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生工作手记:艰难的日子、难办的事情和向往的明天……

方舱医生工作手记:艰难的日子、难办的事情和向往的明天……
2022年05月17日 14:47 上海静安

4月15日,来自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团队入驻静安区一处刚刚落成的方舱医院杨巧凤医生便是其中一员。在从前的日常工作中,杨巧凤作为家庭医生,十几年间始终扎根于全科岗位,在此之前,她就已经具备了入境人员隔离点和方舱医院的工作经验。

在一个月的方舱工作中,来自全区的多个部门、企业共同组建了一个相亲相爱、团结协作的“战斗小分队”。从患者进舱登记到出舱转运,从体温记录到核酸检测,从前方患者照护到后方物资准备……来自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与大家互帮互助,尽心尽力地为患者们提供治疗与帮助。

“团队总是会给个体力量”,杨巧凤在她的工作手记中写道。杨巧凤将她一个月来的工作心得、体会,以及想要诉说的话语,都写在了她的工作手记中。

最艰难的日子

“进入方舱后,最艰难的日子是最初几天。我所负责的病区有4层楼面,因为没有电梯,只能爬楼往返,查房巡视160余张床位,悉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仔细观察体征表现,结合抗原核酸检测结果,做好病情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查房一查就耗时4小时是杨巧凤工作的常态,防护服内燥热憋闷,特别是当口罩被汗水浸湿后,呼吸就更为困难。

但很快,杨巧凤逐渐适应了工作强度,之后,每当隔天一次的24小时值班将要开始时,杨巧凤都会提前备好3套衣裤,早上查房时一套,下午查房时一套,应急处理时一套。每次换下湿衣服的时候,杨巧凤总是乐观地告诉自己,就当是做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桑拿吧!

“强健的体魄需要不断的磨炼,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考验我们医务人员的应变处置能力,更能将我们的队伍打造成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团队。”杨巧凤写道。

最难办的事情

“在方舱医院中最难做的、却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帮助解决患者的情绪问题。这首先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与患者充分交流,获得患者们的信任,这样患者才能推心置腹地将自己存在心底的话说出来。”

杨巧凤的工作手记中,记录着这样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在经过医疗团队的治疗护理以及频繁的沟通后,终于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医护人员。

患者说,她紧张焦虑的情绪来源于她的爱人。不久前,她长期患病卧床不起的老公刚刚去世,疫情发生后,她又因感染病毒进入了方舱医院,而她的儿子也正在社区中隔离。她害怕自己的病情发展成重症,担心其他患者治愈出院后,就留下她独自一人。

在找到了患者的心理症结后,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背景的杨巧凤充分利用心理支持原理,诚心诚意地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每日查房时她会更多地与这位患者沟通,当发现患者在谈及孙子时,脸上总会闪过的欣喜欢愉,杨巧凤便在支持鼓励患者的同时,多多建议患者和孙子视频通话,以此来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

“时而治愈,时常帮助,时刻安慰。这应该就是我们家庭医生的精髓吧!”杨巧凤自己总结道。

最向往的明天

“当然,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实实在在身处战场上的我们,都总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充满希望。我们十分坚定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顺利康复。能够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我的心愿和骄傲。

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胜利就在眼前。回顾医疗团队在方舱医院中的抗疫历程:采集核酸、分发药物、查房巡视、基础护理、安抚患者情绪……这些细水长流的日常工作,靠的是爱心、耐心和坚强决心。他们用专业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记者:胡俊泽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5月16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7例、无症状感染者746例,出院出舱人数3187例

▶5月16日静安区新增14例本土确诊病例、新增4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外出就医担心被感染?这些防护要点须牢记

▶母女上阵志愿服务、轮班守牢小区大门、摸索高效配药流程……Ta们坚持默默奉献丨在“疫”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