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买了公募基金的小伙伴都知道,基金每季度/半年/年度都要披露定期报告,这份报告是用来说明他们上一个阶段到底搞了些什么以及搞的怎么样。
4月中旬开始,各大公募基金的一季报开始陆续出炉,投资者可以在基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下载查看。
这时有朋友会问,基金定期报告洋洋洒洒几十页,重点看什么信息呢?
今天,她姐给你划3个重点。
1、看业绩——基金赚没赚钱
想知道基金赚没赚钱,先看基金净值的表现。
这部分主要看多个时间维度内的收益情况,不仅能看出过去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五年、基金生效至今的绝对收益,还能够看出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距,是跑赢了还是跑输了。
举个例子,假设一季度有A、B两只基金:
A基金业绩上涨10%,对应基准上涨15%;
B基金业绩上涨5%,对应基准下跌10%。
只看A、B两只基金的业绩,A基金业绩上涨10%,B基金业绩只涨了5%,A基金应该比B基金好对不对。
但是我们再看A基金的对应基准同时期上涨15%,而A基金只上涨10%,属于连对应基准都没跑赢,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下A基金在一季度是怎样落后基准的。
是新基金新成立的建仓期?
是基金经理错判了行情?
是持仓的股票/债券踩雷了?
还是这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有问题?
……
带着这些问题,可以往前看看更早之前的季报和年报,再结合更多信息去做研判。
而B基金虽然只涨了5%,但是对应的基准同时期却是-10%,人家跑赢基准了,说明B基金的管理人还是做的不错的。
2、看持仓情况——基金经理拿你的钱买了什么
不管基金净值是涨是跌,投资人肯定想知道是哪只买赚了哪只拖后腿了,这就可以看看“投资组合报告”。看看买了哪些行业和个股,都是怎么配置的。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前10/20大重仓,能看出基金经理看好的行业,这其中如果有新进和退出的,也能反映基金阶段性的投资变化。
另外一点也很重要,这部分能从基金的资产配置上判断一下基金的风险,比如有的基金买了80%的股票和20%的债券,风险控制好像还行,但有的股票仓位达到98%,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比较高的风险了。

3、看管理人报告——基金经理写给投资者的小作文
我们买基金是为了把钱交给专业的人打理,那么专业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来操作我们的钱的?这就需要看看管理人的报告。
这部分通常都是基金经理自己写的,他的投资思路是怎么样的,如何解释上一期的业绩表现。在基金投资策略和市场展望的部分,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说明后面要怎么布局,调整的方向和原因等等。
如果他写出来的投资理念比较自洽,从业绩上看也确实是这么践行的,说明比较可靠。如果感觉他在忽悠你,说的(小作文)比做的(实际业绩)好,可以考虑离远点了。
更重要的是,也能判断一下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怎么样。
比如谢治宇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就值得一读。


无论买什么基金,阅读季报/年报的这部分都很重要。选基金经理就和找对象一样,价值观起码要匹配,这样才能心里有数,长期拿得住。
4、最后,再看点“八卦”
比如,看看基金份额的变化。
基金份额的变化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基金是否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以及基金规模与之前几个季度相比,有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她姐之前也讲过,基金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不是好事。
基金规模太大,比如超过100亿,对基金的流动性、投资风格等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规模太小,比如小于10亿,这样的基金往往不受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一般季报里基金份额的变化主要跟前一季度比对参考即可。如果是年报,还要留意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的赎回和卖出情况。
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越大,就代表着专业的投资者比较看好这只基金,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也加大了。
因为一旦机构巨额赎回,在现金有限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就不得不卖出手中的持仓,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会很大,也会影响到其他持有人的利益。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机构投资者占比低于30%的基金。
对于基金季报/年报的阅读重点差不多就是这些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掌握阅读一季报的正确姿势呢~
选出更适合自己也更靠谱的基金,从尝试阅读好定期报告开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