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道来了一支硬核“外援队”

这个街道来了一支硬核“外援队”
2022年05月18日 14:49 上海静安

最近,

南京西路街道来了一支“外援队”。

队长

是每天工作至凌晨2点,

坚决将隐患掐灭在“萌芽”状态的女汉子

5名队员也各具特色

有“重回16年前工作地”的情怀哥

有“安置转运居民家宠物狗”的暖男

有“十几天没时间洗澡”的“95后”

有用“真实、真心、真情”

打动居民的“硬核担当”

还有连夜赶制“社区疫情地图”的

“多核CPU”

他们,直接下沉到街道防疫工作最吃劲的居民区;他们,强力支援社区防疫、病例转运和数据分析等最前线工作;他们,与居委干部同吃同睡,冲锋一线,坚守着静安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初心使命。

他们,

是静安区投资促进办公室的机关干部。

4月27日,区投促办的机关干部进驻南京西路街道一线支援。这支由党组书记、主任龙芳直接带队,陈丹琼、徐栋、解康、张鑫逸飞、朱锦龙等五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精锐部队”,有力支援了社区防疫工作。

是社区“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是转运居民口中的“暖男”

来自区投资办综合科的徐栋和投资服务科的朱锦龙,进驻了古柏居民区。

对于徐栋来说,这里充满着亲切的回忆。16年前,徐栋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个岗位,就在古柏居民区社区事务所,这里是徐栋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的地点。因此,徐栋笑称,自己是古柏“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次前往一栋老房屋排查,徐栋感到“或许是自己年纪增长了”,爬了5层楼,由于木结构的楼梯比较陡,自己穿着臃肿的“大白服,“感觉就像爬山一样吃力,还差点‘卡’在楼梯半道。”

朱锦龙也有社区工作经验,但他仍把自己定位为“零基础”,抓紧一切时间向居委干部“取经”,借着发物资、做核酸的一切机会了解居民区、摸清工作底数。

随着不断地在一线学习、工作,两人工作开展得愈发“得心应手”,还提炼了不少工作经验方法。比如,对隔离转运工作,他们总结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的“三步工作法”,循次渐进地做好居民的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在一户居民被转运后,他们的宠物狗陷入无人照顾的境地,徐栋和朱锦龙换位思考、急人所急,找到了一家有留守人员在内的宠物店,劝说店主临时照料居民的宠物狗,还定期拍摄小狗的短视频。疫情之下的温情,着实感动了这户居民。

没时间洗澡的“糙汉子们”

把所有温柔留给了他们

区投资办楼宇管理科的解康和统计分析科的张鑫逸飞,先后进驻了威海居民区和中凯(南)临时居委会。

为了快速“上手”,解康和张鑫逸飞深入一线掌握居民住宅楼的分布和特点,了解各个门洞的房屋人员结构,并科学地划分高风险区域、人员密集区域。扎实的工作基础,有力提升了之后开展转运隔离的工作效率。

经过十多天日以继夜的转运隔离,解康认为,居民对转运隔离的误解和抵触,是这项工作最艰难的地方,而解决的关键就在“动员”环节。为此,解康将做好动员工作的途径归纳为“真实”“真心”“真情”三点——

“真实”就是要客观真实地将方舱和隔离点的情况告知居民,纠正他们通过网络等方式“道听途说”形成的错误认知;

“真心”就是要充分换位思考,理解居民对陌生环境的担忧,并通过让结束隔离回家的居民介绍真实情况,真正打消顾虑;

“真情”就是要仔细聆听居民们个性化诉求,努力解决后顾之忧,并进一步提炼共性问题、推动批量解决。

中凯居民区有一位14岁的小女孩,因为母亲被隔离不得不独自在家,她的母亲担心孩子一个人的生活问题,致电居委寻求帮助,解康和张鑫逸飞联系街道,想方设法从工作人员的餐点中“匀”出了一份,每天将一日三餐专门送上门,并由居委会的女性工作人员定期关心照顾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小女孩母亲来电对人性化的措施感激不已。

在工作中,解康和张鑫逸飞时时刻刻地感到“痛并快乐着”。“痛”来自于日夜连轴转带来的疲惫之苦,特别是张鑫逸飞这名青春洋溢的“95后”,主动挑起最苦最累的差事,不完成工作目标情愿不眠不休,十几天下来忙得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和解康一起变成了不修边幅的“糙汉”。而“快乐”则源自于见到社区居民康复后,以及通过人性化措施解决居民困难后的愉悦。

运转不歇的防疫“CPU”,

绘就出一张有温度的南西“疫情地图”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喝水用的茶杯、一坐就是一整天,处于工作状态中时,午饭和晚饭放在手边凉了也察觉不到……

自4月27日支援南西以来,这成为区投资办政策指导科陈丹琼的“日常”。虽然没有分配在最前线工作,但负责“三区”划分的陈丹琼很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一点儿也不小——这项工作关系到成千上万迫切期待“解封”的居民。

如何最准确、最科学地动态划分‘三区’,同时又切实保护好居民不受疫情侵袭,最关键的就在于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更新。”

在社区报到第一天下午,陈丹琼就启动了一项大工程:她决定连夜清理旧数据库,从杂乱的地址中提取数据,在全新数据库中明确“楼组串”,并根据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门洞”型住宅,做好“特殊楼栋”的毗邻关系认定。

就这样,从27日下午一直到28日早晨,陈丹琼一刻未歇,终于为新数据库打好了架构。

之后的每一天,街道的防疫数据都会汇总到她这里,根据最新的情况划分“三区”,制定最新的“防疫地图”,她俨然成为了街道防疫的“CPU”。

如今,每天高强度连轴转,大脑被各种门牌号、日期、数据充斥,甚至闭上眼睛后,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依旧是南京西路街道“疫情地图”……尽管如此,陈丹琼依旧充满活力地完成各项任务。数据是冰冷的,却在她昼夜不停的“运转”下,散发出令人暖心的别样温度。

记者:彭旭卉

编辑:叶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