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有业内人士预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全面电动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
致同咨询TMT-信息技术行业领导合伙人、交易支持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敬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在数据上“电比油多”已经是势在必行,但在两三年内实现全面电动化可能还需要考虑政策及行业因素,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与消费者购车的激励方案能否持续、充换电设施在全国各地的普及情况、动力电池与电机技术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等问题。
全面电动化?须有前提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产业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陈敬文表示:“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已经势不可挡。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力军已经发展到超过50个自主品牌、将近190款车型,全面覆盖了所有定价区间并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用车场景需求。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传统车企转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迅速实现全面电动化。”
不过,他认为,电池技术的革新与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是提前实现全面电动化的重要基础。
陈敬文指出,近几年各大锂电企业推出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快充技术和低温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质量提升,国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产能已经足够满足国内车企的需求。
“据我们观察,国内的充电网络经过将近10年的布局和发展,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和重要城市。这些充电设施不仅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还逐渐延伸到高速公路、热门旅游路线以及偏远地区,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 陈敬文说。
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未来方向
在全面电动化的进程中,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均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
陈敬文表示,未来的投入核心方向包括电池技术、驱动技术、智能驾驶与网联技术等。
而作为智能驾驶的重要赛道之一,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关注度近日因特斯拉在发布会上展示的无方向盘、踏板或任何传统控制装置的CyberCab而广受关注,前卫的设计令观众感受到“未来已至”。
Robotaxi的前景无疑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这将成为市场空间最为广阔的自动驾驶场景之一。
商业落地?或比预期更早到来
在Robotaxi领域,目前百度、谷歌和特斯拉三家企业最为抢眼,呈现相互竞争的态势,宛如游戏“三国杀”中的各方势力,各家思路有异有同。
陈敬文表示,Robotaxi的加速发展离不开商业化应用的推动。谷歌的Waymo项目早在15年前就已启动,经过多年的研发、测试与优化,如今已成为美国惟一拥有Robotaxi运营牌照的公司。特斯拉的Robotaxi则以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软件FSD(Full Self-Driving)和独特设计的车型为卖点。尽管特斯拉在美国加州已获得了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资质,但其Robotaxi项目在商业化方面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具体的商业化时间表和市场策略尚未明确。
而作为中国首家获得无人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的企业,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依托其自主研发的Apollo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百度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高精度地图、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为国内无人驾驶出租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多个城市开展试运营,包括北京、长沙、沧州、广州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目前,萝卜快跑在全国投放的车辆已达2000辆左右,并预计在2024至2026年间将车队规模提升至2万辆,计划覆盖65座城市,展现了其商业化进程的雄心与决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Robotaxi的全面商业化落地将比行业和消费者预期的更早到来。大规模的Robotaxi商业化周期预计将在5~10年内实现。从技术、市场、政策三个方面来看,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基础已经具备。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作为自动驾驶最佳载体的电动汽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各种传感器的成熟与成本降低,也使得新一轮的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接近商业化应用的门槛。
陈敬文认为,Waymo和萝卜快跑在各自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商业化进展。相较于特斯拉的宣传方案,Waymo与现代汽车和Uber的战略合作使Robotaxi的市场定位更为清晰,服务更加亲民且符合商业逻辑。
萝卜快跑在国内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则独树一帜,其技术已发展至第六代,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和有利政策的扶持,萝卜快跑的订单量将持续增长,车辆投放与服务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此外,萝卜快跑还具备供应链能力,有望拓展国际市场。
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在FSD技术基础上发展Robotaxi似乎并非难事。若特斯拉的CyberCab能够成功完成测试并实现商业化落地,无疑将对全球无人驾驶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他指出,这三家公司都展现出对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坚定决心与持续投入,不断为市场推出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与服务方案。他们的努力,无疑为人工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