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各地的惠民保陆续开启了续费,与此同时,新农合也进入了缴费周期。
不过听说今年的新农合保费又贵了,去年还360,今年涨到了380。想想要是一家老小一次交上,也不是一笔小钱。
我统计了一下近十年的保费上涨情况:

从2012年的30块钱直接到今天的380元,要知道380元只是国家最低标准,各地还要加点,有点像LPR,国家划一个最低贷款利率,各地还要纷纷上浮多少BP....比如大上海直接是860元!贵得要命啊。
保费年年涨,那这居民医保到底价值多大?换句话说,不管是新农合这种城乡医保还是职工医保,医保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以北京为例:

生病了要么去门诊看,要么住院治疗,就比如住院,三甲医院年起付线1300元,大病统筹封顶线最高25万。
举个例子:
老王吃坏了肚子,感染了急性肠胃炎,看病前后一共花了5500元。
他的报销之路是这样的:
1,掐头去尾:
扣除起付线以下的金额和封顶线以上的金额
假设起付线为1300元,封顶线为5000元,也就是说,5500元的医疗费中,有1800元不能报,还剩3700元。
2,剔除自付部分
如果老王使用了1000元的乙类药品,报销比例为50%,那老五需要自付500元。这时,报销费用还剩3200元。如果老王使用了500元的丙类药品,需要完全自费,可报销费用还有2700元。
走完这一波,老王同学医疗费用5500元,可报销2700元,需要实际支付2800元。

当然这只是举例,各地的报销额度不同,城乡和职工的报销比例也不尽相同。

可见,一年三百多块钱,这钱真别省,哪怕其他地方省一省,这个钱也要花,一旦发生大病,虽然并不能帮我们覆盖所有的医疗的支出,但是没有的话,我们的医疗负担显然更重。
其实,医保算是一种国家性质的普惠性、互助性的福利。它在某些方面有着普通商业保险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可以带病投保,也保证续保,长期有效(满足一定的累计年限要求后,在退休之后可以终身继续享受医疗报销。)
但它很难兼顾所有人做到对所有人都友好。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人,人均医疗保险限额,在他们身上总是感觉不够用的。
无奈的是我们都会变成老年人,都可能会面临医保限额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尴尬。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新农合还是职工医保,自费的部分也是不小的开支。
听过这么一句话:大众平等的时代,最好的医疗水平永远不是属于大众的。
但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的权利的愿望,所以,要么自己存很多很多的钱,要么付出一定的成本,让保险公司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出很多很多的钱。
很多人对商业保险有偏见,保险只有两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好像思想的转变也暂时无解。只能一点点推动,但如果因为偏见就拒绝了解商业保险产品,这就是个人的损失了。
首先,商保没有社保性价比高
保险公司是自负盈亏的商业体,并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如果非要较真商保和医保的性价比,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
其次,商保是社保的补充,是对自己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的高阶保障
重大疾病保险:发生指定重疾,直接赔付约定的保额,一次性给付,非报销型。核心作用是补充医保外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误工费用。
目前来看国富人寿的小红花致夏版/超级玛丽9号,性价比很高,基础保障全,价格有优势。
意外险:因意外造成不同程度伤残或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核心作用是防范意外带来的中短期医疗和长期收入损失风险。小蜜蜂3号适合大部分人,职业高危的话可以看看5-6类意外险。
寿险: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主要防范经济支柱过早死亡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大麦旗舰版足够优秀。
医疗险:按实际消费,报销约定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补充医保范围外的用药和治疗费用。长相安长期医疗值得选择,家庭单打折,20年续保,很吸引人。
商业保险,最终买单的,是愿意为自己更高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买单的人群。近几年的保险行业销售数据也在逐渐印证这个观点。
《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已成为保险消费主力军,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保险配置上,也是如此。不管是商保还是医保,给我们传递的是:未雨绸缪,利用小杠杆有效转移大风险。
敬畏生命,不心存侥幸,有能力把控人生。这一课,也是成年人的一门必修课。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