的恐惧及其带来预期差,是长期回报的来源。

总体上说,如果完全不考虑择时,就像西格尔分析的那样,其实大部分收益率领先的公司,不管是消费品还是医药,带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很大程度上来自预期差。

在西格尔的看法中,医药类公司年收益率居于顶端,不完全是因为盈利增速超过其它行业。很大程度上这来自人们对于医药公司的担忧,尤其是对于专利失效、创新失败等担忧导致使得其很多时间的估值合理,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其实落后于实际增速。

从这个意义上看,短暂的低迷反而是机会。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市盈率和市盈率水平,Wind,截至11月15日)

通胀下降 激活流动性的密钥

困扰投资者的另一个问题是,港股已经低迷了太长时间了。港股的低迷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从恒生指数、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看都是如此。

(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截至 2023年10月31日)

低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归因到通胀。一方面,通胀天然压制资金需求密集的权益类资产,比如医药,科技等。从实际情况看,中信一级子行业分类中,医药对美债收益率最为敏感,负相关程度最高。

(来源:光大证券;统计区间为2010.01.01-2023.10.19,美债收益率指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

第二,美国通胀高企,美联储升息、美元指数走强这一过程,促使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市场,港股流动性下降。

(港股及中概股市场资金流动情况,中金公司,截至 2022年10月)

但这种趋势逆转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美国10月CPI、核心通胀数据好于市场预期,随后美元指数跳水,美债收益率跳水,美股高开。这一趋势之下,资金回流港股,未来港股回暖的概率也比较大。

在基本面方面,可以说创新医药的基本面仍然在稳步上升的趋势中。据浙商证券医药统计,2022年获批国产新药12款, 2023年1-10月获批国产一类新药(不包含疫苗及新冠治疗药物)18款,已超2022全年数量。

所以我认为,创新医药再爱我一次的机会,就在当下!

不过,选个股不是上策,毕竟医药企业创新失败的风险仍然笼罩在每个投资者头上。如果要选指数投资,在港股几个医药方向指数中,创新医药、CXO含量最高的可能就是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了。目前跟踪这个指数的产品主要有恒生医药ETF(159892)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联接基金(A:016970;C:016971)。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Wind,截至 2023年11月15日)

当前这个价格,怎么看都是好价格;当前这个时机,应该也是一个资金面大趋势转变的好时机。So,西格尔 Bless m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