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当修行,你就战胜了90%的竞争者

把工作当修行,你就战胜了90%的竞争者
2025年03月25日 08:40 她理财

By@yuyan

感谢财蜜为她理财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经历了3份工作,而最后一份因着毕业后直接留在培养单位工作时间最长,已有十年多了。

而在这十年里,也实现了自己的升职加薪,体制内的单位,加薪比不上外企或其他公司,在这里也就提一提罢了,而基于这个话题,我更多的是想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

先说一下自己心态变化。

工作之前,在本科学校里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也获过多次奖,自己心里有点小自信,但每一次去到全新的环境我就被削弱一些锐气,优秀的人太多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比如研究生时,一个宿舍里3个女生,有一个是本科以全校第三名入校第二年去美国交换一年回来的,保送研究生,另一名女生虽是考的本校研究生,但文学素养非常好,自己写的散文在同学之间口口相传。后来一次次的换环境,我自信越来越少,甚至开始有点小自卑,感觉自己以前只知道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多方面补充自己、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相形见绌。

于是,在我们这人才济济的研究单位工作的十年间,我是一点点在找回自己的自信,“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毕业后的职场十年说是摸爬滚打也不为过。

只是自己身在其中时,并没有多少体会。十年间,一开始参与别人的项目,后来自己负责项目,一点点积累,逐渐认识自己、更懂得发挥自己所长,慢慢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言归正传,认真总结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成长和心得吧:

1,先找准定位

这是我首先要提的,在我们这种研究单位,基本两条线路可走,一是技术路线,一是管理路线,要是二者兼得,真是不太容易也了不得。走技术路线就要静下心去搞创新、做技术攻关,而且也要写得了专利和文章;走管理路线就意味着能拉来项目,搞来合作。

因此,年底考核就要综合考量,好在现在越来越公平,考量计分也兼顾好多方面。不管是哪方面强,都可以站稳自己的位置。所以,进到新单位,还是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给自己找准定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只脚踏两只船,这样终究是要吃到教训的。

2,一举多得,注意投入产出比

我还是以我所在的单位性质举例。

在研究单位做一个项目有时间周期,短则一年,长则3到5年。参与/承担一个项目,不是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就完了,而是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做项目机会,因为我们不是流水线、不能计件定酬,因此就需要把一个项目做扎实,尽可能挖掘它的价值。

很荣幸的是,在毕业前导师的带领下,我们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并有文章、专利、获奖等产出,我把这优良传统尽可能传承下来了,做项目时力求创新、发现更多的问题,注重跟合作单位的合作,争取项目滚动下去。

另外,文章、专利尽量多产出。这样一个项目下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术达标,还有更长远、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我们有的项目获得国家的滚动支持,有的项目跟合作单位二次甚至三次合作,有的项目获奖。当然,这是项目组里各人发挥自己的价值,综合产生的价值效果。而对于我自己,也是一举多得。

3,敢于说不

这些年自己也申请过项目,写过申报书,自己总结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冒进,能达到什么指标就是什么指标,不要为了争取到项目而把指标定得过高。

申报项目,都要领导把关,领导当然希望指标定的越高越好,这样竞争成功的希望更大,而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有原则,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因为最终要达成目标的是自己。

不要因为逞一时之快获得领导好感而后患无穷。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对同事也是这样,不要大包大揽做好人,互帮互助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4,要有专业素养、不允许自己犯错

在什么单位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素养。

前段时间我负责的项目验收,在这之前,我和我的同事已经把所有工作就绪,只等着专家来现场验收。在验收现场,因为同事的一点乌龙,导致有几个样品参数没达标,只是差零点几的数额,这怎么可能?在我的建议下,重新校准发现问题,最终所有样品都超额完成指标。重新操作的时候,专家在我们后面看我很“较真”地在校准,最后结果皆大欢喜,还是给我们一致好评。

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任何时候都需要专业、不容许打马虎眼。如果我以前马虎对待,没有留有较多余量,遇到这种误差性的问题不达标那就验收不通过了。因此,平时工作就要养成专业精神,不允许自己犯错。

以上我只是列出了自己这些年主要的成长感悟。每个职场人都有很多自己的小技巧,我想这都是因人而异。关于我自己的,在我以前的帖子里也有所提及。

人生有几个十年,我很珍惜我这十年间的经历。

懵懂过、自卑过、成长过,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给自己添信心、增价值,能够告诉自己“你还行!”

而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真的很重要!所以我说:工作就是自己的修行,当你认真付出了,自己真的成长了,自然也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