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福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按照省、福州市部署安排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
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家园文化等
以文旅融合为抓手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坚持文化赋能,激发建设活力
在文旅融合,文化先行,通过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我市文旅协同发展。一是以群众文化蓄势。实施基层基点优化提升工程,全面实现市有四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评定省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特级站6个,一级站11个,二级站7个,福清聚华天馨·毅美术馆入围第一批“福州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健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持续建塑“文化惠民乐万家”品牌,放大“主题文艺下乡巡演”“我们的节日”“高雅艺术走进大众”活动品牌影响力,扎实推进“戏曲进乡村”“流动图书车”、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公益培训等面向基层的流动文化服务,年均活动超300场。二是以家园文化聚力。以乡村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实施“乡情记忆”工程,收集家风家训、农耕文化老物件、村史村志等资料,指导24个镇街立足实际,建设一个精品贤达馆、出版一本乡土文化丛书,锻强“一镇一节庆品牌”,充分开发民俗展示、传统美食、民间歌舞等文旅活动,先后打造枇杷文化节、蜜柚节、鳗鱼节等品牌活动,乡愁文化成了文旅经济的领航员。三是以非遗文化兴业。全市设有1个非遗展示馆、9个福州市级传承示范基地和5个乡村非遗传习所,为游客提供多样化体验游览空间。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遴选优秀非遗项目走进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空间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打造3条非遗旅游线路,福清佾舞入选福州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推进非遗和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举办石竹山梦文化节、海峡两岸(福清)宗鹤拳和首届世界南少林咏春拳大赛,展示了福清优秀非遗项目的良好形象和魅力。
注重文旅融合,凝聚振兴能量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通过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多元融合业态,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赴一线调研指导文旅经济发展工作,先后成立2个市领导挂帅的文旅工作专班,谋划建设以石竹山景区为核心的石竹山高铁文旅小镇、以大姆山为核心的泛南岭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动周边镇村融合发展。二是塑造城市新地标。深化龙江文创走廊建设,以总长62公里福清的母亲河龙江为纽带,串联两岸利桥历史文化街区、湿地公园、儿童公园等,引入龙江游船、五马山光影秀、太空舱、非遗展演等业态,培育福清的“塞纳河”。通过举办春节文创集市、元宵灯会、啤酒节、无人机秀、焰火晚会等四季活动,展现独具特色的地域乡村文化,推动夜经济提档升级。今年以来我市举办焰火晚会4场,活动期间商品住宅网签1784套,销售金额达31.61亿元;元宵灯会期间安排300万元购车补贴,销售车约900部,较去年同期增长70%,拉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1亿以上。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我市已发现13处海水温泉点,目前已建成龙山、龙江和三山3个海水温泉体验馆。立足海水温泉、滨海旅游等资源优势,着力构建“温泉+”旅游发展新格局;探索“温泉+民宿”“温泉+主题活动”“温泉+美食”等模式,打响“福湾海泉”温泉康养旅游新名片,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和吸引力。
聚焦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钱、地、人”等关键要素,做足做实保障文章,以要素的“硬支撑”,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在资金方面,探索“向上争取、财政拨补、银行融资、镇村自筹”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组建产业引导基金等平台,用好债券、保险等“金融工具箱”;发挥侨乡优势,用好社会新阶层力量,通过项目认捐等方式筹措资金,助力文旅发展。在土地方面,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用地保障,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了见山营地、农耕公园、高叶家庭农场等项目;先后培育国家、省、福州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8个,省、福州市渔村、渔业基地4个。在人才方面,着眼解决文化传承、旅游人才紧缺问题,探索完善村务员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协管员496名,业余文艺团队140支,文艺志愿者213名,发展非遗传承人、农文旅人才等70多人,构筑文旅人才高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