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后,越来越多候鸟踏上了南迁之旅。连日来,在连江县马鼻镇沿海湿地,不少观鸟爱好者拍摄到卷羽鹈鹕、白琵鹭、白腰杓鹬、黑脸琵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在此安家或做客。
3日上午,在连江县马鼻镇贵峰村东面海域,观鸟爱好者林长洛发现了20多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这些卷羽鹈鹕正和鸬鹚一起在海上捕鱼。
据介绍,卷羽鹈鹕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大型涉禽,属全球性近危物种,体长160厘米至180厘米,体重可达到10公斤以上,是福州能见到的体形最大的水鸟,体羽呈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嘴直而宽大。它们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的沿海地带及内陆湖泊、江河、沼泽,主要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
“卷羽鹈鹕并非首次来马鼻。”林长洛告诉记者,该海域水中浮游生物繁盛,少有人为干扰,而且随着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为卷羽鹈鹕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每年冬季,观鸟爱好者都能观测到卷羽鹈鹕在此越冬的身影,直至它们次年3月北上。不仅如此,该地还吸引了白腰杓鹬、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青脚鹬、赤颈鸭、斑嘴鸭等三有动物在马鼻镇海边定居或栖息过冬。
为何这些“小精灵”频频来到马鼻镇?“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我们累计除治互花米草7183余亩,种植红树林近2000亩。”马鼻镇党委副书记陈崇荣告诉记者,红树林是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海岸卫士”美誉。从2018年起,马鼻镇把沿海滩涂互花米草整治作为一项海洋生态工程来抓,通过“割除+遮光”“割除+水淹”等方式,对7000多亩的互花米草进行深挖清除并栽种红树林,以“滩涂+红树林+海洋生物”的方式取代“绿色沙漠”,构建立体化水上牧场,在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更达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目的。(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吴其法 吴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