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名人谱#(30)忠烈祠与抗日名将刘建绪
本文原载《麓山名人谱》
海南出版社2007年出版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主编
陈先枢 梁小进 编著
忠烈祠与抗日名将刘建绪
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建于1939年,在原岳王庙基础上扩建,由刘建绪主持,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定名忠烈祠。占地5500平方米,进深二间。主体建筑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空花脊饰,内外均以花岗石柱支撑,宏伟壮观。祠内“允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用谭延闿旧书墨稿。“允武”源于《逸周书·允文》:“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诗经·鲁颂·洋水》亦有“允文允武,昭假烈祖”之语。允,犹“能”。刘建绪为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总指挥,时任第十集团军上将总司令,1937年他率军参加上海淞沪会战,各师伤亡过半。
麓山忠烈祠 陈先枢摄
正面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申甫重生。
另一联为:
江水滔滔共一片斜阳,长写出壮士当年血泪;
赫石珞珞添几椽庙貌,好留与后人终古馨香。
忠烈祠于2004年由市政府、湖南师大拨专款修缮,2005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建绪(1892—1978),字恢先。长沙府醴陵县清安铺山背冲人。1914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1916年毕业后,分派到谭延闿的湘军第一师赵恒惕部炮兵营任见习官。1918年4月,在醴陵协助何键组建游击队,收容溃散湘军,组织敌后游击队任营长。1920年冬,湘军扩编,刘升任少校营长。1923年,湘军再次扩编,刘又升为第九旅第二十七团团长。1936年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时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随后兼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多方延请进步人士襄助政务和教育工作。1948年辞职。1949年春在香港与刘斐等联名通电拥护新政协。1951年去巴西定居。
刘建绪
1926年6月,刘建绪随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是年10月,北伐军进驻武汉后,第二师扩编为第三十五军,刘升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1927年秋,刘建绪随唐生智反对蒋介石,兵败后回湖南,筑公馆于长沙化龙池。
化龙池刘建绪公馆大门遗迹 陈先枢摄
1928年春,刘建绪任整编后的第十师师长。1929年春,第三十五军又扩编为第四路军,刘建绪擢升第二十八军军长,率部“围剿”中央红军,并一度占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刘率部讨伐桂军。是年9月,张发奎又起兵反蒋,率部队自宜昌南下,取道湘西前往广西。刘部进行堵击,双方激战于武冈、宝庆一带。同年12月,唐生智联合石友三再度起兵反蒋。刘被何键任命为总指挥,驻衡阳督军追击唐部。1930年,刘建绪出任第四路军讨逆前敌总指挥,率部队参加中原大战,阻截张发奎部和桂军北上增援冯玉祥、阎锡山。6月,刘指挥第十九师进占湘潭,迫使张桂联军退往广西。不久,刘升任第二十八军军长。
1931年,刘建绪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33年夏,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刘任第一纵队司令兼司令部参谋长。7月底,红六军团突围,进军湘南。刘指挥第二十八军在宁远、道县一带设防,阻截红军渡过湘江,向北推进。红军巧妙地甩掉湘军,避开桂军,乘虚进入贵州东北的松桃石良场,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组成红二方面军。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刘在湖南地区实行坚守碉堡、清查户口、集中粮食、处理食盐的“坚壁清野”政策,堵截红军西进。12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刘任“追剿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奉命“追剿”,于1935年元月入黔,进至铜仁指挥。2月,蒋介石将“追剿军”改为“剿匪军”,刘改任“剿匪军”第一路军前敌总指挥。是年4月5日,晋升为陆军中将。7月,刘建绪接替何键的第四路军总指挥之职,又兼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保安司令等职。11月,刘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同月下旬,红二方面军进入贵州境内。刘出任“追剿军”总指挥,统领7个纵队经云南昆明抵达滇西大理一带。这时,红军已渡长江北上。1936年8月,第四路军全部开往赣浙闽皖四省边区担任“清剿”任务。是年9月26日,刘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建绪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担负浙江海防。1937年9月下旬,奉命增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0月继张发奎任右翼军总司令。由于执行蒋介石的防御战、消耗战战略,虽然将士斗志高昂,英勇杀敌,但在敌人强大炮火轰击下伤亡甚众。加以守卫海防的兵力只剩陈光中第六十三师,于11月5日拂晓奋力狙击强行登陆金山卫的日本侵略军,坚守多日,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旅长李伯蛟阵亡。日军大举登陆,淞沪我军后方受到严重威胁,被迫全线撤退。刘率部撤往浙江,担负浙西防线,司令部驻衢州。所部最盛时达18个师,为第三战区兵力最多之集团军。但自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刘部与日军接触甚少。1940年7月,刘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驻江浙数年。
1941年8月,刘建绪改任福建省主席,并兼第二十五年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刘建绪满心希望能恢复侨汇和获取美援,在福建大兴建设,规划修建福州厦门公路,疏浚沙溪;结果皆因工款不济、人不协而未完工。更为难堪的是全省财政收入告绌,省级各厅、处局机关千余人,但工薪常不能按月发给。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奇缺,地政局的预算在1948年折成金圆券只抵5角。公教人员主要依靠每月配给的平价米维持生活。刘建绪虽然处处精打细算,压缩开支,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刘建绪在闽曾试行“保农社”,各保以佃农与自耕农为主体,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地主集体租地、纳租,按土地法规定,实行二五减租。这在龙岩(原闽西苏区)试行尚有效,后在全省推行,即受到地富豪绅的明顶暗抗,最后只办起了300多个,平均每县不过四五个。
自1946年起,福建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学生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和专制统治,集会、游行此起彼伏,刘建绪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力加疏导。1947年4月,福州中学师生与警察发生冲突,刘令警察向师生道歉,次年6月福建农学院两学生被宪兵打伤,保安怀念部发布新闻又错怪学生,刘为平息事态由省府登报道歉,并批评了保安司令部。随后,协和大学学生进城请愿,刘命令警察待手站岗,派总务科长招待茶水;同时调人送米到农学院,把前来响应的学生半途劝阻回去。他在向学生讲话中说学生有参政权,但希望学生不要感情用事,不必和当局造成对立情势。有人说省府向学生道歉有失威信,刘说政府错了便已失去了威信,再不认错岂不更失威信!由于刘的疏导,福建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1948年秋,解放大军包围,蒋介石退守台湾。刘建绪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必不容他留在福建,因此向蒋辞职。1949年初,刘建绪返回长沙,不久移居香港。同年8月13日,他与刘斐、龙云、黄绍等44名国民党中委、立委联名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1951年秋,刘携眷属赴巴西定居,专心于子女的培养教育。1978年3月22日,刘建绪病逝于巴西,终年87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