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大势所趋 智慧零碳着眼未来

智能建造大势所趋 智慧零碳着眼未来
2024年06月21日 17:02 每日新报

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让我们一起来看展会亮点……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主场——国家会展(天津)中心的登陆大厅。

智慧轨道生态

一键开关站功能 30分钟缩至200秒内

在轨道交通集团展台,精心打造了地铁里的“新质生产力”、绿智融合、“7047”和“轨道上的京津冀”天津轨道交通建设主题展四个主要板块,联合轨道交通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中展示科技赋能轨道交通取得的最新成果,为参展者呈现一个集天津轨道交通发展历史、绿色智能、全产业链条的“智慧轨道生态展区”。

轨道交通集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打造了以文化中心站为代表的6座智慧车站及1座智慧示范站,实现了一键开关站、智能客服中心、设备状态感知、智慧照明等33项智慧功能,实现基于BIM模型的车站设备、人员、环境等多元生产要素全面互联,创新了车站业务可视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新模式。其中一键开关站功能实现了开关站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200秒内。通过节约能源消耗、提升自主化服务、降低人力成本,年节约费用可达450万元。未来,天津轨道交通将持续推动智慧化应用,在新建线路完成7座智慧车站建设,在既有线路9号线全面部署一体化车站智慧管控平台,打造安全、智能、高效、绿色的车站运营新模式。

“造楼机”亮相

盖房子就像“搭积木” 16层建筑6个月封顶

建筑业推进智能建造已是大势所趋,在天津城投展台内,盖高楼犹如“搭积木”的造楼机技术正在模拟建设柳林“智汇中心大厦”,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据工作人员介绍,“造楼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平台及配套建造技术,相较于传统建筑工艺,“造楼机”具有质量优良、周期可控、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等特点。此次被应用于柳林街区城市更新项目,也是天津市首次引入“造楼机”工艺设备应用的项目,具有创新引领示范效应。“目前智中心大厦这栋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预计在下半年的八九月份,基本上能呈现出地上状态,明年一季度之前封顶。”工作人员表示,这样一栋16层的建筑,使用“造楼机”建造,从出地面到封顶,大概只需要6-8个月的时间,这比使用传统工艺建造,时间大约可以节省15%-20%。同时,施工的安全度也提高了很多。

城投集团以旗下高速集团为旗舰企业,让高速公路驶上智慧绿色“快车道”。高速公路智慧运营调度指挥平台、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零碳服务区、零碳收费站、城市智慧光网、智慧标室等多个项目集中亮相。在展区内,市民可以领略智慧高速建设的最新风采。以津蓟高速为试点,天津高速已实现事件快速识别、收费机器人、潮汐车道、隧道机器人巡检等多类场景落地应用。司乘朋友选择下载天津高速通App,可以实时查看、一键救援,App还提供ETC线上办理业务、查询服务区信息设施、停车位及充电桩情况等服务,为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智慧零碳”码头

港口司机远程操作 展馆内可遥控码头

走进天津港集团展台,核心位置展示着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景式互动沙盘生动模拟了码头的繁忙景象:高效的“岸桥”精准地在作业船边移动,灵活的“场桥”在集装箱堆场中穿梭自如,风电设备则持续稳定地运行,为这座码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在展台最为瞩目的位置,有天津港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L4级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目前已有92台纯电ART在天津港的“智慧零碳”码头投入商业化运营,为未来的绿色物流提供了全新的动力解决方案。

在这个科技与创新交融的展区,天津港集团还带来了备受关注的远程操控体验项目,将新时代港口司机的“驾驶台”移植到展区之中,在博览会的现场,就可以远程操控码头上的机械,为观众带来一场远程“驾驶”之旅,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港口操作体验环境。

新报记者 李文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