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于 2024年12月26日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将理论课堂与实践演练深度融合,为莘莘学子呈上了一道兼具知识滋养与价值引领的教育大餐,在校内掀起了一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热潮。
当日,校园教室摇身一变成为庄严肃穆的 “法庭” 现场,此次模拟案件以一起典型的校园霸凌事件为蓝本:在学校操场、教室等场所,被告辛某多次对同学赵某进行辱骂、殴打,并恶意排挤,导致受害者身心遭受重创,成绩下滑,精神抑郁。庭审过程中,“审判长” 义正言辞,依据详实的 “证据” 指控霸凌者的违法行为,陈述其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多方面伤害,从身体伤痛到心理创伤,从学业受阻到社交恐惧,每一项控诉都引发台下师生的阵阵唏嘘;“辩护律师”则尽责地为被告辩护,虽角度不同,却也在法律框架内据理力争,围绕被告年龄、家庭背景、霸凌动机等因素,试图争取从轻量刑,展现出法律程序中的制衡与公正。
扮演受害者的同学真情流露,在法庭陈述环节,声泪俱下地回忆起遭受霸凌的痛苦经历,颤抖的声音、无助的眼神,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校园霸凌的残酷,不少同学为之动容落泪。而 “被告” 也在最后陈述时,流露出懊悔之意,认识到一时冲动酿下的大错。整个庭审环节丝丝入扣,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被告人最后陈述、合议庭评议,完全依照真实庭审程序进行,让师生们零距离接触司法审判流程。
庭审结束后,专业法学教师黎波走上舞台,对本次模拟法庭进行深度点评。教师从实体法运用、程序正义遵循、角色演绎精准度等多个角度给予了同学们高度评价,称赞他们不仅展现出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更在角色扮演中体悟到法律背后的道德力量 —— 每一个法律裁决,既要维护公平,也要考量人情冷暖、公序良俗。同时,教师借此次案例,深入剖析了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边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强调在虚拟空间中,更应以道德规范言行,以法律约束举止,做到 “线上线下” 言行一致。
参与此次模拟法庭的学生徐梦华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次法槌的起落都关乎他人的命运。同时,也明白了道德是法律的基石,只有德法兼修,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马克思主义院长于永清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他指出此次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是学校深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旨在打破传统思政课单一说教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法律温度、感悟道德力量,激发自主学习与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此类实践教学平台,持续提升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
这场思想道德与法治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学子们在德法之路上前行的方向,为校园注入了法治活力与道德风尚,助力莘莘学子在成长征程中展翅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黎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