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券监管总局宣布了一系列重磅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将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证监会: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
证监会: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证监会:帮助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纾困解难
金融监管总局: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金融监管总局: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
这些重磅信息,涉及了长线资金入市、房地产、消费、科技创新、外贸领域……
总的来说,这场新闻发布会意义重大,一揽子金融政策到底能不能给市场吃下“定心丸”,还得拭目以待。
然而在众多信息中,降准降息无疑是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降息0.1%,公积金利率下调0.25%,5年期LPR利率从2.85%降到2.6%。
其中,关于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具体为:
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和2.6%;
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525%和3.075%。
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范围既包括新发放的公积金贷款,也包括存量住房的公积金贷款。
此次利率下调后,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执行新的利率(5月8日起),此前已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将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至于商业贷款利率,要等5月下旬公布的LPR利率,目前有预测大概率降0.1%-0.25%之间。
不过参考去年央行宣布5月18日起降准降息降后,5年期LPR一直等到了7月20日才下调10个基点。参考这种情况,也不排除商贷利率一时半会儿降不了。
(当然了,她姐希望能打脸自己的预测,毕竟降了就能省出一笔钱~ )
对于存量商业贷款利率,如果你已经改成了每3个月重新定价一次LPR,那房贷利率大多数会在7月1日重新定价,至于能不能赶上这一波,目前还不好说。
如果还没改成每3月重新定价的,建议尽快修改,一般在银行App上就可以修改,具体操作还请详询银行。
继续说回此次的降准降息~
简单来说,降准是央行减少银行的“押金”,让银行有更多钱放贷;降息则是降低存贷款利息,鼓励大家少存钱、多消费或投资。
为什么降准又降息呢?
我们国家原来的经济引擎之一是外贸。但现在,因为关税问题,外贸这个引擎几乎不运转了,所以为了经济稳定运转,必须要把外贸熄火的引擎从其他方面弥补上。通过降准降息这两个措施,扩大内部的资金流动,让内部的投资、需求动起来。
这也是国家刺激经济常用的“大招”,但普通人也能从中感受到“蝴蝶效应”。
贷款成本降低
以贷款100万、等额本息30年计算,公积金贷款利率从2.85%降到2.6%后,利息总额节省约4.75万元,月供减少约132元。
提振房地产市场
降低房贷利率可以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融资成本,有助于提高购房意愿,特别是对于首次购房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贷款更容易
降准后,银行可贷资金会增加,不仅房贷变得更优惠,个人信用贷、消费贷审批可能也会放宽。
想做点小生意的朋友贷款也会更容易,资金压力能减少一些。不过,借贷这件事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也可能让部分习惯透支消费的年轻人因低利率而增加负债,所以大家还是要理性借贷,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低风险的理财收益会减少
对于习惯把钱存银行吃利息,或是大部分资金都放在低风险理财产品中的朋友来说,降息可不是个好消息……
就拿银行存款来说,目前,5年期定存利率普遍都在2%以下,甚至有些低于1年期、3年期的存款利率(利率倒挂现象)→钱存越久亏的越多?普通人如何破局
降息后,存款利息还会进一步减少,手里的钱放在存款中的“生崽”速度也会变慢。
比如原本10万元存一年定期能获得2000元利息,降息后可能只拿到1500元。这对于依赖存款利息养老的中老年储户,以及习惯银行理财的保守型投资者影响比较大,理财收益也大幅缩水。
其实利率下行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一个经济体成熟后,经济增速也会下行,同期降低的还有长期无风险利率。
因此在降息的环境中,我们除了存款外,还应该多样化的配置一些其他产品:
比如:
(1)低风险稳健型理财产品
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年化收益约1.5%-2%,流动性好,适合应急资金。
国债:安全性高,三年期和五年期收益高于同期银行存款。
理财保险:兼顾理财和保障功能,锁定长期收益,本金安全有保障,适合养老、子女教育和长期储蓄使用,长期IRR可接近3%。
(2)适度参与一些中高风险投资
债券类基金:债券资产与股市的相关性较低,在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债券资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手段。
权益类基金:若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长期定投指数基金或偏股型主动型基金,或投顾产品,分享市场长期增长红利。
股市和其他投资渠道有一定机会
当市场上的资金变得更加充裕时,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入股市或其他资产中,这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然而,这也取决于其他经济因素以及投资者的情绪。
当然,上述影响的具体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实施后的具体操作细节、市场的后续反应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条件。
此外,由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具体的影响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出来。
降准降息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会,也有挑战。
我们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在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与增值。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