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济海,万才兴晋。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技能强省、技能富民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人人持证、技能山西”建设。来自省人社厅的数字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562.5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2.8%;高技能人才总量173.9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9%。同时,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93个。
“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不断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在技能人才能力培养、职业发展、地位提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道路更为宽阔,氛围更加浓厚。”省人社厅厅长常建忠说。
大练兵,搭建选拔技能人才新舞台
6月18日至30日,第五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成功举行。大赛对接世赛、国赛,聚焦推动我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重点任务,设置46个赛项,来自11个市、11个部门(行业)、7个省属企业的2471名技能高手激烈鏖战,逐梦出彩。大赛成为迄今为止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
围绕高技能人才“以赛促学”促就业。2019年以来,我省连续组织五届全省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各市县、行业(企业)举办各类大赛50个以上。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建立起了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省级和行业竞赛为主体、省内竞赛与全国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省政府授予全省911名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三晋技术能手”称号。省人社厅为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赛事的获奖选手发放奖金2278.35万元。
各类大赛的成功举行,引导更多人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实现了以赛促建、以赛促训、以赛促技。触摸技术前沿、探求市场脉搏、追寻课改方向……职业院校、技工学校、高校、企业、机构在参赛中交流观念、寻求合作;开拓视野、补齐短板、精益求精……选手技能水平在集训和比赛中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对标一流、交流经验、共话发展……各地域、各行业的参赛人员在技能大赛的大平台上交流互鉴,收获满满。
惠民生,打造培养山西特色技能人才新模式
“我参加14天普惠制职业培训后,经人社部门推荐顺利找到工作。”朔州市三育堂幼教中心保育员武婷婷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能够接送刚上小学的儿子上学、放学,晚上还可以给孩子辅导作业,周末也不用加班。”
职业技能培训开出就业致富花。我省坚持技能强省、技能富民战略,在全国开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职业技能培训“山西模式”,构建起了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竞赛、信息管理四大政策体系和工作模式。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6.71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36.66万人次,培训失业人员0.84万人次,培训毕业年度的高校和中职毕业生1.12万人次。
“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繁峙绣娘”“永济面师”“榆社古建工匠”“闻喜花馍”“岚县土豆宴厨师”……一个劳务品牌,就是一张亮闪闪的就业“金名片”、一把致富的“金钥匙”。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速形成,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记者了解到,具有山西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大范围涵盖了全劳动周期,惠民范围越来越宽,培训人员年龄不设上限,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力都可以参加。培训工种越来越精细,从初级、中级、高级梯次培训,到更加注重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率、取证率、增收率。培训针对性越来越强,企业用人点“菜”,政府培训买“单”,对行业重点人群加强以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培训和项目制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全省各地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业牵引、政策激励等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满足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需求。
促就业,蹚出具有山西特色技工院校办学新路径
4月24日,山西省技工院校工作会召开,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技工教育联盟,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技工院校审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技工院校安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学籍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办法》《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10项规章制度政策,对全省技工教育工作作出全方位部署安排,开启了我省技工教育的新篇章。
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人才战略的根基。技工院校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为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和促进就业创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人社厅突出技工院校特色发展,加强技工院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技工院校审批,建设国家示范技工院校8所、省级示范技工院校20所,依托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个和技能大师工作室26个。围绕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职业、新业态,增加常设专业30余个,积极开展对口技能人才培养。
我省技工院校对接产业需求,创新校校、校企、校社合作办学模式,多形式建设数字协作、区域合作、产业创新等产学研用“技联体”,推进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企业生产与教学实际,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通过研修培训、技能大师工作室活动等途径,畅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渠道,学生毕业后在各行业企业起到了技能人才引领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三晋技术能手”和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技术骨干。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促进就业的“赶考”路上,我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体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登明 王龙飞 王佳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